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作者:一人一層

YI REN YI CENG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01

1899年的深秋,北平黃葉滿城,秋風飒然。丞相胡同對面的老字号鶴年堂門口,走來了一位人類曆史上極其重要的腹痛病人:

大清國子監祭酒王懿榮。

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知名的金石收藏專家。從鶴年堂抓出來的藥包中,有一味被稱為“龍骨”的奇特藥材,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骨片,其實是龜甲和獸骨,上面滿是深淺不一的劃痕。它們一筆一筆,笨拙而執着,有規律地勾勒着來自未知時代的資訊。

王懿榮憑借經驗笃定地相信,這是來自遠古的文字,而且一定指向某個失落的王朝。在華夏千萬年的文明史上,到底是誰在為子孫後代們,留下人類最初的神秘訊息。

這些骨片,也許就能打開塵封在繁複時代中的密室。

被痢疾折磨許久的王懿榮,身體仿佛被注入了靈丹妙藥。他在自己的收藏室内,對着燭光潛心研究,最終辨識出了三個字:

日、月、雨。

并且,他通過甲骨背後焦痕,查閱衆多史料,推斷這是殷商占蔔所用。埋沒在泥土中的甲骨文世界,就此被打開。

此後,王懿榮開始了搶救性收藏,在全國各地尋找龍骨。他尋找有字龍骨的消息不胫而走,商人紛紛坐地起價,龍骨價格一度漲到:每字銀二兩。

為了收藏,王懿榮開始變賣家當,直至最後發妻黃氏的首飾。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王懿榮

作為中國甲骨第一人,王懿榮收藏超1500塊龍骨。而想方設法将這些龍骨上面的資訊,成功破譯出來,成為王懿榮這位末代大儒的奢望。

但事與願違,1900年,是中華曆史上的“庚子國難”。八國聯軍攻進北平,李鴻章與八國議和,慈禧太後攜皇帝匆忙出逃,把這座宏偉都城,交給了一介書生王懿榮保衛。

在朝野莽荒的洪流中,在槍林彈雨的熱武器穿梭中,王懿榮用讀書人的軀體,抵抗着八國聯軍的一波波進攻。

那些魂繞夢牽的甲骨,在國運的沉淪和殘夢中,在槍炮的轟鳴餘音中,來不及一提。

02

1902年,王懿榮之子抵達北京,為還債變賣家藏文物,其父所藏1500餘塊甲骨,被小說家劉鹗所得。

清末的北京,小說家劉鹗當時風光無二,他的諷刺小說《老殘遊記》,成為大街小巷上的稀有讀物,也是茶館裡說書人最愛的橋段。

後來的胡适評價這本書為:前無古人。

劉鹗精擅于算學、水利,又懂醫學,曾在上海行醫。後又拜師金石學家吳大澄,學成後與王懿榮關系密切,成為朋友。

劉鹗對殘缺古物的收藏,癡迷至深。他甚至将書齋,都命名為“抱殘守缺齋”。入手王懿榮的甲骨後,他在全國各地四處高金搜集“龍骨”。

在原齊魯、趙魏、河南等地,共獲得甲骨達5000餘片,劉鹗也成為該領域第一藏家,研究後提出:殷人刀筆文字。

1903年,劉鹗從自己所藏的龍骨中,挑選出了1058片,然後在抱殘守缺齋裡,親手用石印墨拓,最終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

《鐵雲藏龜》。

“鐵雲”是劉鹗的字,“藏龜”則是他收藏的甲骨。

這是一本驚人偉作,昏黃的燭光下,劉鹗把一片片甲骨拓印出來,整理編号,觀點著述,仿佛幾千年之前的殘夢曙光,在搖搖欲墜的清末,照亮了浩瀚的夜空。

那些原本隻能在書齋内觀賞、摩挲的古董,終于可以讓世人,都得以一見。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劉鹗

《鐵雲藏龜》也成為了無數學者研究的珍貴史料,羅振玉、金祖同、李旦丘、葉玉森、沈尹默、方若、劉鐵雲、王國維、日本學者内藤虎次郎等甲骨研究大家,都在劉鹗所藏骨片和他的著作中找尋蛛絲馬迹,它也被後人評為“研究甲骨文字著作的開路先鋒”。

在劉鹗之後,被章太炎譽為“三百年絕等雙”的大儒孫怡讓,也對甲骨文進行了考釋,著有《契文舉例》,釋讀了數百個甲骨文。

作為“甲骨四堂”之一的清朝遺老羅振玉,也是劉鹗的兒女親家。他編著了《殷墟書契前編》,且調查清楚甲骨的出土地點是:

河南安陽小屯村。

時光輪轉,商周時的占蔔人,在對天空祈禱之後,将刻有文字的龜甲獸骨,擲向大地,命運和氣數便在時空中交替,通過某種神秘編碼,向三千年後的我們,發出無聲的波段。

時至今日,仍延綿不絕。

03

1916年,王國維作别至交好友羅振玉,從日本京都回到中國,開始潛心從事甲骨文字及商周曆史研究。

他根據甲骨文,對《史記》做出了衆多考證。

司馬遷記錄商的第一位國君成湯居住在一個叫“亳”的地方,王國維從甲骨蔔辭所刻的200多個地名中,找到了包括“亳”在内的“雍”、“曹”、“杞”等地名。

後來,王國維又考證了王亥、王恒、上甲等先公先王,厘清他們的血緣關系,還糾正了《史記》中的報乙、報丙、報丁等在排列次序方面的錯誤。

在王國維一生的甲骨研究中,他也寫出了諸多著作。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羅振玉

1919年,莫逆之交羅振玉,也從日本歸國,選擇在大清的最後時刻,加入朝廷。王國維也被皇帝溥儀賞識,特诏他為南書房行走一職。

彼時的大清帝國,如一艘迷航的船,碰到了暗礁,海水已經淹沒甲闆,随時都會沉沒。

也就在羅振玉回國那一年,王國維的長子和羅的三女兒結婚了。兩位好友,親上加親,他們一起研究甲骨,論殷周、釋甲骨、釋鐘鼎,處處卓絕,成就了著名的:

羅王之學。

但決裂也很快到來。在年僅26歲的長子病逝後,王國維也收到了羅振玉的絕交信。他悲痛欲絕,前方的路,如同那個時代一樣,風雨飄搖,終點模糊。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于頤和園昆明湖,一顆甲骨學界巨星,就此隕落。沉湖時,他的口袋裡裝着一份遺書:“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短短數言,悲嗆而決絕,卻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

王國維跳湖,劉鹗腦溢血,王懿榮投井,全是因“龍骨”的詛咒?

△王國維

事實上,參與甲骨研究的幾位先驅,最終都走得蹊跷。1900年的庚子國難中,甲骨第一人王懿榮攜妻子、兒媳投井報國。他的妹夫,也是大清三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在王懿榮的山東老家祖宅家祠,題詞紀念。

而在1908年,劉鹗蒙冤,被安上“賣國賊”與“私買國庫糧食”的罪名,流放新疆烏魯木齊,很快就中風腦溢血而亡。

在王懿榮、劉鹗、羅振玉、王國維等大儒甲骨學者之後,安陽小屯村的殷墟,也成為了甲骨研究的聖地。

8次主持或參加殷墟的發掘的董作賓,他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劃分成五個時期,這是甲骨研究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分期;

至于郭沫若,更是主編出了《甲骨文合集》,這被譽為新中國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

羅振玉(号雪堂)、王國維(号觀堂)、董作賓(字彥堂)以及郭沫若(字鼎堂)四人因為在甲骨文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被稱為:

甲骨四堂。

在命運的輪轉中,人類總是寄予最高的希望。一塊塊甲骨破譯的背後,不過是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艱難回眸。

04

三千多年前,商王迷信,每事必蔔。上至陰晴圓缺,下至娶妻生子,再到自己能不能再活五百年,都要問問老天的意思。

這就是著名的“商周龜蔔”。

龜,在古代被奉為四靈之一,在古人心中具有神聖性,象征長壽。每次龜蔔前,蔔官選出上等龜,後以牲血塗于活龜上後,殺龜取下腹、背甲片,然後用石刀鑿刻。

首先,蔔官在龜殼背面鑽鑿,稱之為“兆象”,為了讓龜甲正面更容易出現裂紋;

接着,将龜甲放于炭火上燒熾,直到正面産生裂痕,稱之為“灼龜”;

最後,蔔官觀察兆紋,以此判吉斷兇,再将蔔辭内容記上。“蔔筮不過三”,同一件事的占蔔次數不能超過三次。

這個殷商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充滿了古樸的儀式感。而3000多年後的人們,則循着他們在龜甲上的記錄,開始探索中國文明的重要刻度。

無論是王懿榮王國維他們,還是持續到今天的研究者們,通過這些學者大儒們對甲骨的破譯,我們得以捕捉到了那段曆史中的些許篇章:

有商人的都市,有華美的青銅, 有蒼天的神祗,有兇惡的殺戮, 有悲喜與愛恨,有迷惘與天問。

最終,在時間的塵埃中,我們也将沉浮于洪荒深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