
圖為杭州酒家創始人兼主廚吳瑞康介紹當年金庸題贈墨寶的往事。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攝
中新社香港5月12日電 題:香港“杭州酒家” 金庸盛贊的杭幫菜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杭州酒家”在香港灣仔道鱗次栉比的門店中并不太顯眼,但題名落款的“金庸”二字,卻令店家這塊招牌頗為搶眼。
這家杭幫菜館門面雖不堂皇,但在香港飲食界卻享有盛名,曾連續五年獲得米其林一星餐廳榮譽。中國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生前品嘗杭州酒家的菜肴後,欣然命筆題下:西湖莼菜味,盡從碟中來,杭州酒家名師主廚,真正杭菜也。
圖為杭州酒家創始人兼主廚吳瑞康在示範杭幫菜制作。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攝
“金庸先生相同内容的題字,其實我有兩幅。”杭州酒家創始人兼主廚吳瑞康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不無自豪地談起金庸題字相贈的往事:“這是當年老人家來杭州酒家吃飯後留下的墨寶,但當時沒印章。老人家回家又重新寫了一幅蓋好印章的讓人送過來,有印章的那幅挂在另一個包廂裡。”
出身庖丁世家的吳瑞康,在33歲舍棄内地公務員身份來到香港前,并沒有真正學過廚藝。“剛開始我也不是專職的廚師,我是從頭開始。我對着小廚房裡面的人都要跟他們低頭哈腰的稱呼‘小王師傅、小陳師傅’,心态要調整過來。”吳瑞康說。廚藝精進後他卻遭遇了兩次創業失敗,乃至不得不賣掉杭州老家西湖邊的房子。2005年,尋求東山再起的吳瑞康借錢盤下了他當時擔任總廚的飯館“南北彙”,更名為“杭州酒家”,一做就是16年。
“要真正做好杭幫菜其實不容易, 外省餐飲要在香港立足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是原料問題,食材要從杭州過來。另外就是得堅守老味道。現在傳統的杭幫菜在杭州都已經改良很多了,但我們還把這個傳統做法的杭幫菜儲存下來了。”吳瑞康說。
即使在疫情期間,杭州酒家選用的食材仍堅持從杭州配送過來,甚至調味用的米醋都要從杭州直接采購。
也正因如此,杭州酒家備受顧客青睐,到此品味杭幫菜的各界知名人士衆多,店内的一面牆上挂滿了吳瑞康和他們在店内的合影照片。“饒宗頤最喜歡叫花雞、倪匡最愛吃紅燒大魚頭、譚詠麟必點蒸雙臭,蔡瀾最愛豬油拌面……”吳瑞康如數家珍般給記者透露這些“小秘密”。
名人墨寶堪稱杭州酒家的鎮店之寶。香港美食名家蔡瀾題寫的“食得開心”挂在大堂的一面牆上,饒宗頤所題“一品杭菜”被特意做成匾額,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題寫的“群賢畢至、盛客盈門”、嶺南畫派大師歐豪年所題“杭州酒家”等也分散挂在不同的房間。
食客盈門的杭州酒家,在經曆了“修例風波”期間的虧損後,當下又飽受疫境之苦。“有一段時間中午隻允許兩個人同台吃飯,晚上不能做生意,隻能外賣,但訂單又受距離的影響。最困難的時候,我也覺得是非常辛苦。”吳瑞康說:“但我不能夠虧員工,最困難的時候,員工上班也好,不上班也好,我都按一個月三分之二的工資給他們。”
“大家齊心協力走到現在,現在最期盼的就是疫情早日消停。” 他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