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鴻達:中國能赢得世界贊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作者:範鴻達,上海外國語大學志遠卓越學者、中東研究所教授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國積極回應外部需求開展了多種對外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4月22日的例行釋出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并積極為各國在華進行商業采購提供便利。中國的表現赢得世界的廣泛贊譽。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到,雖然中國對這場世界抗疫之戰貢獻巨大,可還是有一些批評的聲音指向中國,比如中國提供的醫療物資品質不過關、中國對外援助懷有其他目的、中國排外情緒上升、中國要為世界疫情的蔓延負責等等。境外這些刺耳的聲音讓很多中國人頗為受傷——深處困難的祖國已經為世界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要遭受這種種指責?
如何認識外部的流言蜚語?
近四十年來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并對外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幫助,是以中國赢得廣泛贊譽,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與此同時,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的發展“威脅”到自身利益,還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士對當下中國認知存在嚴重片面性,加上不能回避中國的确還有一些自身做的不夠好的方面,是以在這些情況下中國遭遇到一些冷嘲熱諷甚至無端批評,這也是比較容易了解的。與此同時,當疫情在世界爆發後,有些國家的政府或上司人也為了轉移群眾對自己抗擊疫情的不力,在疫情方面有意抹黑指責中國,引領輿論攻擊中國,這使得更多的流言蜚語襲向中國。
怎麼來看待這襲向中國的流言蜚語呢?大可不必過多地擔心焦慮!客觀來看,目前世界對中國增多的不僅是流言蜚語,更有贊譽、褒獎和羨慕;換個角度看,各種評議的增加,恰恰說明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力度總體提升了。中國為什麼能夠吸引外部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實力越來越強的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别人的影響力增加了,别人自然會給予你更多的關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日益強大和影響力,是以就會有人對你冷嘲熱諷和潑冷水。這樣,襲向中國的流言蜚語于是多了起來。
國際交往講感情但更講利益和規則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人獲知的世界對自己國家的贊譽比較多,對外部關于中國的流言蜚語卻知之甚少,這導緻當下部分中國人一旦聽到來自外部的流言蜚語就相當義憤填膺;特别是當中國人認為自己有恩于其他國家、但“受恩者”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還“惡語相加”時,這些同胞更是感覺中國的付出不值得。其實國際關系講感情但更講利益和“規則”,在對外交往時對感情念念不忘本身就是不十分恰當的,因為在西方的國際關系理念中,“感恩”本就是一個非常稀有的詞彙。
就當下世界面對的這場疫情而言,中國在對外、特别是對西方大國提供它們所急需的抗疫物資和服務時,雖然有感情因素的存在,但是不宜過多強調“感情”,還是要按照市場本身的規律把一些抗疫物資提供給對方,畢竟在他們看來自己是在購買中方的抗疫物資,這是市場行為不存在“感恩”之說。是以,即使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當下如此嚴重的疫情危機時,也不要想當然地以施恩于人的心态與對方交往。而且,在向一些開發中國家提供幫助時,務必要注意到其國記憶體在的政治鬥争,要避免中國援助成為它們内部政治鬥争的話題,成為這樣的話題長期來看對中國是有害的。
疫情之後的中國和世界
因為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性,目前中國和一些國家的交往呈現的雙邊性特征較為明顯,中國幫助對方的成分也多一些,是以對方對雙邊關系的表達會更樂觀一些。在這種情況下,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特别是網友們在看待某些雙邊關系時相當樂觀,而且有時還展現出施恩于人的心态。但疫情畢竟是暫時,近期中國和一些國家互動的熱度也很難一直持續下去,而且一般而言大多數國家的對外關系考慮多邊性更多一些,是以對于疫情以後的世界,中國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今後,當現在“口吐蓮花”的國家在新的狀況下說出不利于中國的話、做出不利于中國的事兒時,中國要如何面對這般場景?事實上不用等到今後,就是當下在某些正接受中國抗疫幫助的國家中,已經出現不少針對中國的負面或惡意報道了。更何況,盡管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正在逐漸提升,但是中國在很多國際場合畢竟還不是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國際關系發展基本不變的事實是,更多的國家會追随最強大的國家。是以,盡管中國在這次抗擊世界疫情的戰役中表現出色,但是不能過于樂觀估計此後中國的國際角色。
對于國之大、民之多、發展之迅速的中國而言,無論獲得贊譽還是遭遇流言蜚語都是正常現象,遍觀世界大國的發展曆史概莫能外,中國要冷靜待之。中國要認識到,和赢得贊譽一樣,遭遇流言蜚語也是中國發展中的常态。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