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

1月17日出爐的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受到海内外各界高度關注。海外輿論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2021年實作8.1%的經濟增速殊為不易。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借鑒。中國的可持續複蘇具有強大的溢出效應,給世界經濟帶來機遇和好處,是引領世界經濟恢複的重要力量。

經濟增速8.1%、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1月17日出爐的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受到海内外高度關注。海外輿論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也高于年初設定的目标,彰顯其強大韌性與活力,提振了全球經濟複蘇信心,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主引擎”和“穩定器”作用愈加凸顯。

增速超出預期

德國《焦點》雜志網站刊文指出,中國2021年實作8.1%的經濟增長,為10年來新高。去年中國除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面臨能源短缺、房地産市場波動等一系列挑戰,在此情況下依然保持了較高速增長,頗為難得。

希臘傳統财經報紙《Imerisia》以《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8.1%――創近十年來新高》為題作了報道,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速創近10年來新高,遠高于中國政府設定的6%增長目标,同時也高于各經濟機構的普遍預測,經濟成就備受世界矚目。文章稱贊中國克服了疫情的沖擊,是2020年以來全球少數實作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一,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體都因為疫情出現大幅衰退。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希臘傳統财經報紙《Imerisia》報道截圖。

南韓媒體《Finance News》報道稱,中國經濟在2021年下半年遭受國内外一系列負面因素沖擊,使外界出現了一些偏悲觀的預測,但四季度4%的增長對全年經濟增長率起到了有力支撐,使中國2021年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速達到8.1%,大幅超過3月份提出的6%預期目标。

南韓媒體《Money Today》報道認為,中國2021年8.1%的經濟增長率與2020年的2.2%相比,有了顯著提升。盡管四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房地産市場規範整治等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4%的經濟增長率仍明顯高于外媒預測,是一個讓人滿意的數值。另外中國2021年在預防通貨膨脹方面取得了成功,全年CPI增長率僅為0.9%。

奈及利亞主流财經媒體“奈米網”報道說,盡管中國經濟面臨電力、房地産、疫情等多重挑戰,但2021年仍然增長8.1%。中國的工業生産、貨物出口等資料超過預期,表現亮眼。值得注意的是,在GDP資料公布之前,中國央行宣布了兩項降息公告,較為寬松的貨币政策将進一步刺激經濟。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奈及利亞“奈米網”以《2021年中國經濟在多重挑戰中增長8.1%》為題進行報道。

巴基斯坦亞洲生态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表示,從8.1%的經濟增速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基礎足夠堅實。如此堅實的基礎,讓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應對舉措得力

巴基斯坦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報道指出,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增長強勁。報道同時分析稱,盡管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聲稱中國的“動态清零”政策有損經濟複蘇,然而事實證明,正是中國的這種防疫政策確定了國内工廠複工,并讓經濟始終保持活力。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以《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8.1%―近10年來新高》為題進行報道。

德國“編輯部網絡”網站刊文認為,中國通過病例清零、大規模檢測和有效隔離等措施,較其他國家更好地控制了疫情,對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中國經濟仍将繼續受益。此外,中國強勁的出口成為保持經濟相對較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俄羅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亞太地區的俄羅斯”項目負責人加布耶夫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得益于政府采取的危機應對措施,如發展資料中心、鼓勵綠色發電等。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國家研究所負責人馬斯洛夫表示,中國政府采取的行動促使中國經濟快速複蘇,建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政府不僅為經濟注入了足夠的流動性,而且減稅降費,這對經濟産生積極刺激作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對俄羅斯産生積極影響,兩國投資和貿易将進一步增長。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以《中國經濟增長8.1%》為題進行報道。

南韓《環球經濟新聞》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三大引擎中的投資和消費增速有所放緩的情況下,出口成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強推動力。受防疫物資輸出增長等利好刺激,中國出口總額達3.364萬億美元,同比激增29.9%。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南韓《Choice Economic》以《中國2021年GDP會超過美國的80%嗎?》為題進行報道。

“匈牙利銀行家”網站解讀指出,最終消費支出對2021年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達到65.4%,中國市場仍然是最強大的消費市場,格外具有吸引力。

匈牙利VG網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并沒有增速放緩的迹象,2021年中國實作了雙重目标,即較快的增長和相對較低的通脹,中國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成績單

《匈牙利民族報》以《中國四季度GDP增速超預期》為題進行報道。

助力全球複蘇

保加利亞媒體《24小時》網絡版報道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可持續複蘇具有強大的溢出效應,給世界經濟帶來機遇和好處。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估計2021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在世界貿易疲軟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為投資提供了重要機遇。中國的生産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并幫助世界經濟複蘇。到2021年底,中國已向國際社會提供約3720億隻口罩、超過42億套防護服和84億套檢測試劑盒,并為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疫苗。中國目前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确定,但長期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得益于國家對市場主體的針對性扶持,利好效應将不斷顯現。這保證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将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南非金融咨詢公司“南非經濟預報”首席經濟分析師赫爾莫・普魯斯表示,盡管面臨一些制約因素,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制造業和進出口表現亮眼,可再生能源行業迅速發展。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将達到25%左右,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凸顯了中國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中國正在為世界各地的企業提供更大規模的市場、更好的合作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肯亞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長彼得・卡戈萬加認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全球繁榮和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新發展格局将加強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融合,有助于建構和諧公正的世界秩序。中國将寶貴的脫貧和發展經驗與開發中國家分享,為非洲大陸的崛起和繁榮帶來了新的希望。中非合作論壇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非雙方共同發展的“雙引擎”,極大改善了非洲的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相信中國将是非洲走向繁榮發展的最可靠夥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謝飛 曲俊澎 楊明 田士達 施普皓 李春輝 翟朝輝 田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