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作者:香姐逛曆史

姚崇是唐朝前期的一位名臣,在武則天、唐中宗,直至唐玄宗諸朝中都擔任過宰相。他不僅政績顯著,而且在為政期間,為後人留下了不少閃爍着智慧火花的動人故事。

一、為何如此傷心地哭泣

公元705年正月,唐朝都城發生了一場兵變,羽林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女皇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兵士們手起刀落,将武則天所信重的兩名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殺了。然後,羽林軍又将武則天的寝宮圍個水洩不通,在宰相張柬之的帶領下,幾位文臣武将進入寝宮,實行兵谏,逼迫重病中的女皇交出權力,讓太子李顯登基。二月,唐朝的國号得到了恢複。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整個事變的主要策劃人是當朝宰相張柬之。他為首串聯了幾位重臣,在家中密議:女皇武則天已年過八十,近來重病纏身,恐怕不久于人世了,目前隻有張易之、張昌宗兩人陪伴在側。二張野心很大,而且已取得女皇的特殊信任。一旦女皇駕崩,二張很可能矯造遺诏,奪取皇權,國家的前途就不堪設想,老臣們将會死無葬身之地。與其聽任二張禍國,不如趁早下手,于是就發動了兵谏,将李顯扶上皇位。

事變順利成功後,參與其事的文臣武将們都歡天喜地,彈冠相慶。唐中宗李顯對有功人員十分感激,有的升了官,有的封了侯,還給予了各種獎賞。但就在這時,卻冒出了一件怪事。

在一個公開場合,挂有宰相頭銜的靈武道大總管姚崇卻失聲痛哭,涕淚交加,一副十分悲傷的樣子。他口中還不停地說:“我侍奉武則天皇帝年代久了,突然離開她,發自内心的感情,實在控制不住啊!前幾天我同你們一道誅殺二張,是我做人臣的應盡責任,不敢說有什麼功勞。現在因告别舊君而悲傷也是人臣應有的感情。假若是以獲罪,我也心甘情願。對于姚崇這番不合時宜的表演,大家深感不安和詫異。他的幾位朋友拉了拉他說:“今天難道是你哭的時候嗎?你不怕是以招禍?”但姚崇還是不肯收場。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姚崇的反常行為确實令人不得其解。

首先,這次事變的主謀人張柬之是他多年的知交,張柬之能當上宰相還是他向武則天竭力推薦的結果。姚崇說:“張柬之恃重有謀略,能斷大事,可以為相。但他人已老了請陛下快些使用。”女皇準許了他的舉薦,才将張柬之由秋官侍郎加以提升;

其次,姚崇自始至終都是這次事變的積極參加者。那時,姚崇在外任職,有事回到洛陽,張柬之等人聽說他歸來了,心中都十分高興,又多了一名志同道合者。他們找到姚的門上,與他一起策劃政變的計劃;

第三,唐中宗李顯注意到了姚崇在事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以登基後立即封他為梁縣侯。

李治對姚崇的哭泣十分惱火,當天就下令将他調離朝廷,降為亳州刺史。

然而,謎很快就解開了。姚崇這個政治舞台上的老手,他的當衆哭泣,不過是他精心設下的一個脫身之計,恰恰是他識時務的表現。姚崇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清楚地看到,盡管事變十分順利,武則天已經下台,但由此而引起的宮廷内部的權力鬥争,遠遠沒有結束。對此,他已感到厭倦,不願意陷入更深的漩渦,但又無法明說,才有意來了這一手。調離朝廷正中下懷。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事情果然不出姚崇所料,李顯當了皇帝後宮廷内部的争權奪利、勾心鬥角一直沒有停止過。第二年,事變的大功臣張柬之,受到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排擠,丢了相職,這位老人心懷不平憂憤而死。而姚崇卻悠閑自得地當他的地方官,不久還得到重用,重登相位。

二、獵場進谏

唐玄宗當政時期,姚崇繼續得到重用。有一年,玄宗離京外出巡視,這時姚崇正在同州任刺史,受到玄宗的秘密召喚,他急急忙忙地趕到皇帝的住地。那天,玄宗正興緻勃勃地在獵場打獵,見姚崇來到,還不肯作罷。他問姚崇對此道是否有興趣,姚崇坦率地作答,從小就喜歡打獵,青年時代幾乎入了迷,常以呼鷹逐獸為樂。近年來政務繁忙,再說年齡也大了,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但還是能上場應付一陣。玄宗聽後,邀請他一起參加打獵的行列然後再談政事。

獵場上,姚祟英氣不減當年,要快即快,要慢即慢,馳騁自如,箭法也十分娴熟。處處都讓玄宗感到滿意,不斷受到誇獎。罷獵以後,玄宗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姚崇應對如流,侃侃而談,沒有一點倦意。玄宗見這位老臣能文能武,精神振作,思路清晰,欣喜之餘,情不自禁地說:“你應當做我的宰相。”姚祟聽後,神态自若,沒有絲毫受寵若驚的樣子。憑經驗,他意識到眼下正是進谏的最佳時機。皇上心情舒暢,對自己又是頗多好感,采納意見的可能性就最大。姚崇抓住這機會不放,他說:“我有十點意見要上奏陛下考慮,如果做不到,那麼這個宰相我就無法當了。”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征得玄宗同意後,姚崇将多年積壓在心頭的想法,和盤托出。從改革吏治,整頓官場秩序防止外戚篡權、宦官參政,一直談到多施仁政,信重文臣武将,減輕賦稅,注意開源節流。盡管有些意見大臣們已多次進谏,玄宗隻當作耳邊之風,但這一次卻發生了神奇的作用,玄宗不僅認真聽取,還不斷點頭表示贊同,最後完全接受了這十條意見。于是第二天姚崇就接受了宰相的任命。

三、奇怪的臨終遺囑

七十二歲那年,姚崇一病不起,他自知已是不久于人世了。彌留之際姚崇将兒子叫到病榻前,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我與張說嫌隙很深。我死之後,出于禮節,他一定會來吊喪。你們可将我平生所珍藏的珍寶器皿陳列出來,他最喜愛文物古玩。如果他連看也不看,那你們就得趕緊準備,滅族之災馬上就會臨頭;如果他對這些東西發生濃厚興趣,事情就有了轉機。你們抓住機會,順水推舟,将這些東西全送給他,并當場請他為我撰寫碑文,得到他寫成的碑文後,立即報呈皇上準許,同時準備好碑石,迅速刻成。他要比我遲鈍得多,數日之後才會明白過來,一定會反悔。他如派人來索回碑文,就對他說,碑文已報請皇上準許了,并将刻好的碑石給他看。”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原來張說和姚崇是同時代的兩位出類拔萃的人才,都是朝廷重臣,又是一對積怨很深的政敵。當唐玄宗打算任命姚崇為宰相時,已經在相位上的張說出于嫉妒,指使别人對他進行彈劾,百般阻撓,可惜沒有成功。姚崇當上宰相後,張說恐慌起來,想走玄宗一個弟弟岐王的後門。姚崇抓住這件事對張說進行報複。他多次對玄宗說:“岐王是陛下的愛弟,張說是輔佐大臣,他們經常秘密乘車離開家門,我十分擔心張說要帶壞陛下的愛弟。”玄宗聽信了姚崇的讒言,将張說的宰相之職撤了,貶為相州刺史。以後他們表面上雖然維持着一定的關系,但明争暗鬥一直沒有停止過。

姚崇臨終前最害怕的事就是在他身後張說會挾私報複,給他的家屬帶來殺身之禍。病榻上輾轉反側,幾經冥思苦想,終于想到了這一條消災避禍的妙計。在張說還沒有來得及想到要報複時,由他替自己撰寫碑文,對一生作出肯定的評價、蓋棺定論,以後就無法再下手報複了。

姚崇的老謀深算:痛哭武則天、進谏唐玄宗,死了還能算計活的張說

以後事态完全像姚崇生前預料的那樣發展着。首先是張說對姚家的文物珍寶發生了興趣并接受了饋贈。接着,就是替姚崇撰寫碑文。過了幾天,張說省悟過來了,想取回碑文時,已是生米煮成熟飯,碑文不僅已經皇上準許,而且已刻在石碑之上。後來當張說獲悉,這一切都是姚崇在臨終遺囑中所作的安排時,氣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不得不承認姚崇的老謀深算遠在自己之上,他意味深長地對别人說:“死姚崇猶能算計活張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