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浦林巷原名蒲老巷,東出人民路,西至河沿下塘。蒲系姓氏,老系尊稱。後訛為蒲林巷。

我經常走在蘇州的小巷裡,尋覓着曆史遺存;偶然,回望深深的、幽幽的、有點蒼老又有點被“現代”改造得略顯零亂的巷子,我看到了一抹光亮映入巷中,那不是朝陽也不是晚霞,是巷中曾經的住客們人性的光輝。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在浦林巷,我又逢見那抹光亮。光亮的下方是巷中35-1号,是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吳梅先生的故宅。

吳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臣,蘇州人。中國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

吳梅一生緻力于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被譽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學大師”。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吳梅終身執教,桃李滿園。他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園界的大師,如朱自清、田漢、鄭振铎、齊燕銘,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

民國26年(1937年)日軍侵華戰争爆發。吳梅舉家避難,颠沛流離,民國28年(1938年)逃至昆明姚縣李旗屯,寄宿在李氏宗祠内,于3月17日病逝。

吳梅臨終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為什麼?已成曆史懸念了。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吳梅還是個有成就的藏書家。

藏書主要方向是有關戲劇、曲譜等方面圖書,計有4萬餘冊、數百種。他十幾歲就注意搜求戲曲典籍,能購買的購買,能借抄的借抄,積三十年之 艱辛,收藏曲籍六百餘種,其中不乏精本、善本、孤本,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藏曲大家。他并且利用自己的珍藏,精心校勘,書樓名為"奢摩他室",家藏明嘉靖善本多種,顔所藏書樓曰"百嘉室",意在收羅到一百部明嘉靖刊本。鄭振铎曾到該藏書樓,看到他親手編纂的《百嘉室藏書目》,有元刊3種、明本80餘種、清内府套印本50餘種,元明清本曲目476種。抗日戰争爆發後,他輾轉于湖南、雲南數省,藏書多有損失。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1949年後,吳梅之子吳良士将藏書捐獻給北京圖書館,其書列入《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的有170餘部,以曲詞類為最多。

吳梅故居坐北朝南、前後三進、占地五百多平方米。走進石庫門,西為樓廳與廂樓組成的三合院。前後辟天井,樓廳北有堂樓,樓下設雀宿檐和一枝香鶴頸軒,樓層東部辟藏書室和“奢摩他室”(吳梅藏書樓)及“百嘉室”。樓前石闆鋪地,鑿水井兩口。院南石庫門牆上嵌磚額“樂居安天”四字,為宣統元年(1909)吳梅自題。堂樓後有一排平屋為廚房。後門通雙林巷。

蘇州浦林巷。中國戲曲通才吳梅給晚輩的遺囑:要學工,不要搞文

1998年吳梅故居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機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