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面:于光遠談改革開放

面對面:于光遠談改革開放

于光遠先生說,人們将鄧小平贊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從他的魄力和見解來看應該是這樣的,就當時的局面而言,他看問題比任何人都深刻,這是我對他的最深刻的印象。紀念鄧小平,主要是不能忘記他對于改革開放的曆史性作用。話題轉到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時,我特别提到三中全會的閉幕詞,我對于先生講,全國政協的郭正誼先生與我有過深入的交往,并談起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背景情況,郭先生特别和我談到過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緻向前看”的閉幕詞的寫作,你是主要牽頭人之一,這篇閉幕詞我想應該是改革開放的沖鋒号吧,你能談一談嗎?于先生說,呵,是這樣的,當時要開中央全會了,鄧小平找了胡耀邦同志和我兩人,要我們搞一個閉幕詞的寫作,由我們兩人牽頭組織起寫作班子,我們去做了。當時小平同志用鉛筆親筆寫下了三頁提綱交給我們兩人,我看了,一共是八條意見,幹練明确。寫作過程中,小平同志提出意見,說不要太長,是以見諸于報端的閉幕詞是經過不斷壓縮的。三中全會沒有另外的報告,當時就是中央工作會議上把華國鋒,李先念和鄧小平三人的講話,作為報告發給到會的中央委員讨論,鄧小平的這篇報告,事實上就是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現在這份用鉛筆寫的提綱原件還我手上儲存着,我認為這是珍貴的曆史文物,就是黨史辦來要,我也不給。

圍繞深圳特區話題,于先生還專門給我寫好了一些文字内容,并且即時進行了認真的推敲和修改。對于特區,當時有上下都有不同的和反對的意見。于先生參與其中,看到并感到不小的阻力,1981年他去香港,香港布政司夏鼎基聽說他要去,希望他到港後到總督府見面,見面後向于先生介紹了我們在深圳特區實行的經濟特區的措施,夏鼎基笑着說,這也好,集中在一起取消也容易。但是深圳的發展很快,成果顯著,到1982年8月香港總督尤德博士通路深圳特區時,就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讨論,他們已不是夏鼎基與于先生談話的那種心态了。特區辦起來是一種開拓性創舉,鄧小平1984年去了深圳特區後,看到特區确實辦起來了,确實闖出一條路子來了,老人很高興,并為深圳珠海題了字,回到北京後,他在和中央負責同志談到經濟特區的對外開放問題時說,特區是一個視窗,是技術的視窗,管理的視窗,知識的視窗,也是對外開放的視窗,除現在的特區外,可以考慮再開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就在此後,小平同志向中央提議召開全國沿海地區14個開放城市會議,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1984年6月,中央在北京中南海召開全國沿海開放城市會議,會議最後一天,谷牧同志要吳南生發言,吳南生說,我就不發言了吧,但谷牧同志和特區來的同志一定要吳南生說,于是吳南生就發了言,在談到特區曆史及其發展時,他回憶說,1979年4月小平同志說,“就叫特區吧,陝甘甯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當時吳南生抑止不住激情大聲說:“這,就是中國特區的由來!”(歐陽薇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