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傳》經典十八卦之荀首問卦 邲之戰大敗而歸

《左傳》經典十八卦之荀首問卦 邲之戰大敗而歸

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

榮海生

晉楚兩國之間爆發的邲之戰,是春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晉國稱霸由此而終止,曆史進入了晉楚争霸時期。

早些時候,由于受到骊姬的迫害,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國外。在逃亡中得到秦、楚、宋等國的幫助,終于于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奪回晉國國君之位。他通過出兵護送周天子,赢得了周天子和中原各個諸侯的信賴,又通過救援宋國,與楚國發生正義戰争,退避三舍,在城濮大敗楚軍,成為了新的霸主。

晉文公之後,晉國和西部大國秦國就發生了崤山之戰。秦軍在崤山受到重大損失後,不斷地出兵複仇,兩國陷入了長期作戰狀态。到晉靈公時又不守為君之道,緻使晉國國力下降。而這一時期的楚國,不斷擴疆辟土,飲馬黃河,觀兵于周疆,問鼎中原,已經成為了足以抗衡晉國的國家。

《左傳》經典十八卦之荀首問卦 邲之戰大敗而歸

崤山地在黃河岸邊,晉軍在此設伏大敗秦軍

鄭國是拱衛周王室的諸侯國,處在晉楚中間,是南北要沖之地。在春秋之初也曾威風八面,後來衰落了。據《左傳》記載,楚莊王時,楚國武力征服鄭國,鄭國被迫與楚國在辰陵會盟,歸順楚國。晉國不想失去鄭國,出兵救援,鄭國随後又投靠了晉國。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春,楚軍圍攻鄭國,三個月攻克鄭國都城,鄭襄公戰敗求和,并派公子良到楚國做人質。夏天,晉軍才出兵前去救援,大軍到達黃河岸邊,得到鄭國都城已失守并已于楚軍講和的消息,中軍主帥荀林父想班師回國,副将先縠不同意撤軍,并私自率領他所統領的軍隊渡過黃河,繼續向鄭國進軍。荀林父進退不定。擔任晉軍下軍大夫的荀首為此起卦。卦象是上《坤》(地)下《坎》(水)《師》卦,内卦《坎》的初爻動,變為《兌》,成為了上《坤》下《兌》的《臨》卦。《師》卦初六爻辭為“師出以律,否臧,兇”。荀首認為,先縠不聽從主帥指揮,此行兇險,與楚軍交戰必敗。即使僥幸不死于戰場,也免不了災禍。行軍司馬韓厥對荀林父說:先縠率領軍隊的是中軍的一部分,您作為主帥,副帥不聽指令,陷于敵軍,丢掉軍隊,您的罪過就大了。不如幹脆進軍,大家共同承擔責任!《臨》卦的初九爻爻辭為“鹹臨,貞吉”,對于荀林父來講,隻要忠心為國,最終無憂。于是,他率領全部晉軍渡過黃河,向楚軍發起挑戰。

《左傳》經典十八卦之荀首問卦 邲之戰大敗而歸

《師》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

在随後爆發的邲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景公追究邲之戰戰敗的責任,殺了先縠和他的族人。荀林父請求處罰,晉景公赦免了他。

(榮海生:山東省伏羲堯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菏澤市社科聯秘書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