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蘇雪林為何用了半輩子辱罵魯迅他們之間有何恩怨#
民國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很多,奇葩的事情很多,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文壇泰鬥魯迅去世後一直怒怼他,持續了幾十年,他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嗎,需要這樣?
魯迅先生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在“五四時期”寫出了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開啟了讓人民覺醒的時代。魯迅先生也是多才多藝的一個人,原來是一名醫生,業餘愛好,篆刻,金石,木刻。他也提攜了很多文學後輩,這樣一位文學巨匠卻被一位女作家罵了半輩子,他們之間有什麼恩怨?

蘇雪林
女作家本尊
蘇雪林是民國十大才女之一,與廬隐齊名,安徽人,封建家庭出生,到了7歲才有機會和家裡兄弟一起念書,後去法國留學,回國以後開始發表大量作品,并在數所大學任教,東吳大學,滬江大學,武漢大學,台灣成功大學,活到102歲,被稱為文壇常青樹。
1928年她首次有機會結識魯迅,在一個公開社交場合,兩個人相識于一場詩友會,魯迅那時已經是文壇泰鬥,蘇雪林隻是一個新人,之間沒有什麼交集,在詩友會上面小粉絲的她遇到魯迅先生便上去交談。但是魯迅與她并不認識,隻是淡淡的應酬,是以并沒有在意這個一臉期待的陌生女子。
在我們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司空見慣,可是蘇雪林卻将此事記恨在心,魯迅先生和她不熟悉是以沒有多說幾句話,她在心裡就不舒服,認為魯迅先生看不起她,對她的輕視,傷了她的自尊心,那天的酒會是一位出版商舉辦的,她和魯迅都是這個出版商旗下的作家。
晚年蘇雪林
其他的一些原因
魯迅本人愛恨分明,性格很強硬,對于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就會很直接地去罵,毫不留情,他對和他政治觀點不一緻的人也怼。
魯迅和胡适兩個新文化運動的幹将,在五四事情曾經親密無間,但後來兩人的觀點發生了沖突,魯迅經常寫文章罵胡适,胡适文人比較溫和,不會專門去針對魯迅文章去怼。蘇雪林曾是是胡适的學生,她看不慣魯迅這麼霸道,罵她尊重的老師,是以她受到冷遇後,就産生了這種罵魯的心思。
還有一點就是楊蔭瑜,這個民國争議很大的女師大校長,魯迅一直在文章裡罵她,但是此人是蘇雪林的老師和校長,蘇雪林心裡對魯迅的積怨越來越多。
蘇雪林自己的性格也比較偏激,喜歡走死胡同,人生經曆不暢,看問題,做事情都很認死理。她被稱為“罵魯第一人”。
魯迅
罵魯第一人
1936年魯迅去世,蘇雪林就勸胡适和馬相伯不要參加魯迅的治喪委員會,但是被他們拒絕了。
1937年蘇雪林開始寫文章罵魯迅,其實那時候魯迅先生已經去世了。在魯迅生前,蘇雪林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給予魯迅先生很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她在報紙上發表了罵魯迅的文章,從之前的贊揚态度一下子轉變,讓文壇其他的友人不了解,她的老師胡适看到這個情況寫信去問蘇雪林,為什麼态度會如此大的轉變,對她這個行為很反感,在信裡把她罵了一頓,似乎效果并不好。
讓胡适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批評和規勸,不僅沒讓蘇雪林冷靜下來,反而,她還将她寫給胡适和蔡元境的兩封信都發表在了刊物上。果然一經刊登,她便引來罵聲一片。她在《我論魯迅》中提到這件事時,曾說:“文化界視我如異端,如化外,見了我都咬牙切齒,恨不得将我吞噬下去。”
可以看出蘇雪林心胸狹窄,為人不夠磊落,實屬小人之舉,因為在詩友會上自己作為一個新人沒有存在感,就将氣發到那個詩友會上最閃亮的那個人身上,就是因為魯迅沒有熱情對待她,她才有這麼大的失落。有人說蘇雪林因愛生恨,是以才會這麼做。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蹭熱度,可以和魯迅名字擺在一起,随時都可以上民國熱搜,将自己推向一個新高度,作為作家也是需要熱度的。看來這種上熱搜的方法在民國用得就很熟練了。
她的這種單行攻擊,惡意攻擊,大家對她的人品存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在天堂的魯迅先生怎麼也不會想到還有這麼一個女作家會幾十年如一日地惦記他。可能他也想不明白吧。“女人和小人難養也”,魯迅先生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魯迅先生活了55歲,蘇雪林女士活過了百歲,在魯迅死後她便開始自導自演,胡亂抒發自己對魯迅先生的不敬,而與他們同時代的人死的死,老的老,也沒有人将這些事情放在心上。蘇雪林利用自己的文筆和當時的名聲試圖制造輿論,試圖抹黑魯迅先生。
還有一種觀點是說,蘇雪林是巴結國民黨,打擊魯迅,讨好蔣介石。
結論
這兩位都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恩怨也早就煙消雲散了,我們暫且把這種恩怨看過事一個女人狹窄的心胸和蹭熱度的心。當作一個娛樂舊聞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