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作者:春暖花開号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據統計,中國私營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2.9年,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私營企業破産倒閉。在如今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打破平均壽命3年的魔咒?

本文以中小制造商尋找成長空間為例,希望給到大家一些啟發和思考。

好文1524字 | 3分鐘閱讀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經營者的思維空間決定企業的成長空間

我們在研究衆多案例的過程中經常觀察到,為數不少的制造業,它的企業家或經營者,對市場、産業、金融、政策、商機和危機等很不敏感,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究其原因,乃是知識貧乏、視野不夠。

一句話,企業家或經營者的思維空間太狹窄。由于經營者的思維空間延伸不及,大量的産業和市場機會在他們的視野之外生生滅滅,再大的産業和市場空間都與他們無關。

這種現象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關于企業成長的一種說法∶一個組織隻能在其價值觀内成長,一家企業的成長受限于其所能達到的價值觀。

套用德魯克的這種表述,我們對企業成長的空間可以做出這樣的論斷∶一家企業隻能在其經營者的思維空間之内成長,它的成長受限于其經營者所能達到的思維空間。想得到不一定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企業家是企業興衰的決定因素

就某一特定的企業而言,它的成長空間究竟在哪裡?不在産業和市場裡,而是在經營者的思維空間裡。

管理學上關于企業成長的那個著名的"經理封頂"定理的通俗表述是∶一家企業再好好不過它的經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過它的塔尖。這就是說,企業家(經理)的思維、知識和能力構成企業成長的極限。

一般而論,影響企業績效和成長的因素衆多且複雜。但就某一特定的企業來說,它的興衰成敗直接取決于企業家或經營者的知識和能力。

正因為這樣,人們總是把克萊斯勒的複興、GE的成功歸因于艾科卡和韋爾奇,把華為的成長歸因于任正非。中外企業興衰史告訴人們一個不滅的真理∶企業家是企業興衰的決定因素。

陳春花: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興衰

如何拓寬企業的成長空間?

由此推斷,要拓寬企業的成長空間,必須改善經營者的思維空間。

1.改善經營者的知識結構,

2.提升經營者的思維層次,

3.開闊經營者的視野和見識。

如果說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思路決定出路",那麼決定思路的又是什麼呢?是企業家或經營者的知識和視野決定着企業的思路。

和君創業認為,加入 WTO後,下列六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對中國的企業經營者來說尤為重要∶①戰略;②組織;③營銷;④财務;⑤并購重組;⑥前衛管理理論與工具。

我們曾經把這六個方面的管理辦法學知識設計成500個打鈎和打叉的簡單選擇題,然後對200個企業老總進行抽樣評測。

結果顯示:

12%左右的老總缺乏基本概念,比如不清楚推銷和營銷、财務與會計的差別,沒有聽說過戰略制定中的 SWOT分析和 BCG矩陣,對ERP、CRM群組織扁平化沒有任何概念,等等。

超過35%的老總表現出明顯的管理學知識貧乏,其知識結構顯然不能勝任現代化大公司的管理要求。在上述六個方面皆具備較完整知識的老總不到 10%。

企業經營者們知識的貧乏,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相當大一部分的企業主要還處在個人權威、靠開會和"拍腦袋"決策的經驗管理階段,科學管理離這些企業還相當遙遠。

中國近代著名的企業家劉鴻生在1929年聖約翰大學5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至今依然适用∶

“中國地大物博,不愁沒有資源,也不是拿不出資本來,所愁的是有了資源和資本,卻找不到一批能運用資源和資本的人才。僅僅有生意人式的精明和長袖善舞的社會活動能力,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前途。”

知識經濟是靠知識取勝的經濟。面對管理學知識不足和經營思維狹隘的企業經營者們,我們很難設想他們能夠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上司企業走上持續成長的道路。拓寬企業的成長空間,必須先行拓寬企業家或經營者的思維空間。

為此,企業家除了忙于事務處理和應酬之外,更需要騰出時間來學習,重視持續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本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