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作者:老羊铲史

《大佟沟选举纪实》背后的故事

段丽洁

1946年4月2日出版的《冀热辽日报》中,刊载着一段有关承德市第一次解放后的珍贵史料——《大佟沟选举纪实》,这段史料及背后的故事记录着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密码。

小地方,大人物

承德市大佟沟这个小地方,由于历史机缘,与著名作家方纪及其妻子黄人晓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起著名作家方纪(1919-1998),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篇被选入中学课本的叙事散文《挥手之间》。方纪的这篇文章记录了人民领袖毛泽东1945年8月赶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为期43天国共谈判前,延安人民到机场深情送别毛主席的场景。

方纪是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人。他在北平读书期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开始,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做政治宣传工作,1939年到延安,曾在在中央党校、文协、马列学院和《解放日报》社工作。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方纪的妻子黄人晓(原名黄银晓),原是泰国华侨,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拯救惨遭蹂躏的祖国,毅然离别家人来到中国。她牢记1938年初偷跑被追回时父亲与她的那次长谈。父亲从迁居海外谈起,讲到西安事变,又谈到中国抗日战争,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深为不满,而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抗日主张十分赞同,最后父亲对她说:“如果你一定要回国,我也不阻挡,但是你要找毛泽东,要抗日,中国人不能当任人宰割的亡国奴”。1940年她终于辗转来到延安。她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通讯,由于作品情节感人,文笔生动、明快、洗炼,文风娴静、高雅、清新而轰动了整个延安。

方纪和黄人晓“以文为媒结连理”,于1942年8月1日结婚。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资料图片:方纪和黄人晓夫妇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方纪和妻子黄人晓即离开延安革命根据地,奔赴解放战争的前线。出发前一天夜晚,方纪写下了后来被收入他散文集中的《到群众中去》一文。1945年9月25日,他们从延安出发,绕道冀东革命根据地,来到热河省会承德。他们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土地改革和清剿土匪各项工作。

1946年4月,热河省文艺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方纪任副主任,和主任徐懋庸一起主编综合性刊物《热潮》,举办文化艺术学校,工作地点马市街离大佟沟很近。一天上午,方纪的爱人黄人晓目睹了大佟沟街居民选举街长和街委员的全过程,很快写下了《大佟沟选举纪实》,被1946年4月2日《冀热辽日报》刊发。承德市大佟沟这个小地方因此与方纪及其爱人黄人晓这样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小故事,大影响

《大佟沟选举纪实》如实记录了承德市大佟沟民主选举这个小故事。通过这篇文章,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幅幅参与选举的画面,活灵活现于我们的眼前。

1946年3月25日上午,承德市大佟沟街的一群市民,满心欢喜地来到一个门牌为25号的大院,连做买卖的也放弃生意赶来了。

这是大佟沟街公所在选举。用大家的话说,就是“人民自己选自己人,从古以来都没有过,这是第一次”“过去官派街长,街长为官服务,咱老百姓吃‘勤劳奉仕’的苦也吃够了!”“谁要能为咱百姓打算,把咱生活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咱就拥护谁!”

院子里的一个墙壁上靠着一块黑板,上面上写着各闾(lǘ,古代五家为比,五比为闾)提出的18位候选人的名单。再靠前一点,摆了一张方桌子,上面放了7朵大红花。

18位候选人名单,是被各个闾推出来的心眼好、能办事的人。

选民们又推出了4个认字的人,做不认字的选民的代笔人。18岁以上人们,不分男女、不分穷富,都参加了选举。会写字的在选票上写上自己要选的人,不会写字的口念找代笔人代写。

有些乱哄哄,却又充满了欢笑的选举,很快就结束了。选民们静候着选举结果。收完选票,就开始记票、唱票,黑板上的个个小小的“正”字,写得又工整又认真。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 《冀热辽日报》1946年4月2日

半小时后,选举结果出来了:票数最多的是关景贤,其次是任保才、孙文元、王亚清、王建三、刘云庭、张之嘉。这7位当选了街委员,大家催着他们走上台,胸上戴好大红花,喇叭里奏起了民间喜曲《大宫调》。

选为街长的关景贤站到台上给选民讲话:“大伙儿看得起我、拥护我,咱们以后大伙一块来办事,多商量怎么建设大佟沟,办合作社,打扫卫生也不要落人后…”

选民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拍手叫好:“喜事!喜事!”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资料: 中国共产党热河省委 关于目前施政纲领(刊自《热潮》)

这个小故事发生5个月前的1945年11月1日,热河省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较早的解放区,召开了全省人民代表大会。全省各族各界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建设民主、自由、繁荣新热河的大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热河省政府,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较早的一个省级政权的施政纲领——《热河省委关于目前施政纲领》,举起了第一面由共产党领导的省级民主政权的旗子,对全国产生很大了影响。《大佟沟选举纪实》记录的这个小故事,印证了热河解放区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很多人不识字,用黄豆投票

小选举,大民主

《大佟沟选举纪实》记录的这次小选举,只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的一个缩影。一幕幕这样的小选举,在整个解放区不断闪现,反映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在解放区成为现实的大民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十几年的军阀混乱,再加上千年不变的农耕文化,浓厚的乡村宗族关系,人民群众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民主,至于选举,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听说过而已。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创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奏响了人民选举制度的历史序曲。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初论述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时指出:“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和指挥革命斗争,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1945年11月1日 热河省人民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逐渐推行的民主选举制度,真正地唤起了人民,让占全国90%的工农大众觉醒起来,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当家作主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政治,选举第一”。

通过民主选举,充分激发了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及需求,激发了参政意识的觉醒,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这对于发动群众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进行结束旧中国、创建新中国的大决战具有重要作用。

归国华侨《毛主席看望关向应同志》的作者黄人晓在承德

资料图片:1977年方纪、黄人晓一家

《大佟沟选举纪实》这段珍贵史料,承载着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密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