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瀕死體驗及頓悟分享一、突發疾病帶來的生命危機二、幻象體驗三、患病經曆的頓悟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近代心理學的鼻祖——卡爾·榮格(1875—1961),被BBC稱為當世最受尊重的、偉大的精神病學家。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原型、情節等重要心理學概念,開創了心理類型學和字詞聯想測驗,其影響不僅限于心理學界,對文學、藝術、曆史、宗教等領域也有重要的影響。其分析心理學的影響有日益增長的迹象,特别是在青年中這種影響更為明顯。

2009年,榮格的私人日記《紅書》問世,被時代周刊稱為近百年心理學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成為年底暢銷書,社會上也掀起新一輪的“榮格”熱。

“榮格”熱度不斷攀升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其心理學成就的巨大影響,更在于他理論的批判性和世界性。榮格對東方文化偏愛有加,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他通讀佛道理論,熟知莊子,精通《易經》,用十多年的時間專研煉丹術,研習《太乙金華宗旨》,著有《金花的秘密》。

榮格已經将東方傳統思想融入其心理學理論,貫穿生命始終,展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截取其中的一個片段,與大家分享,看看這位心理學大師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與驚喜。

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瀕死體驗及頓悟分享一、突發疾病帶來的生命危機二、幻象體驗三、患病經曆的頓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一、突發疾病帶來的生命危機</h1>

1944年,榮格跌傷了腳,接着心髒病發作。在意識狀态中,榮格經曆了暫時的精神狂亂和種種幻象。在接受輸氧和樟腦液注射的時候,榮格經曆了奇幻的幻象,他斷定自己已經瀕臨死亡。護士後來告訴他:“您好像經曆了回光返照,這是在去世的人身上偶爾能看到的現象。”

無論如何,榮格感覺自己已到達了生命的極限,當時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夢中,還是處于一種特别的狀态。在這種狀态下,經曆了種種不可複制的體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二、幻象體驗</h1>

榮格對其中的一個幻象做了細緻的描述:

我似乎是在高空中。在下面,我望見了地球,它沐浴在燦爛的藍色光輝之中。我望見了深藍色的海水和一塊塊大陸......我也能看見蓋滿大雪的喜馬拉雅山,但是,在那個方向上,一切都雲霧迷蒙。我知道,我正在飛離地球。大約在一千英裡這樣的高度上,地球是我所見過的最為宏壯優美的景象。

在近處空中,我看見一大塊黑石,像隕石一樣。已被鑿空成廟。入口通向一間小前廳。入口右面,有一個黑膚色印度教徒盤腿坐在一個石椅上。他穿着一件白袍,我知道他在等候我。

在我接近通向巨石入口的台階時,一種奇怪現象出現,我覺得一切都正在消遁,我所注視的、希求的、料想的一切,地球存在的全部幻影,都已消失,或者離我而去,這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然而,也有些東西留存了下來,似乎我還儲存着我所經曆過或者做過的一切,我周圍發生的一切。我也可以說:這一切與我同在,我就是這一切。可以說,我就是由這一切組成的。我由我自己的曆史構成,我的的确确感覺到。我就是這樣。“我是一切存在過、一切業已完成的事物的總和。”

這個感受令我覺得極為貧乏,同時又感覺到十分充實。我已别無他求。我存在于客觀的形式之中,我就是我的過去和我的經曆。起初占上風的是毀滅感,遭到掠奪或搶劫感,但是,突然之間,這一感覺化為烏有。一切都似乎成為過去;而僅存的又是既成的事實,與往昔的一切毫無關系。對于所喪失、所拿走的東西不再惋惜。恰恰相反,我有我過去感受過的一切,這就是一切。

在照顧他的護士身上,也産生了幻象。有段時間,他覺得這個護士是一個老年猶太婦女,比實際年齡老得多,她正為自己制備潔淨的祭禮食品。望着她的時候,在她頭部周圍似乎有一個藍色光環。自己好像正在安石榴園(摩西·科多元羅16世紀撰寫的古老密教論的标題)裡,蒂費萊特和馬爾狄絲的婚禮正在舉行。

足足過了三個星期,榮格才脫離這種狀态,決心繼續活下去,回到三維世界的“箱子系統”,如同監獄一般的現實世界讓榮格感到無限煩惱。那段時間,榮格生活在一種奇異的節奏中。

白晝我總覺得壓抑。我覺得虛弱、凄慘,幾乎不敢稍動。陰郁之中,我想:“現在我被迫回到這個枯燥的世界了。”傍晚時分我總是熟睡,一直睡到午夜前後。然後蘇醒過來,醒着躺了一小時,可是精神狀态完全異樣。我似乎是在一種狂喜之中。我覺得我好像是在空中飄蕩,在宇宙深處安然無恙,在一種巨大的空寂之中,然而,心中充滿了最高的幸福感。“這是永恒的福祉,”我想。“這是不可言喻的,真是奇妙已極!”

榮格把這些幻象看作是一種經曆,不是想象的産物,都是完全真實的,具有絕對客觀的品質,無法用想象再現。他将這一經驗描述成為一種非時間狀态的狂喜,現在、過去和未來都已合而為一。人被卷入了一種不可形容的整體之中,又以完整的客觀态度去觀察它。

榮格認為,感情是人類重要的存在體驗,但它與欲望夾雜在一起,包含着某些投射,沾染了強迫與束縛,令我們不能自由。抽出這些投射現象,客觀地認識藏匿在感情關系的吸引力,脫離各種評價,脫離感情紐帶的遮蔽,顯現自我的客觀存在,才能達到可能的真正的結合。

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瀕死體驗及頓悟分享一、突發疾病帶來的生命危機二、幻象體驗三、患病經曆的頓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5">三、患病經曆的頓悟</h1>

(一)不再強求完美

這次患病的經曆,讓榮格開始了一個富有成果的時期,有了新的頓悟,寫了很多重要作品。本次的頓悟,或者萬物歸宿的幻象,給了榮格重新著述的勇氣。讓他不再緻力于将其見解完備化,而是遵循思想活動。這樣一來,問題便一一展現并成雛形。

(二)接受當下的一切

另外一種變化是對現存事物的肯定:對于一切存在的事物無條件地承認,而絕無主觀的抗逆,接受所見到和所了解的存在環境,接受自己的天性。如果遵循個性化的道路,如果要過自己的生活,就必須承擔錯誤,沒有錯誤,生活就不完整。生活沒有筆直、通暢的大道,我們時刻都有可能犯錯誤,或者遭遇緻命的危險。唯一筆直的道路就是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後就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會發生。任何想要走捷徑的人,都與死人無異。

(三)俗事應對自如,内心波瀾不驚

患病的經曆,讓榮格明白了承認自己的命運是多麼重要。命運錘煉出來一個不懼未知,百折不撓的自我:這個自我耐久,經受得住真實,也有能力對付世界和命運。這樣的自我,用内資的延續性抵擋了生命和時間的潮流,經曆失敗也就等于經曆勝利,俗事應對自如,内心波瀾不驚。

(四)承認并接受自己的思想

還有一點收獲,就是人必須接受作為自已現實一部分的自己内在的、獨自形成的思想。真與假的類别當然是常存的,但是,因為它們沒有限制力,是以占第二位。思想的存在比我們對它們的判斷更為重要。然而,這些判斷也不宜壓制,因為它們也是現存的思想,構成了我們的完整性的一部分。

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瀕死體驗及頓悟分享一、突發疾病帶來的生命危機二、幻象體驗三、患病經曆的頓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