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作者:塞北利劍

李愛萍

北宋年間,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遼國不斷南侵,兩國時常交戰。遼國有一名将叫韓昌,帶兵打仗,攻城掠地,那是很有一套的。不過,他遇到了宋朝名将楊延昭,算他不走運。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楊六郎畫像)

楊延昭在弟兄中排行老六,是以人們稱其楊六郎。他長年鎮守在唐縣的倒馬關、易縣的紫荊關,韓昌在此打了許多年,也攻不開個口子,隻得另想辦法。韓昌改變進攻路線,揮師西南,越過平型關和五台山,直奔龍泉關方向而來,企圖從龍泉關打開口子,再向華北平原和中原進攻。

六郎得到情報後,把倒馬關、紫荊關的布防交待一下,立即帶領人馬飛奔龍泉關。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龍泉關是阜平西部重鎮,太行山重要隘陉,是從阜平出冀入晉或從五台出晉入冀的必由之路,素為晉冀咽喉要道、佛教聖地五台山的東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不過宋朝的時候,龍泉關還隻是一個小鎮,沒有修築城牆和關卡等防禦工事。

楊六郎不愧是楊六郎,他到達龍泉關鎮看到這裡無險可守,鎮守龍泉關不能呆在鎮裡坐等挨打,必須控制龍泉關至五台縣的通道。是以,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找來幾位當地老人打探起來。老人們告訴他,黑崖溝方向有條山間小路能通五台山,但山高坡陡,不易通行;從駱駝彎經遼道背有一條林蔭小道,也能通五台縣境,但山高路險,行人很少;主要通道就是西嶺(即長城嶺,那時還沒有修建長城,叫西嶺),行軍作戰,經商通賈,人們一般都走這條路。六郎了解了地形要道後,立即開始布防。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西嶺——即後來的長城嶺)

他分析,黑崖溝和遼道背兩條小路山高路險,韓昌的大隊人馬不好通過,再說韓昌剛入五台縣境,也不一定知道這兩條小道。但為防不測,楊六郎還是分别派出了部分兵力,把守在這兩個方向,自己帶大隊人馬開往西嶺。

到西嶺一看,兩邊山勢陡峭,中間一條小路彎彎曲曲通向頂端(那時還沒修大車道,更沒修公路),頂端以西的五台縣境也不寬闊。楊六郎覺得這裡不适合騎馬作戰,是以留下少量戰馬,大部分馬匹派人趕回龍泉關鎮飼養起來。他心裡暗想,這回一定要讓韓昌吃點苦頭。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遼将韓昌)

話說韓昌帶大隊人馬行至石咀,不敢冒然前行,隻好就地安營紮寨。還沒派人打探消息呢,宋軍就在營前叫起陣來。韓昌遠遠望見對方主帥好像又是楊六郎,直氣得哇哇大叫:“好你個楊延昭,成心與我過不去,我打到哪裡,你就出在哪裡,今天非讓你嘗嘗我的曆害。”韓昌氣昏了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帶人馬就殺奔過來。宋軍戰不數合,就調轉馬頭向東敗走,韓昌緊追不舍,拐了幾道彎就不見了這支宋軍,追到西嶺的時候,卻發現西嶺以東的山谷有條小路通往龍泉關。韓昌喜出望外,策馬立于嶺上,鼓動兵卒說:“打進龍泉關有重賞。”士兵一聽可來了精神,紛紛跳下馬一齊向山谷湧去。

楊六郎鎮守阜平龍泉關

(印鈔石以上至長城嶺山谷)

韓昌見大部分兵馬沖下山谷,自己正要下馬前行,忽聽一聲炮響,緊接着兩側山上雷石滾滾,叽哩咔嚓砸在遼軍隊伍中,一時間,整個山谷人喊馬叫,鬼哭狼嚎,亂作一團。“不好,中計了。”韓昌發一聲喊,隻帶幾個護衛人員逃回了石咀營寨。

就這樣,深入山谷的這支遼軍大部分被砸而死,剩下的也被宋軍俘虜。

原來,楊六郎看到西嶺一帶不便于騎馬作戰,就讓士卒預先在山頂兩側堆滿了滾石。又從軍隊中挑選出一個相貌酷似自己的士卒,帶一支人馬去向韓昌挑戰誘敵,自己坐鎮西嶺指揮戰鬥,果然一舉成功。

後來,龍泉關一帶的百姓編出一段順口溜:

六郎六郎本事大,

提起名字遼兵怕。

智勇雙全無人敵,

吓得韓昌不敢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