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作者:老羊鏟史

《大佟溝選舉紀實》背後的故事

段麗潔

1946年4月2日出版的《冀熱遼日報》中,刊載着一段有關承德市第一次解放後的珍貴史料——《大佟溝選舉紀實》,這段史料及背後的故事記錄着曆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産黨的密碼。

小地方,大人物

承德市大佟溝這個小地方,由于曆史機緣,與著名作家方紀及其妻子黃人曉結下了不解之緣。

提起著名作家方紀(1919-1998),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那篇被選入中學課本的叙事散文《揮手之間》。方紀的這篇文章記錄了人民領袖毛澤東1945年8月趕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為期43天國共談判前,延安人民到機場深情送别毛主席的場景。

方紀是河北省束鹿縣(今辛集市)人。他在北平讀書期間,參加過“一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并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開始,先後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做政治宣傳工作,1939年到延安,曾在在中央黨校、文協、馬列學院和《解放日報》社工作。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方紀的妻子黃人曉(原名黃銀曉),原是泰國華僑,日本侵華戰争全面爆發後,為了拯救慘遭蹂躏的祖國,毅然離别家人來到中國。她牢記1938年初偷跑被追回時父親與她的那次長談。父親從遷居海外談起,講到西安事變,又談到中國抗日戰争,他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深為不滿,而對中國共産黨和毛主席的抗日主張十分贊同,最後父親對她說:“如果你一定要回國,我也不阻擋,但是你要找毛澤東,要抗日,中國人不能當任人宰割的亡國奴”。1940年她終于輾轉來到延安。她在《解放日報》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通訊,由于作品情節感人,文筆生動、明快、洗煉,文風娴靜、高雅、清新而轟動了整個延安。

方紀和黃人曉“以文為媒結連理”,于1942年8月1日結婚。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資料圖檔:方紀和黃人曉夫婦

抗日戰争剛剛勝利,方紀和妻子黃人曉即離開延安革命根據地,奔赴解放戰争的前線。出發前一天夜晚,方紀寫下了後來被收入他散文集中的《到群衆中去》一文。1945年9月25日,他們從延安出發,繞道冀東革命根據地,來到熱河省會承德。他們積極參加社會調查、土地改革和清剿土匪各項工作。

1946年4月,熱河省文藝界救國聯合會成立,方紀任副主任,和主任徐懋庸一起主編綜合性刊物《熱潮》,舉辦文化藝術學校,工作地點馬市街離大佟溝很近。一天上午,方紀的夫妻黃人曉目睹了大佟溝街居民選舉街長和街委員的全過程,很快寫下了《大佟溝選舉紀實》,被1946年4月2日《冀熱遼日報》刊發。承德市大佟溝這個小地方是以與方紀及其夫妻黃人曉這樣全國知名的新聞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小故事,大影響

《大佟溝選舉紀實》如實記錄了承德市大佟溝民主選舉這個小故事。通過這篇文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幅幅參與選舉的畫面,活靈活現于我們的眼前。

1946年3月25日上午,承德市大佟溝街的一群市民,滿心歡喜地來到一個門牌為25号的大院,連做買賣的也放棄生意趕來了。

這是大佟溝街公所在選舉。用大家的話說,就是“人民自己選自己人,從古以來都沒有過,這是第一次”“過去官派街長,街長為官服務,咱老百姓吃‘勤勞奉仕’的苦也吃夠了!”“誰要能為咱百姓打算,把咱生活一天過得比一天好,咱就擁護誰!”

院子裡的一個牆壁上靠着一塊黑闆,上面上寫着各闾(lǘ,古代五家為比,五比為闾)提出的18位候選人的名單。再靠前一點,擺了一張方桌子,上面放了7朵大紅花。

18位候選人名單,是被各個闾推出來的心眼好、能辦事的人。

選民們又推出了4個認字的人,做不認字的選民的代筆人。18歲以上人們,不分男女、不分窮富,都參加了選舉。會寫字的在選票上寫上自己要選的人,不會寫字的口念找代筆人代寫。

有些亂哄哄,卻又充滿了歡笑的選舉,很快就結束了。選民們靜候着選舉結果。收完選票,就開始記票、唱票,黑闆上的個個小小的“正”字,寫得又工整又認真。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承德市檔案館館藏: 《冀熱遼日報》1946年4月2日

半小時後,選舉結果出來了:票數最多的是關景賢,其次是任保才、孫文元、王亞清、王建三、劉雲庭、張之嘉。這7位當選了街委員,大家催着他們走上台,胸上戴好大紅花,喇叭裡奏起了民間喜曲《大宮調》。

選為街長的關景賢站到台上給選民講話:“大夥兒看得起我、擁護我,咱們以後大夥一塊來辦事,多商量怎麼建設大佟溝,辦合作社,打掃衛生也不要落人後…”

選民們臉上洋溢着滿意的笑容,拍手叫好:“喜事!喜事!”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承德市檔案館館藏資料: 中國共産黨熱河省委 關于目前施政綱領(刊自《熱潮》)

這個小故事發生5個月前的1945年11月1日,熱河省作為抗日戰争勝利後全國較早的解放區,召開了全省人民代表大會。全省各族各界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建設民主、自由、繁榮新熱河的大計。會議選舉産生了新的熱河省政府,通過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下較早的一個省級政權的施政綱領——《熱河省委關于目前施政綱領》,舉起了第一面由共産黨上司的省級民主政權的旗子,對全國産生很大了影響。《大佟溝選舉紀實》記錄的這個小故事,印證了熱河解放區真正實作了人民當家作主。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很多人不識字,用黃豆投票

小選舉,大民主

《大佟溝選舉紀實》記錄的這次小選舉,隻是中國共産黨實行普遍的民主選舉運動的一個縮影。一幕幕這樣的小選舉,在整個解放區不斷閃現,反映了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在解放區成為現實的大民主。

我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十幾年的軍閥混亂,再加上千年不變的農耕文化,濃厚的鄉村宗族關系,人民群衆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民主,至于選舉,有文化、有見識的人才聽說過而已。

隻有中國共産黨,才創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奏響了人民選舉制度的曆史序曲。毛澤東同志在1940年初論述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時指出:“必須實行無男女、信仰、财産、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選舉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現民意和指揮革命鬥争,适合于新民主主義的精神”。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1945年11月1日 熱河省人民代表會議全體代表合影

逐漸推行的民主選舉制度,真正地喚起了人民,讓占全國90%的工農大衆覺醒起來,真正地實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當家作主可以展現在許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政治,選舉第一”。

通過民主選舉,充分激發了人民對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及需求,激發了參政意識的覺醒,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這對于發動群衆保衛抗戰勝利果實,進行結束舊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大決戰具有重要作用。

歸國華僑《毛主席看望關向應同志》的作者黃人曉在承德

資料圖檔:1977年方紀、黃人曉一家

《大佟溝選舉紀實》這段珍貴史料,承載着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的密碼:中國共産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産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