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作者:百年人物志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舊照

前言

對于故鄉紅安,李先念有着很深的感情。

1992年5月27日,李先念重病住院後,對故鄉紅安念念不忘,強挺着病體接見了紅安縣委負責同志,對紅安未來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叮囑道:紅安是革命老區,一定不能辜負先烈的付出,一定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從紅安走出的開國元勳

李先念出生于湖北紅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便跟随父兄下田勞動,放牛拾柴。在勞累一天後,回家後還不能直接休息,需要幫母親幹點家務雜活。

盡管每天的日子有些勞累,但是年幼的李先念并沒有喪失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少兒時的李先念,最喜歡和小夥伴們一同玩耍,勞動之餘,在村子裡便能看到李先念帶着一大幫孩子,不是捉魚就是摘野果,整天忙個不停。

在衆多孩童中,李先念相比較而言聰明頑皮,力氣大,有主見,很自然地成了“孩子王”,村裡的小夥伴都喜歡和他玩。

年幼的孩子們,對世事孤陋寡聞,但從大人的言談中聽說,皇帝是最厲害的,什麼話都能說,什麼事情都能管,非常的威風。為此在玩耍的過程中,李先念曾天真地對小夥伴們說:“我長大了,不做别的,要當皇帝,到時候你們可得給我趕牛呀!”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年輕時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是非常難的。李先念在成長的過程中,便也受到社會的“毒打”,這也讓他開始慢慢觀察和思考一些社會問題。

1919年春,10歲的李先念便被家人送到私塾去讀書。伴随着年齡的增長,李先念便愈發地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和機會的來之不易。讀完私塾後,李先念一心希望能夠進入學堂深造,奈何費用太高,李先念的家庭根本無法支撐,沒有辦法李先念隻好停學。

這時,李先念雖然還弄不明白家庭貧困的原因,但卻深深地體會到:富人子弟,不管學習好不好,照樣能升學;窮人家的孩子,學習再好,卻深造無望!

這種強烈的對比,在年幼的李先念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烙印。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個人照

既然無法學習,家裡人便準備讓李先念出去學一門手藝,以便将來可以養活自己。在經過和父母的商量後,李先念選擇了七十二行中的木匠。

木匠作為手藝人,常有機會接觸到當時的達官貴人。在李先念學習手藝的過程中,他耳聞目睹了許多不平之事,不僅長了見識,而且愈發的同情窮苦人,讨厭财主老爺們。

凡是面對窮苦人家時,李先念都熱情相助;在面對地主豪紳時,李先念卻不願意去幹,哪怕托辭不掉,也設法讓他們多付工錢。他這種愛憎分明的立場和樸素的階級感情,在窮苦人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人們也稱他為“小李木匠”。

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李先念在同鄉人的介紹下,前往武漢進行工作。在武漢工作的這段時間内,李先念目睹了勞工罷工、學生遊行等活動,在新思想的影響下,他開始和許多受壓迫的底層人民一樣,想要推翻這個黑暗的舊世界。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進攻武昌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席卷武漢三鎮,并向周圍各縣的廣大鄉鎮地區擴充。李先念看到了推翻舊世界的可能,為此便辭掉工作傳回家鄉,準備投身于革命運動中。

在回到故鄉紅安後,李先念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二哥陳有周和同村好友韓爽先、李澤信都是農運積極分子,他們對于李先念的歸來十分高興。于是他們分頭行動,并成立了九龍鄉農民協會,李先念當選為執行委員。

1927年11月13日,李先念參加了震動全國的“黃麻起義”。第二天早晨,起義軍就控制了紅安縣城,李先念身上别着紅安銅匠自制的單響手槍,手拿一面三角紙旗,站在城樓上笑容滿面。

自從李先念記事以來,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麼高興過。25日,李先念率領農民武裝,一舉鏟除了桂花樓、大塘灣的土豪劣紳,并打開地主糧倉,将糧食全都分給了農民。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同志

27日,在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内,李先念面對着黨旗宣誓,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當時國民黨還是一個龐然大物,在得知黃麻起義後,便立即調來部隊進行鎮壓,大肆屠殺革命幹部和共産黨員。經縣委決定後,李先念繼續留在紅安堅持鬥争。

在李先念的努力下,1928年初,葉家田村一批青年加入了共青團,組成黃陂縣第一個團支部,李先念任支部書記。

不久,李先念又組織部分青年農民成立了鄉遊擊隊,并擔任隊長。敵強我弱,為此李先念隻能白天隐蔽,夜間出擊,以紅馬寨為活動中心,進行遊擊活動。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毛主席和李先念握手

從此,紅安、黃陂交界地區的村民們再也見不到親切的“小李木匠”了,見到的隻是英姿勃勃的遊擊隊隊長李先念。

在李先念早期的革命運動中,故鄉紅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之後,李先念便跟随紅四方面軍轉戰四方,在血與火的磨煉中,他也闖出自己的一番威名。

1935年6月15日,李先念握着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同志的手,激動地說:“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紅四方面軍歡迎你們!”并帶頭高呼:“歡迎黨中央!歡迎毛主席!”

兩支主力紅軍在曆經千辛萬苦後,終于得以會面。6月18日,黨中央、中央軍委率中央紅軍全部抵達樊攻,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當天晚上,毛主席、朱老總等中央上司人都親切會見了李先念。這是李先念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等中央上司人,内心很是激動。當毛主席得知眼前的這位将領年僅26歲時,便感歎道:“先念同志真是年輕,前途無量啊!”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毛主席辦公

在得到毛主席的稱贊後,李先念并沒有驕傲,反而是踏踏實實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之後的長征時期、抗日戰争時期,解放戰争時期,李先念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主政湖北

1949年2月底,李先念正在為新成立的中原臨時人民政府的工作而忙碌着,卻突然接到通知:李先念同志,前往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提出了全國勝利以後黨在經濟、政治、外交等 方面應該采取的措施,并告誡全黨同志:

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燥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3月11日上午,李先念在大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将自己過去一段時間内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彙報,并得到毛主席及其他中央上司同志與會代表們的肯定。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會議上發言

在會議期間的一個晚上,毛主席便特意邀請李先念來自己的住處叙談。

李先念在坐下後,便就中原突圍前後的一些情況向毛主席作了詳細的彙報。毛主席聽後點了點頭,然後接着詢問道:“我聽小平同志說,你想回湖北工作?”

“是的”李先念答道,“我從參加革命開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湖北戰鬥和工作的,我對湖北的情況比較熟悉,在那裡工作比較适合我。”

毛主席笑了笑,便同意了李先念回湖北工作的想法。

1949年5月中旬,根據黨中央和中南局的決定,李先念擔任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那時的李先念正在北平治病,不過在得知有關自己的任命消息後,他便不顧醫生的勸阻出院,帶着随行人員南下,前往湖北省委所在地。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湖北剛剛解放,可謂是百廢待興,而李先念作為湖北省委書記,身上的擔子自然不輕。在面對眼前複雜的形勢時,李先念沒有慌張,反而深入一線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再對症下藥。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後,李先念在全省首次财經工作會議上指出:

我們目前的任務是支援前線、剿匪反霸,保證必須物資供應,保證農業和工商業的迅速恢複及工業建設需要的資金,工作上要以農業生産為重點,恢複與發展貿易,平抑物價,促進城鄉物資交流,使人民币下鄉。

李先念的這些措施,在當時對湖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先念肩負了建設新湖北的重任。

在工作的過程中,李先念清楚的看到湖北目前幹部有點奇缺,而且這些幹部為民辦事的素質需要提高。在發現問題後,李先念便和其他同志一同尋找解決辦法,最終提出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幹部問題。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第一,壯大幹部隊伍。解放初期,全國各地都缺少幹部,不僅僅是湖北。為能夠解決這個難題,李先念決定建立湖北人民革命大學,并親自擔任校長。這所學校從1949年8月1日正式開學,到1953年3月25日停辦,共教育訓練幹部15416人,有效的解決了湖北幹部缺乏的難題。

第二,提高幹部素質。幹部素質決定事業的成敗,人民觀念越強的幹部,為人民幹的事情就越多,人民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李先念在湖北人民革命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強調,大家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以後運用到人民群衆中去。

正是在以李先念為核心的湖北省委的帶領下,整個湖北省面貌煥然一新!在将湖北局勢穩定下來後,李先念便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紅安,以及故鄉生活的父老鄉親們。

1953年,李先念首次回到了闊别25年的家鄉。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和鄉親們親切交談

在回到故鄉後,當地縣委同志向李先念彙報了紅安開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情況。在談到目前的工作時,李先念特意強調:我們要花大力氣來抓經濟建設,搞好增産節約。紅安是個老區,經濟建設任務重,希望紅安縣委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第二天上午,李先念視察了紅安水庫建設工作。在看到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時,李先念感慨道:“我們大家一定要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不能辜負百姓對我們的信任啊。”

下午,李先念便視察了紅安中學。對于教育,李先念是非常重視的,在聽随行人員簡單介紹後,李先念便詢問道:這所學校裡有多少學生和教師?

在得知教師和學生數量後,李先念想了想說:“教師數量不少,可是學生還不算多,能不能再招一些?”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學生給李先念系紅領巾

“能多招,就是教室不夠用”縣文科教的同志回答說。

在得知這個情況後,李先念當即和縣委的同志商量後,決定由縣裡出一筆錢,用來維修和建立校舍。在解決這個問題後,李先念對随行人員說:“我們今天在這裡解決了一個學校的問題,但遠遠不夠。我們要召開一次有關教育的專門會議,要讓全省的中國小教育在幾年内有個較大的發展。”

第三天上午,紅安縣委召開全縣幹部擴大會議,到會幹部有600餘人。會議開始後,李先念用他那依舊如故的鄉音說,今天主要是跟大家見見面,回來一趟不容易,如果與大家連個照面也不打一個,難免會有人說我李先念擺架子!

整個會議氣氛都非常和諧,對于家鄉紅安的發展,李先念也提出很多自己的看法,使得全體幹部都深受教育和鼓舞。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視察工作

第四天上午,李先念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參加會議的幹部和群衆一起前去歡送這位開國元勳!

牽挂家鄉發展

李先念自從1953年回了一次故鄉後,便一直牽挂着故鄉的發展,在工作之餘便會詢問:“紅安,最近發展情況如何?”

時隔七年後,李先念便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紅安。

1960年10月的一天,國務院副總理兼财政部長李先念帶領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由河南方向來到紅安。這是李先念第二次回家鄉,也是他調任中央後第一次回紅安。

李先念在視察過程中,向紅安縣委同志強調,在過去的戰争年代中,我們依靠人民群衆,才不斷取得勝利,直到建立政權。現在有些幹部已經将黨的優良傳統給丢掉了,隻顧自己享樂。

一點都考慮老百姓。對待這樣的幹部,一定要嚴肅處理,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和三姐李德琴

當天晚上,李先念與姐姐李德琴及侄兒陳錫民就紅安鄉村的情況進行了交談。在聊天的過程中,李先念的姐姐便向他提議:能不能給家鄉一些照顧?

李先念聽後便說道:“姐姐,我是國家的副總理,不是紅安的副總理。紅安有困難,隻能先由湖北省來解決,我個人沒有權利給紅安‘走後門’。你要給鄉親們解釋,要體諒下國家的難處。”

在聽了弟弟的話後,李德琴便沒有再說什麼。第二天,李先念因為工作的緣故,便再次離開了家鄉紅安。

對于紅安的發展,不僅僅李先念非常關注,而且胡奇才将軍也很是關注。

胡奇才和李先念同樣都是紅安出身,兩人在戰争時期,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盡管之後在不同機關工作,可依舊保持着密切的聯系。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胡奇才将軍

1983年,胡奇才回鄉看望鄉親們,但是在看到鄉親們生活艱辛後,内心很是過意不去。從故鄉回京後,胡奇才便去拜訪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兩人在閑談過程中,便聊起家鄉紅安的發展情況。

胡奇才便将自己這次回鄉所看到的情況,講給李先念聽,随後便詢問道:“你是管扶貧工作的,能不能照顧照顧家鄉?”李先念聽後則是委婉地說:“國家不是有專門的扶貧基金麼,專門用來救濟貧困縣的嗎?”

胡奇才聽後還想繼續為家鄉“求情”,不過卻被李先念拒絕:“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怎麼能夠差別對待呢?”

此刻,胡奇才感到,李先念還是那個老脾氣:原則問題上不會讓步的!不過在有關紅安發展問題上,李先念還是非常重視的。

李先念接見胡奇才時,因何事生氣:我是國家主席,不是紅安的主席

圖丨李先念晚年

1992年,國務院決定修建京九鐵路。李先念對此非常重視,關心着京九鐵路武漢聯絡線走向方案的确定,不過他在考慮到這條鐵路對革命老區、對家鄉紅安經濟發展的作用後,便給當時鐵道部部長和國家計委副主任寫信,表明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從發展老區經濟、繁榮大别山的長遠觀點來看,出麻城,經紅安到武漢的方案較好!請你們在進一步論證中給予考慮。

最終京九鐵路線能夠經過紅安地區,這其中便有李先念的功勞。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因病逝世,享年83歲!

現如今的紅安,早已擺脫當初貧困的面貌,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這也算實作了李先念的心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