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九章 名師出高徒

作者:青梅煮酒聊聊世間萬象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九章 名師出高徒

球場還辦有一個業餘體校.剛開始隻有乒乓球、體操兩個班,而棋類班當時還不敢辦,原因是那時上層對棋類的态度還不明确,棋藝活動也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恢複。在這樣的環境裡,李義庭所能做的,也隻能是打雜。他主要的工作,是購置器材、服裝,井兼作倉庫保管,而這樣的一個球場,又有多少器材、服裝需要購買和發放的呢?是以李義庭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的輕閑了。

李義庭真正地重新與棋打交道,還是在1974年。這一年,停辦了八年之久的全國棋類錦标賽終于得到了恢複,準備在四川成都舉行。這屆全國賽要求以省為機關參加的,而省體委又早沒了棋類方面的人才,到這個時候,便又想到了李義庭。

省體委到市體委來商量李義庭的事,市體委一開始并不同意,理由是當韌選人的時候,省裡有優先權,可你們不要李義庭,等現在到了用人之際,才想起人家,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好不容易,幾經反複,省裡把市裡的工作做通了,到李義庭這裡又卡住了。在這件事上,李義庭是有情緒的。當初從幹校出來時,省裡沒有留用他,他心裡當然不舒服,并認為省裡對他熱愛一生的棋類不重視,特别是關于棋類可以不搞專業的說法更讓他無法接受。而且從感情上來說,他還是偏向于市裡,總想着将來為武漢市的棋類活動多貢獻一些力量。就這樣,李義庭便一直呆在了市體委。并且,這其中的一些曲曲折拆,也是導緻他從此告别全國棋壇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回過頭來想,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人雖然沒有調成,省體委還是把組隊參加全國賽的工作委托給了李義庭,由他全權辦理。從事棋類活動,李義庭當然毫無怨言,于是熱心接受了這一任務。多年來他都是湖北棋界的領袖人物,哪些人的棋力如何,有無資格代表省裡參賽,他心裡是再明白不過了,按說組隊一事應該進行得非常順利,卻沒科因為一個名叫柳大華的知青的參賽問題,讓他很費了一些周折,也擔了不小的風險。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九章 名師出高徒

提起柳大華的大名,在今日棋界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在當時,他還隻是一個熱愛棋藝的下放知識青年,時年24歲。柳大華的棋,在湖北、武漢棋界是很早就嶄露頭角的了,此時更是公認的省強手。他于1968年下放到湖北安陸,但在農村那種異常艱苦的環境裡,他也沒有一時一刻放棄過對棋藝的鑽研,是以水準更見精進。對柳大華的這些經曆,李義庭都是再了解不過的了,而且從幹校回漢後,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與柳大華進行過表演,對這個愛棋的年輕人,他是打心眼裡喜歡,并認為他前途無量。

但說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柳大華最先打的算盤,卻是參加國際象棋的全國賽。原來,少年時的柳大華曾用過兩年多的時間接受了國際象棋的正規訓練,并憑借着深厚的象棋功底使國際象棋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乎。1973年底,當他得知要恢複棋類全國賽時,之是以想報名參加國際象棋這個項目,是因為他考慮到這個項目從事的人少,算是冷門,容易出成績。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太想通過在全國賽上出成績這種途徑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了。為了打好全國賽,那段時間,柳大華從安陸農村跑回武漢,與劉成萬(後來的湖北省國際象棋隊的總教練)、柳大呂(大華的二哥,省國際象棋高手)等名手每天切磋國際象棋,達到了廢寝忘食的地步。

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埋頭苦練了幾個月,卻突然發現自己完全是白幹了,因為1974年初李義庭從省體委得知,湖北沒有報國際象棋的名,隻報了象棋和圍棋,每項各五人。也就是說,如果想參加全國賽,隻有走象棋這條賂了。但參加象棋賽,柳大華又實在沒有抱什麼希望,因為國際象棋的高手少,省裡組隊肯定得靠他們這幾個,而象棋則不同了,湖北人才濟濟,成名人物更是衆多,何況他又是個下放知青,沒有“名份”,要想入團代表隊當然難度很大了。

1974年4月,武漢市舉辦了象棋賽,柳大華因為還是知育,是以沒有資格參加,但他愛棋,每天都跑到賽場觀戰。當時,棋界的人都以為這就是湖北省參加全國賽的選拔,其實,李義庭隻把這作為組隊的一個參考而已,他另有選人的标準。市賽的前三名是陳家寬、張潤和沈子椎。

在湖北省的參賽名額問題上,這時又發生丁一些變化。劉成萬實在不願錯過這千載難連參加全國賽的機會,是以一直沒有放棄向國家體委争取名額的努力。也算是付出就有回報,在劉成萬的一再請求下,國家體委終于同意湖北省在總共十個名額不變的前提下,象棋、圍棋各騰出一個名額給國際象棋。這樣,湖北的象棋參賽選手就隻能選四個人了。

經過長時間的權衡考慮,甚至是“鬥争”,李義庭終于決定派這四個人代表湖北參加全國象棋賽。他們是陳家寬、張潤、陳富貴和柳大華。前兩人是當年市賽的冠亞軍,大家無話可說;這陳富貴不是武漢市人,而是在湖北沙市向陽棉紡廠工作,曾多次獲得過全省冠軍,也是理所當然。隻有這柳大華的入選,遭到了許多人的非議和反對。

而有些人的說法還讓李義庭感到了肩上的壓力。

最嚴重的一種指責是:柳大華的家庭成分不好,父親是“敵特”,讓他這樣的人去打全國賽,李義庭到底想培養什麼樣的接班人?有入甚至跑到省體委去告狀,并揚言“要李義庭吃不了兜着走”。當時還是“文革”後期,政治空氣壓抑,這項“帽子”扣下來,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

那柳大華的父親是怎樣成為“敵特”的呢?這事若詳說,就話長了,簡單點說就是這樣的:1958年時,柳大華父親因不堪忍受“反右”鬥争的壓力,投漢水自盡,但由于此後一直未能找到屍體,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便想當然地認為他父親仇恨共産黨,偷渡到了台灣,當了國民黨特務。其實.他父親根本不會遊泳,怎麼可能談得上“投敵”? 投河自盡卻是更為符合邏輯的實際。

這個所謂的家庭“曆史問題”,一直是纏繞着柳大華人生的一個巨大陰影,在他下鄉返城的問題上已屢屢“作梗”,沒料到現在又一次地被别人當作了攻擊他的“炮彈”。

對李義庭的決定,反對的人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責怪他為什麼專門選一些“鄉裡人”去參加全國賽。他們認為象棋的柳大華和國際象棋的劉成萬都還是下放知識青年,調他們打全國賽省體委是要倒貼工分的,也就是說要多拿比賽經費出來。

面對着各種各樣的說法,李義庭并非毫無顧忌。他找到了省體委競賽處處長劉一民,也就是湖北棋類代表隊的領隊。在談到柳大華的問題時,李義庭明确表态說: “柳大華的技術,我可以保證。他雖然下放多年,但對棋藝的熱情沒有減低,也一直沒有中斷對象棋的研究,狀态保持得非常好。另外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看,我認為柳大華是個很好的培養對象,因為他年輕,而且對象棋确實入迷。至于他的家庭問題,我不太清楚.就請組織上決定了。”

在湖北棋界,李義庭的權威性是無可懷疑的,他的這番話,實際上也就為柳大華的前途定了性。柳大華也是以迎來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重大的轉折。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九章 名師出高徒

未完待續~點點關注不迷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