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作者|甯鏡誠</h1>

1945年10月,重慶談判結束後,毛澤東計劃傳回延安。

可就在衆人準備返程前,周恩來卻突然發現,原本陪同毛主席來重慶談判的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治中卻“因故”不能陪同衆人傳回延安。

如果沒有赫爾利和張治中陪同,飛機上隻剩我們的人,那麼蔣介石很有可能會對飛機做手腳,毛澤東等人必有性命之憂。

萬分危急之時,周恩來挺身而出,最終安全地把毛主席一行送回延安。

此番危急時刻,周恩來是如何保護毛主席的?衆人在重慶談判期間,周恩來到底為毛主席的安全付出了多少心血?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1945年的夏天,回顧那段驚心動魄的曆史。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1945年8月,重慶酷熱難耐。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本是舉國歡慶的好事,但此時中國的局勢卻波詭雲谲。

蔣介石懷揣“真内戰假和平”的打算,一面3次緻電毛澤東,邀請他速到重慶“共定大計”;一面借助美國的軍事援助,調兵遣将,為内戰做準備。

蔣介石的三封電報,将中國共産黨推向了風口浪尖。

國人皆知,蔣介石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場鴻門宴對于毛澤東來說兇險至極。張學良和胡漢民等人被長期軟禁都是前車之鑒,我們不得不防。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可如果拒絕,對方就可以安然地将“不要和平、挑起内戰”的罪名強加到我們身上,到時候百口莫辯,有苦說不出。

進退兩難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連日召開會議,就此事進行讨論。

8月23日,延安棗園。毛主席在會議上表态說:“我是否去重慶?還是出去。出去的時機由政治局、書記處決定。”

第二天,毛澤東回複蔣介石:“鄙人極願與先生會見,商讨和平建國大計。俟(sì)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晉谒。弟亦準備随即赴渝。”

此話一出,毛澤東決定赴渝談判一事,基本敲定。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做出這一決定,毛澤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認為:“去,這樣可以取得全部主動權。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幹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

分析了赴渝的好處,那麼也要做最壞的打算。毛澤東覺得,如果我們做出讓步還是無濟于事,那麼就“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裡辦點事。”

即便此行有生命危險,但為了救人民于水火,最大程度地避免生靈塗炭,毛澤東仍是決定去參加這個“鴻門宴”。

難怪後來詩人柳亞子寫詩,稱贊毛澤東此行堪稱“彌天大勇”。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毛澤東赴渝一事,由此敲定。組織最終決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彼此照應。

毛澤東赴渝到底有多兇險,筆者在此寥寥幾筆斷然不能描述清楚。據史料記載,以戴笠為首的國民黨特務當時确實制定了暗殺毛澤東的計劃,可因為多方面原因,其陰謀未能得逞。諸多原因中,周恩來對毛澤東的保護尤為重要。

8月25日夜,得知毛主席即将赴渝談判後,周恩來不顧剛剛結束會議後的疲憊,立即給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同志發去一封急電:毛主席要到重慶談判,要求辦事處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特别是保衛工作,而且要保密。

除此之外,周恩來對毛澤東此行的警衛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做出具體安排,事無巨細。

警衛方面,由“兩龍一虎”擔任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即:顔太龍、龍飛虎和陳龍三人。衆人輪流站崗,日夜輪替。

為了讓毛澤東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周恩來煞費苦心。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衆所周知,毛澤東向來行事灑脫,不修邊幅。早在延安時期,條件艱苦,他常穿一件發皺的上衣談笑風生,頗有一番自己的風格。

可今時不同往日,此次赴渝談判,毛澤東的形象代表着我黨的精神面貌,非同小可。思來想去,周恩來決定将自己的一頂拿破侖帽送給毛澤東。

周恩來此舉背後,意義非凡。

首先,孫中山先生曾經戴過拿破侖帽,此舉無疑是向對方釋放和平的信号;其次,此帽在西方頗為流行,可打破世界對我方固有的呆闆印象,可謂一舉兩得。

周恩來對毛澤東說:“毛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揮動,顯示出來則是扭轉乾坤的力量。”

毛澤東點點頭,肯定道:“你想得周到得體。我們到重慶,展示的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形象,顯示出解放區萬衆一心、無所畏懼的力量。揮動考克帽,顯示我們力量。這頂帽子,我戴了。”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毛主席一行離開延安前,延安機場上一早便聚滿了前來送行的群眾。毛澤東穿一身中山裝,頭戴拿破侖帽,和衆人握手道别。

《解放日報》記者方紀這樣描述當時的送别場景:

“機場上人群靜靜地立着,千百雙眼睛随着毛主席高大身形移動,望着毛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飛機,一步一步踏上飛機的梯子。毛主席走到飛機艙口,停住,回過身來,向着送行的人群,人們又一次像疾風卷過水面,向飛機湧去。毛主席摘下帽子,注視着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勵。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隻是拼命地揮手。”

8月28日下午3時36分,重慶九龍坡機場,毛澤東和周恩來一行乘坐的專機緩緩降落。毛澤東走出機艙,向衆人揮手緻意的瞬間,被永遠載入史冊。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對于毛澤東的到來,《大公報》記者不無感慨地寫道:“幾百個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這是維系中國目前及未來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個喜訊。”

毛澤東面對機場的中外記者,平靜地說道:“現在抗日戰争勝利結束,中國即将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目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内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内團結。”

此言一出,我黨謀求和平的初心得以展露,外界對此一片好評。

衆人抵渝後,毛澤東的安全問題依舊是重中之重,首先就是住宿問題。

起初,蔣介石打算安排毛澤東一行住在原先招待美國客人的招待所,毛澤東聞聽消息後,笑道:“我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不住美國人住的招待所。”由此謝絕了蔣介石的安排。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是以當中共代表團正打算坐車離開重慶機場,前往飯店休息時,周恩來叫住打算上車的張治中,問道:“文白兄,是這樣,毛先生的住宿與安全問題還需商量商量。”

張治中了解周恩來的顧慮,于是提出解決方案:“據我所知,除了這處招待所外,蔣先生還準備了市郊黃山和山洞林園兩處,可由您選擇。”

周恩來思索片刻,說道:“哦,還有這兩處。我想市郊黃山距市區太遠,交通不太友善。山洞林園是蔣先生的住所,與蔣先生做鄰居,有他在旁保護,毛先生的安全自不必擔憂。但是官宅森嚴,對各界人士的來訪,恐是大大不友善了。這樣吧,讓毛先生先到化龍橋紅岩村13号的十八集團軍辦事處工作居住,您看如何?”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張治中見周恩來主意已定,順水推舟道:“可以,可以。如果那裡住得不友善,周先生可再來找我。”

溝通結束後,兩人各自乘車離開機場。

幾天後,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應邀出席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雞尾酒會。

酒會上,包括蘇聯駐中國大使彼德特羅夫和武官羅申在内,在渝的各界名流政要,共計300餘人紛紛出席,衆人都想一睹毛澤東風采。

酒會大廳之上,毛澤東和周恩來一露面,掌聲雷動。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人們紛紛高舉酒杯,向毛澤東敬酒。毛澤東酒量有限,便幽默地說道,願意和大家比吃辣子。雖是如此,但有些酒敬到眼前,不喝仍是有些尴尬。此時此刻,一直站在毛澤東身旁的周恩來站了出來。

他先是叮囑警衛人員:“你們不要管我,要保證毛主席的安全。”接着,每逢别人敬酒時,周恩來總是搶前半個身位,接過毛澤東的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再将酒杯遞還給毛澤東。

喝酒的過程中,我們和民主黨派幹杯還很和諧,但和國民黨的官員喝酒,場面甚是激烈。周恩來每次不僅要喝掉敬毛澤東的,還要喝掉敬自己的酒。

推杯換盞間,毛澤東和周恩來配合默契,談笑風生。隻見周恩來一杯杯酒下肚,衆人心裡都明白,他簡直就是在用自己的命保衛毛主席。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周恩來的所作所為,在場人無不驚豔。翌日,重慶的媒體評價說:“一個周恩來就打敗了整個國民黨!”

酒席結束後,周恩來的秘書李少石心疼地問:“周副主席,你怎麼連一杯酒也不讓毛主席喝呢?”

周恩來小聲回複說:“我是怕有人在酒裡做手腳,放毒……”

周恩來為毛澤東擋酒,除了考慮到别有用心之人在酒中做手腳外,還考慮到自己的酒量比毛澤東大,能多頂一陣兒。如果毛澤東不慎被灌醉,難免酒後失态,嚴重的話還會傷及身體,這對其個人群組織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從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兩人多年搭檔,培養出了非凡的默契,這才讓毛澤東得以迅速領會周恩來的意圖,并心甘情願地讓他擋酒。

毛澤東和周恩來,一個灑脫自如,一個謙虛謹慎;一個意志如山,一個變通如神;一個海納百川,一個肚能撐船。兩人幾十年的合作,堪稱完美。多年的戰友之情,讓人淚目。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其實不光喝酒,就連宴會上的飯菜,周總理都是先嘗一下,确定沒有異樣後,再給毛澤東吃。正是這樣的謹小慎微,才保證了毛主席此行的安全。

而周恩來每逢宴會,總是來不及吃飯,十幾杯酒下肚,方才匆匆夾幾口菜。

鮮為人知的是,酒會結束後,周恩來又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確定一切正常進行後,他才沉沉睡去。

大量的工作加上嚴重的睡眠不足,周恩來身體逐漸有些吃不消,但是因為心中有保護毛澤東的信念做支撐,他才沒有倒下。

周恩來自知不能飲酒誤事,他不光善于自我管理,建國後,他還在公開場合多次叮囑:“我們不管哪一級上司,喝酒都要自律,而且做下級的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上司,讓他們少喝酒,更不能喝醉酒。”

轉眼間,重慶談判漸漸接近尾聲,山城的天氣也已轉涼。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毛澤東來重慶之前,穿了一件米黃色的舊毛衣,領口和袖口都已磨破,保暖效果大打折扣。離開前,周恩來叮囑從業人員,要給毛主席織一件新毛衣。

當時負責織毛衣的李靜後來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當時的心境:

“大約在1945年10月初的一天,在離八路軍辦事處二十多裡路的療養院,來了一位辦事處的同志,找到我說有緊急任務,讓我回辦事處,我當時身體不好,在那裡養病。聽到有任務,立即動身趕了回去。面見我的是機要科的科長童小鵬,他認真的對我說:‘李靜同志,周副主席交待讓你在這兩三天的時間裡,給毛主席織一件毛衣。’當時我接到這個任務後,心情是萬分激動,心想,毛主席是我們的領袖,他老人家上司我們的黨和軍隊,為了民族的解放和階級的翻身,南征北戰,英勇奮鬥;而自己的生活卻是這樣的簡樸!我一定要完成好這個任務,讓毛主席穿着新毛衣回延安,上司中國革命勝利前進。”

從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人民心中始終記挂着毛主席,也能看出周恩來對毛澤東關懷之深。

毛澤東傳回延安前,心思缜密的周恩來再次發現端倪。

原來,衆人來重慶時,有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治中親自陪同,這樣就確定了毛澤東等人的安全。可是等到毛主席返程時,赫爾利計劃回國,張治中又被蔣介石派到甘肅省主政。

飛機上都是我們的人,這就讓周恩來懷疑蔣介石會不會借此對飛機做手腳。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于是,周恩來馬上找到赫爾利,義正言辭地說道:“大使先生,你把我們的毛主席接出來了,你就必須把毛主席再送回延安。你現在想走,這是不行的,你這個時候走,将失信于天下人!”

接着,他又去找張治中:“文白兄,你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你不把毛主席送回延安,我們堅決不答應!”

最後,周恩來直接找到蔣介石強硬交涉,并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蔣介石不是要派張治中去甘肅主政麼?那就先請張治中親自護送毛主席回延安,再從延安飛去蘭州。

因為巨大的輿論壓力,蔣介石最後不得不做出妥協。經過周恩來的反複斡旋,1945年10月11日,在重慶待了43天後,毛澤東一行最終安全傳回延安。

不得不說,周恩來此舉高明無比。既沒有耽誤蔣介石所謂的“委派任務”,順便又将毛澤東等人安全送回延安,可謂一舉兩得。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就在毛澤東乘坐的飛機起飛後,周恩來立即訓示從業人員趕回紅岩,要求電台保持和延安方面的聯絡,毛主席抵達延安後,要第一時間彙報。

那天下午1點半,當周恩來看到“毛主席已安全返延”幾個字後,這才如釋重負,好好地補了個覺。

衆人都知道,周總理是舉世聞名的外交家,可是據曾任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黃火青回憶:“長征中,打勝仗靠的是毛澤東的戰略方針路線,周恩來則是以驚人的毅力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具體組織落實毛澤東的戰略部署,保證了長征的勝利。解放戰争中,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事實上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争的第一助手。”

周恩來的軍事造詣,同樣不可小觑。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縱觀毛澤東整個重慶談判的過程,周恩來功不可沒。而對比兩人的一生,其實也極為傳奇。

毛澤東年長周恩來5歲,兩人處于同一時代。他們一個出生于湖南韶山,一個祖籍浙江紹興,雖然都是南方人,性格和成長經曆卻大不相同。

毛澤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期好遊學,是以對中國的農村極為熟悉,遊學經曆也讓他養成了“凡事要調查研究再做結論”的思維;

反觀周恩來,則出生于一個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身為家中長子,父親對他的教育極為重視,周恩來博覽群書,滿腹詩書就得益于此。

重慶談判後,陪毛澤東返程的張治中被蔣介石支走,周恩來做法高明作者|甯鏡誠

毛澤東和多數湖南人一樣,酷愛辣椒,性格灑脫自如,大開大合;周恩來則繼承了紹興人的内斂穩重,尤喜黃酒,做事謹慎嚴密。

他們都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并用一生為之實踐。他們既是互相扶持的戰友,也是性格互補的知己。

文章最後,筆者記起列甯在談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誼時說過:“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的故事,歐洲無産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是由兩位學者和戰士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我想,這樣的高度評價對于毛澤東和周恩來來說,同樣适用。

一一END一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