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作者:七弦君的曆史帝國

擐甲披袍出戰場,手中拈着兩條槍。雕弓鸾鳳壺中插,寶劍鲨魚鞘内藏。

束霧衣飄黃錦帶,騰空馬頓紫絲缰。青旗紅焰龍蛇動,獨據東南守巽方。

這是《水浒傳》原著中對雙槍将董平的贊詩,這首詩對董平的衣着形象和馬匹兵器進行了高度的贊美,側面表現了他的勇猛。但是在我們大家的心目中,董平似乎并沒有什麼存在感,因為他出場比較晚,之後沒多久就好漢排座次了,沒有在最精彩的部分出現,是以觀衆緣淺,印象不深。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七弦君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雙槍将董平的背後故事,以及他的最具争議的地方。

三個綽号,形象由來

衆所周知,《水浒傳》的故事脫胎于宋元時期流行的《大宋宣和遺事》,在這裡面董平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但是他的綽号不叫雙槍将,而是叫做“一撞直”。同時期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将董平與劉邦手下的樊哙相提并論——“昔樊将軍,鴻門直撞,鬥酒炙肩,其言甚壯”,而在這部作品當中他的綽号叫“一直撞”。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著名文獻學家餘嘉錫認為,一撞直(或一直撞)這一綽号是形容董平每遇戰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七弦君倒認為不如把急先鋒的綽号也一并送給董平,因為每次開戰,董平都是急着出戰,如同猛牛撞人一樣直撞下去,加上速度快,武藝高,是以無人能擋。但這兩個詞語屬于宋朝河南地區的俚語,到明朝時官方語言發生變化,是以顯得過于生澀,是以《水浒傳》将董平的綽号改為“雙槍将”,以後流傳的版本是“雙槍将”。

《資治通鑒》裡寫過,五代時期大将王彥章“每戰用二把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水浒傳》中董平的雙槍将形象可能參考了這裡。

同名人物,天淵之别

董平這個人物曆史上還真出現過,隻不過同名不同時,真實的曆史上是南宋人。關于他的記載,出自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守城錄》、《宋史》、《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當中,不過這個董平可是與《水浒傳》中的董平事迹完全不同。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軍大舉進攻唐州(今河南省唐河縣),緻使宋軍傷亡慘重,趙構被迫将治所遷到桐柏縣。該縣有一位富豪名叫董平,散盡家财組建了一支數千人的民間武裝,以自衛抵抗金軍。當地官府大喜過望,任命董平為統制一職,讓他繼續為抗金大業出力。大家看到這裡估計很認為董平是一個英雄豪傑,但是下面的事會令大家大吃一驚,同時也令當時的官吏們沒有想到——此時董平的心中私欲發作。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同年三四月間,董平打着勤王的旗号率部來到應山縣、孝感縣進行大肆燒殺搶掠,這其中包括未能及時逃難的老百姓。同年九月,朝廷派遣宣撫置使司知信陽軍武經郎孫璘率部征讨董平。結果董平大敗宋軍,攻破信陽,俘虜了孫璘的家人老小。随着董平的實力越發強大,野心也随之膨脹,他趕走了唐州知府滕牧,還殺害了宋軍将領上官悟,長期占據唐州大義山,勢力範圍涵蓋随、唐、信陽三地。為了擴充軍力,董平下令三郡百姓交納糧草、稅錢,并且企圖勾結僞齊皇帝劉豫。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公元1130年三月十六日,德安府官軍将領辛選率部與董平在應山縣一帶展開了連續數日的激戰,最終打敗董平,斬殺部衆多達千人。董平所部潰不成軍,官軍乘勝追擊。董平見勢不妙,率領殘部向西京方向撤退。不久便遭到了當地民間武裝的圍攻,最終被殺身亡(有點像李自成的結局)。

殺翁娶妻,心狠手辣

宋江攻打東平府時,郁保四念及與董平有舊交,便主動請纓與王定六前去勸降董平,結果惹怒了董平。董平欲将二人斬首,太守程萬裡卻勸阻他不斬來使,命各打二十訊棍,趕出城外。從這裡看出,雖然董平代表的是官府的立場,即便認識也不能過于熟稔,但是處事方式卻是狠辣。史進進城作内應,結果被妓女李瑞蘭告發,被董平枷入死囚牢,這一點也證明董平的手段忒狠。

董平:為娶女人殺其父,卻異常勇猛,五虎将中最有争議的一員

董平點兵出城與迎戰的梁山軍在中途相遇。董平先和韓韬交手,後又和徐甯交手,不分勝敗,宋江擔心徐甯,叫他回來。董平追殺進宋江軍中,橫沖直撞,宋江引軍詐敗,誘董平追擊。董平追到壽張縣時,被絆馬索絆倒座騎,被扈三娘、孫二娘活捉。宋江親自解開繩索,以禮相待。董平二話不說便歸順宋江,引軍賺開城門,殺死程萬裡,并奪其女為妻。歸順宋江居然沒有猶豫、直接出賣自己的上司、還借口诋毀程萬裡魚肉百姓、殺掉程萬裡奪走女兒,可謂既色又狠,這些足以使他英勇的形象一落千丈。

七弦君曰:“飒飒英姿雙槍将,神出鬼沒無人擋。若無殺翁娶妻事,賺得風流又稱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