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作者:趙俊峰評談

在創新理論的推動下,傳統書法自然出新的理念被徹底抛棄,最終導緻醜書泛濫。這種集體審醜書風的的出現,不僅毒化了書壇風氣,也讓真正的傳統書法無處容身,面臨失傳的危險。是以,醜書遭到了書法愛好者的強烈批評。一些醜書家盡管用西洋美術理論作指導,在這個時候卻想起了古人和傳統,搬出明代大書法家、道家高人傅山的“甯醜毋媚”來替自己辯解,實際上是曲解了傅山的本意。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這句話出自傅山的《作書示兒孫》詩并注,原文是: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誠懸有至論,筆力不專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誰為用九者,心與孥是取。永真溯羲文,不易柳公語。未習魯公書,先觀魯公诂。平原氣在中,毛穎足吞虜。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傅山《作書示兒孫》詩

這首詩自然不必多說,延續的是書法自古相傳的理論,即:字如其人。曆代書法大家對此進行了不同角度的闡述,但是中心思想從來就沒有變過。傅山也一樣,也強調想要寫好字,先要做好人。其實,傅山接下來就深入闡發了“作字如作人”的理論,看他在這首詩的“注”中是怎麼說的。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傅山說:“貧道二十歲左右,于先世所傳晉唐楷書法,無所不臨,而不能略肖。偶得趙子昂、董香光墨迹,愛其圓轉流麗,遂臨之,不數過而遂欲亂真。”傅山同曆史上的大書法家一樣,信仰道教,是以他自稱貧道。大意是他在二十歲上下的時候,大量臨摹晉唐時期的法帖,但是很難有一點兒相似。偶然間得到了趙孟頫和董其昌的墨迹,喜歡它們的圓轉流利,于是就開始臨寫,隻臨了幾遍就能跟原作一樣。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傅山以此說明,趙孟頫、董其昌的字容易上手。其實從今人的角度來看,趙董的字并不容易上手,反而是醜書更容易上手,中書協經常辦四、五天的教育訓練班就是證明,如果沒有效果肯定早就停了。連趙、董這樣偏離二王并不遠的書家,傅山都持否定态度,可見傅山堅持傳統。如果他生在今天,傅山不知要把偏離傳統的醜書罵成什麼樣子,醜書套傅山的近乎,真是找錯人了,那是肥豬敲屠夫的門,找到家裡挨刀。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接着傅山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說:“此無他,即如人學正人君子,隻覺觚棱難近;降而與匪人遊,神情不覺其日親日密,而無爾我者然也。其行大薄,為人痛惡,其書淺俗如徐偃王之無骨。始複宗先人四五世所學之魯公,而苦為之。然腕雜矣,不能勁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傷乎。不知董太史何見,而遂稱孟頫為五百年中所無。貧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大意是:原因并不複雜,就好像學正人君子,感覺很難接近,但是如果與小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中就變得和小人一樣了。趙董二人的品行,導緻其字無骨。後來又開始學顔真卿,這個時候,手腕已經雜了,再也不能像顔字一樣骨力雄健了。這就好比與小人在一起,變得和小人一樣了。董其昌說趙孟頫五百年一人,我(傅山)到現在也明白,也不明白。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網上的“醜書”

最後,傅山提出了避免走上歪路的方法,他說:“寫此詩仍用趙态,令兒孫輩知之,勿複此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須知趙卻是用心于王右軍者,隻緣學問不正,遂流軟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爾輩慎之。毫厘千裡,何莫非然。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真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

冤枉傅山了,拿四甯四毋作擋箭牌,醜書打錯主意了

傅山語

大意是:趙孟頫盡管學的是王羲之,但是路走歪了,心手和手一定要統一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毫厘之差就會導緻結果相差千裡。至此,傅山的意思很明白了,所謂的四甯四毋是學書過程中矯正錯誤的方法,并不是最終的目标,而醜書家把它當作追求的目标了,這不是笑話嗎?用甯醜毋媚來為醜書辯護,實際是斷章取義。

·原創作品,私自轉載、拼接必究·

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觀點 / 弘揚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 / 如果說得在理,就請關注、贊賞、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