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文學-劉鹗《明湖邊美人絕調》

劉鹗,字鐵雲,号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以小說《老殘遊記》最為著名。

《明湖邊美人絕調》選自《老殘遊記》,作者為劉鹗。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曆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成功運用了渲染烘托的手法與側面描寫的方法。

《明湖邊美人絕調》中所寫的三位表演者及其出場順序為:琴師、黑妞、白妞。

譴責小說,是晚清一個小說流派,其代表作有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劉鹗的《老殘遊記》等。

(1)白妞、黑妞為劉鹗《老殘遊記》中的人物;

(2)文制台為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中的人物;

(3)馬二先生為吳敬梓《儒林外史》(古代諷刺小說)中的人物;

(4)餘杭生為蒲松齡《聊齋志異》(志怪小說)中的人物。

劉鹗《明湖邊美人絕調》原文: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隻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髒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抛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啭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上面的黑體字内容是在形容,王小玉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