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一點”檢察官陳春:“正義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

作者:遂甯新聞網

整理完材料後,再多看一遍;辦理完案件後,對案件再次梳理;解決一個問題後,還要再次從頭思考。多看一點、多做一點、多想一點……凡事“多一點”,這是大英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春從檢以來一直未變的習慣。

“多一點”自省

從一次“不完美”開始

在大英縣人民檢察院,人人都知道陳春“多一點”的自我要求。但沒人知道的是,這個“多一點”其實來自于一次“不完美”。

那是7年前,陳春剛被任命為助理檢察員,第一次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出庭支援公訴。

第一次開庭前,陳春反複熟悉案情,誦讀起訴書、公訴意見書……恨不得把每一個字都刻在腦子裡。庭審中,陳春很快進入角色,出色的表現讓人很難看出他還隻是一個“新人”。然而,辯護人提出一個超出預料的辯護意見,略作遲疑後,陳春很快鎮定下來,有憑有據地作出了針對性答辯。最終,他提出的公訴意見被法院采納。

“很好,很好!”順利結束庭審,同僚們拍着陳春的肩膀,對他的“公訴處子秀”贊不絕口。

“如果在那一瞬遲疑,結果真是難以想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陳春表示,“如果準備得再充分一點,庭審效果應該會更好。”

自此以後,“再多一點”這句話成了陳春的自省語。陳春不斷儲備專業知識、參加業務教育訓練、觀摩庭審現場……機關裡,也多了一盞總是很晚才會熄滅的燈。

紮實的本領永遠是在不懈奮鬥中練就。從檢以來,陳春獨立承辦和協助辦理各類案件430餘件,帶頭辦理重大複雜案件90餘件,在市、省、國家級報刊網站雜志發表20餘篇理論調研文章,成為遂甯檢察系統知名的辦案能手。

“多一點”用功

突破一起“零口供”案件

想要公訴意見讓辯護人歎服、讓法官采納,就得在審查起訴、批捕、指導補充偵查、自行補查環節做好相關工作。這句話在陳春辦理的案件中總是能找到印證。

2020年3月,陳春辦理了一起利用快遞運輸毒品案件,兩名犯罪嫌疑人一口咬定“不知情”,互相推诿,關鍵問題“一問三不知”。

當時,證據不能鎖定犯罪嫌疑人主觀明知,不能證明其行為構成運輸毒品罪,但毒品交給快遞公司郵寄這一客觀事實擺在眼前,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是真的無辜還是犯罪嫌疑人在狡辯?這都得查個清楚!

證據還不夠,那就再多調查一點。陳春從頭反複梳理證據,發現有力證據并将案件退回補充偵查。最終,收集的證據形成證據鎖鍊。

庭審中,陳春巧妙設定問題,在兩被告人對質中戳穿謊言;精心組合證據,對被告人無理辯解進行有力駁斥。最後,兩名被告人認罪伏法,得到應有的懲罰。

在反複的司法實踐中,陳春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堅守:“不窮盡每一個細節,絕不輕易蓋棺定論。”

“多一點”用情

挽救一個“刀斧相向”的家庭

每個案件背後,都與個人、家庭、社會緊密相連。

2020年,陳春辦理了這樣一個案子,因為家庭瑣事,嶽父持斧頭砍傷女婿,随後自殺未遂。

被告人宋某甲和其妻子陳某某與女兒宋某乙、女婿劉某某共同生活居住,宋某甲因不滿女婿劉某某經常打牌、辱罵家人,對劉某某心懷不滿。一天,宋某甲聽到劉某某罵人,趁其不備,用斧頭将劉某某頭頂部、嘴部砍傷,後被妻子和女兒制止。期間,宋某甲用斧頭朝自己頭部砍,企圖自殺未果,随後宋某甲主動報警投案。經鑒定,被害人劉某某重傷二級。案情清晰明了,辦理難度不大。

嶽父砍傷女婿,犯罪嫌疑人的女兒今後還要與被害人生活,誰來照顧長期卧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的陳某某,會不會引發新的沖突甚至危險?

“不僅要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也要盡力修複受損的家庭關系,避免出現新的沖突糾紛。”陳春拟定了辦案思路。

随後,陳春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走訪,多次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溝通交流,終于找到了這個家庭的沖突症結,并抓住宋某乙這個紐帶,聯合法院、律師、社群反複釋法說理耐心溝通,漸漸地,犯罪嫌疑人宋某甲對自己的行為悔恨萬分,被害人劉某某也在調解中放下隔閡,諒解了自己的嶽父,表示願意用心經營家庭。

最終,劉某甲被依法判處,并使用緩刑進行社群矯正。庭審後,多日未見的一家人相望而泣。

辦案過程中,陳春還發現該家庭主要靠劉某某及妻子打工為生,劉某某受傷後,其妻子需在家照顧劉某某的起居,不能外出務工,而被告人宋某甲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無能力對劉某某進行賠償,且劉某某無法獲得醫療保險賠償,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于是,陳春按照有關規定積極為劉某某申請國家司法救助金1萬元,幫助其渡過難關,解決了燃眉之急。

“檢察辦案決不能隻守住‘不違法’底線,必須将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陳春深刻認識到,“正義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何靜 全媒體記者 賀建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