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男兒忠勇無雙,七郎八虎血染征袍。幽州救駕舍生忘死,結果到頭龍目無恩。楊家父子九人為了大宋江山抛頭顱灑熱血,一腔肝膽忠心日月可鑒,可是就是這樣他們也沒有換來皇上的重視和回報。

在皇上眼中,楊家的位置是很重要,但是放在宋朝那個重文輕武的時期,楊家父子的作用是比較尴尬的。古語有言為君者隻可同患難不可共享福,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适用于大部分帝王之身,尤其是在評書中基本上都是如此。六郎楊景楊延昭作為楊家将二代英雄中的代表人物,他為何兩次詐死瞞名?其實沒有人樂意這樣做,詐死瞞名和苟且偷生有什麼兩樣,但是事情頭逼到那個地步,即使六郎不想做但是也不能不做。
六郎第一次詐死瞞名是在二帝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
起因:因為大遼南下,宋朝選先鋒之時,七郎楊延嗣在天齊廟擂台之上力劈國丈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雖然潘豹是咎由自取,但是潘仁美這人記仇,一天不除楊家将,他就睡不好覺,就這樣埋下了禍根。
經過:大遼韓昌率兵南下,二帝太宗禦駕親征,元帥潘仁美不聽人勸,執意要進幽州,結果導緻宋朝君臣被困幽州城。後鐵鞭王呼延贊冒死闖營搬請楊家父子九人,楊家父子不計前嫌率兵到幽州解圍,可是潘仁美幽州公報私仇差點害死楊七郎,後來金沙灘趙光義赴會中了韓昌奸計,楊家父子九人血戰金沙灘,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南清宮、三郎馬踩如齑粉,四郎、八郎身陷番邦,五郎看破紅塵出家在五台山,僅僅逃回來老令公和六郎、七郎,可是潘仁美勾結大遼韓昌,陷害楊家父子三人,導緻老令公被困兩郎山,最後碰死在蘇武廟李陵碑前,七郎幽州搬兵也被潘仁美亂箭射死,隻留下六郎一人,千裡逃亡穿越黑松林渡過黑水河,到京城狀告老賊潘仁美。
結果:在八王趙德芳的幫助下,皇上下了聖旨,由十二歲的呼延丕顯下邊關設計抓回了潘仁美。可是潘仁美手眼通天,皇上就是他的女婿,是以無人敢審潘楊兩家的案子。後來丞相王苞推薦,用金牌從下邦縣調來清官寇準。寇準秉公斷案,假設陰曹地府審明案件,可是就是這樣皇上也不願意殺他的老丈人潘仁美,楊六郎被逼無奈,在半路的黑松林槍挑充軍發配的潘仁美。皇上因為六郎殺了潘仁美,一怒之下把六郎充軍發配溫州,六郎心寒,覺得皇上親佞遠賢疏遠楊家将,是以他在半路詐死瞞名回了天波楊府。
六郎第二次詐死瞞名是三帝真宗趙恒在位期間:
起因:北國卧底賀黑律化名王強卧底中原十多年,因為他曾經幫助過六郎,是以八王保舉他做了太子的禦老師,等到太子當了皇上,他就被皇上提拔為兵部司馬,他仗着權利損失女婿新科狀元謝金吾欺負楊門女将,結果氣病了老太君。六郎回京探母,焦贊這個愣頭青為了給佘太君出氣治病,一怒之下夜入狀元府殺了謝金吾一家六口,王強借此機會開始陷害楊六郎。
經過:焦贊殺人,六郎頂罪,真宗皇帝要殺楊六郎,結果有寇準等人求情,邊關大将嶽勝兵臨誠下給他施加壓力。三帝真宗迫于壓力把六郎充軍發配到雲南昭通府,本來以為事情這樣就過去了,沒想到王強想要剪草除根,趁機殺死楊六郎。他仗着真宗對他寵信,他天天在皇上很前吹耳邊風,本來真宗就黑白不分,加上他一添油加醋,皇上就悄悄下了一道聖旨,王強帶着聖旨千裡迢迢到雲南昭通府,監斬楊六郎。
結果:王強帶着皇王聖旨而來,六郎無奈為了保全名聲,隻能甘心赴死,但是忠臣孝子人人敬,銀槍将任炳為了報六郎大恩,舍命全交替六郎死了,是以六郎從此化名任炳詐死苟活。
太宗真宗父子兩算不上什麼明君但也不是昏君,他們屬于比較變化無常,沒有主見的君主,是以太宗偏袒老賊潘仁美要殺六郎,真宗偏袒老賊王強要殺六郎,六郎就是因為這樣才被逼無奈,詐死瞞名,不這樣做他早就死了,也不會有什麼黃土坡六郎大戰韓昌,遂州城六郎凝冰築城,大擺牤牛陣。詐死瞞名楊六郎堪稱評書中的佼佼者!
名著連環畫 楊家将 ¥176.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