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軍炜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并結合我國中藥材産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探讨了促進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中藥材産業;發展現狀;對策 建議
中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态環境的地域内所産的藥材,它是生産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原料。中藥材産業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産業之一,也是最具有市場潛力的朝陽産業。随着我國對中藥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中藥材已被各界關注,而現代中藥的興起無疑給陳倉區中藥材種植集約化、開發多樣化、産品品牌化、研究基礎化和管理制度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現狀
陳倉區地處關中平原西端,氣候和環境多樣性顯著,西山土壤多堿性,晝夜溫差大,具有得天獨厚種植柴胡的地域優勢,在曆史上就是野生柴胡最多的區域,享有“藥材之鄉”“陳倉藥庫”的美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主要以種植柴胡、豬苓、蒼術、黃芪、黨參、土貝母、苦參、紅豆杉等中藥材為主,并形成了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及機制。随着一系列扶持、鼓勵中藥産業政策的頒布、實施,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 陳倉區中藥材産量、面積增長迅猛
近年來,陳倉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态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柴胡、紅豆杉等中藥材産業。通過不斷技術提升,柴胡單産已經從2014年的每畝70公斤提升到每畝100公斤,種植面積也從之前的2萬畝增加到了現在的11.5萬畝,輻射帶動了太白、麟遊等4個縣8個鎮2萬餘人從事柴胡種植,該區西部山區是全國最大的柴胡單品種植基地。
随着紅豆杉逐年改進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陳倉區紅豆杉藥用林基地現有13000畝,是全國最大的紅豆杉藥用林基地。同時,該區大力争取社會投資,建設紫杉醇萃取工廠中的房間,推進紅豆杉初加工及深加工,不斷發掘紅豆杉産業附加值。2020年至2025年,規劃在西部山區建設紅豆杉藥用林基地5萬畝,以紅豆杉為主題的旅遊觀光、森林康養為一體的健康旅遊基地。
在此基礎上,陳倉區還輻射帶動農戶種植豬苓、重樓等優勢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日益成熟,中藥材的品質持續提升1
目前,該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龍頭企業6家。其中,柴胡種植11.5萬畝,豬苓1300多畝,重樓4700餘畝。
(二) 陳倉區中藥材品質優良
陳倉區西部山區林地資源豐富,氣候适宜,是種植柴胡、豬苓、天麻等中藥材的天然場所。特别是柴胡質優量大,皂苷含量高達1.37%。但是,中藥材人工種植養殖不夠規範,栽培藥材技術落後,藥材種子、土壤、農藥及藥材采收、加工、儲藏等全過程的品質管理措施難以有效實施。而且,中藥材是中藥的源頭,其品質的好壞不僅影響中藥制劑的療效,也關系着患者的身心安全。為此,陳倉區博仁合作社聘請北京大學陳世忠教授技術團隊等為技術顧問,與各村簽訂柴胡種植、購銷協定,積極發動群衆,共同種植。在生産過程中,陳倉區已免費發放優質柴胡種子5.5萬多公斤,有機肥180多噸,并進行種植、配方施肥及安全使用農藥技術教育訓練。成立專家委員會,聘請中科院院士侯雲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專家教授定期技術指導,優化中藥材生産布局,防止有害物質産生和污染,強化綠色安全生産,保障藥材品質安全和環境生态安全。2014年,陳倉區博仁合作社通過柴胡有機認證;2015年,注冊“陳倉西山柴胡”為國家地理标志認證商标;2017年,通過了博仁飲片加工廠的“GMP”認證。
(三) 陳倉區中藥材效益不斷提升
近年來,陳倉區積極培育、大力發展柴胡等中藥材産業,已成為陳倉區西山地區的優勢産業,農戶種植柴胡畝産收益4000元以上,戶年均增收1.5萬多元。為激發貧困戶種植柴胡積極性,陳倉區博仁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4至8元的價格從農戶手裡收購柴胡,創造利稅1000餘萬元,實作産值30億元左右。
随着人們養生及保健意識的增強,市場對中藥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中藥材價格也是穩中趨好,效益不斷提升。
二、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陳倉區利用政策優勢積極發展中藥材生産,種植面積快速大幅增長,經濟效益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種植亟需加強
陳倉區中藥材種植大都以農戶個體種植為主,目前的種植面積雖然比周邊其他縣區都多,但相較于漢中、安康、商洛等市還相差很大,較為分散。政府雖極力推行中藥材種植,但是未能嚴格按照道地藥材規劃進行科學種植,同時缺乏道地藥材種植技術扶持,源頭監管缺乏,土壤檢測、田間作業全過程監管缺失,導緻部分産量不高、品種變異等。是以,在利用好政策的同時,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中藥材品種的适生區域及種植習慣等因素,加強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種植。
(二)品種單一,産業延伸動力不足
陳倉區中藥材雖然品種較多,但品種單一,主要以柴胡、豬苓、蒼術、黃芪等,其他品種都較零散,種植規模較小。雖說通過柴胡有機認證,并注冊了“陳倉西山柴胡”的國家地理标志認證商标,但品牌效應還是不強。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還沒有形成以科技創新推動中藥材生産的産道地地化、種源良種化、種植生态化、發展集約化、産業資訊化、開發多樣化、産品品牌化、研究基礎化和管理制度化,隻停留在種植、銷售和初加工,也沒有将中藥材科技研發、網絡銷售、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等産業有機結合,缺乏市場競争力。全區僅有的博仁中藥材企業初具規模,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産品主要為中藥飲片,僅限于挑選、分等、切片和包裝,缺少精深加工企業,産品附加值低,産業鍊條短。特别是在流通環節,零散無序。柴胡大多是原藥變賣,零散收購,在市場上無議價權。
(三)中藥材産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統一高效的推進機制。中藥材産業發展管理涉及林業、農業、科技、扶貧、市場監管、财政等多個部門,各機關隻是根據各自職責各執一節,為種植戶或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技術指導,以緻技術、資金、服務、項目、政策沒有形成合力。有時難免出現企業與種植戶遇到生産經營困難,不清楚找誰解決。
二是缺少全局性的總體規劃。雖然陳倉區2018年制定了中藥材總體發展規劃,但是作為主導品種的柴胡沒有具體規劃,缺乏統籌管理和指導,制約着柴胡産業的科學發展。
三是缺少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近年來,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出台了柴胡産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但總體力度不大,宣傳氛圍不濃,個别鎮村重視程度不夠,缺少中藥材産業資訊和技術指導綜合服務平台。在發展規劃、技術服務、市場資訊預測釋出、品質檢測監控、品牌打造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指導和服務缺位。
(四)市場機制不健全,流通環節不完善
由于交易資訊平台缺少,企業、藥農和基地供需資訊傳遞不靈,處于産業鍊底端的種植農戶和市場缺乏對接。中藥材流通環節零散無序。雖然博仁藥業與種植戶簽訂合同,免費提供種子、化肥等,高于市場價收購,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種植戶受利益驅動,不履行合同,将藥材賣給上門收購的小藥販,博仁藥業由于要保證與大藥企簽訂供貨合同,不得已再從小藥販手中或者甘肅等地回購藥材,中間利潤大都被外地市場、企業攤銷。而且種植農戶缺乏市場預測和抵禦風險能力,利益難以保證。
三、關于對陳倉區中藥材産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發展中藥材産業是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大健康産業發展的要求,其産生的綜合價值遠高于傳統農業種植收益。陳倉區和廣大種植戶應立足特色中藥材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條件與傳統基礎,不斷加快中藥材種植、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市場流通體系的全産業鍊培育,努力使中藥材産業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特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優化高标準産業布局,着力培育區域新優勢
中藥材産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陳倉區要統籌規劃、加強源頭和過程監管,培育區域新優勢。
一是組織專業人士或委托專業機構,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政策,結合柴胡産業特點和優勢,制定陳倉區《中藥材高标準産業發展規劃》,依托西部山區農旅融合發展規劃,融生态觀光旅遊、大健康産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一體,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繪制好陳倉區西部山區中藥材産業的發展藍圖。
二是強化主導産業和主栽品種的地位,壓縮零星品種,使品種結構相對統一。陳倉區種植的柴胡皂苷含量經權威機構鑒定高達1.37%,是國家标準0.3%的4倍之多。陳倉區要按照“政府引導、聯戶種植、全程幫扶、打造品牌”的思路,不斷加大以柴胡、豬苓、重樓、紅豆杉種植為主的中藥材産業發展格局。
三是加快産業化程序,提高組織化程度,着力培育經營新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地醫藥集團來興辦藥源基地、投資辦廠,實作中藥材本地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強化利益聯結。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模式,引導企業和合作組織通過訂單、返利等形式,建立中藥材生産基地,把企業、基地和農戶聯結起來,共同推動生産,開發産品,搶占市場。充分發揮這些龍頭力量在制訂、推行标準和服務方面的作用,建立以産業化促标準化、促服務社會化的機制,把中藥材标準化工作引向深入;建立中藥材産業資訊和技術指導綜合服務平台。加強中藥材種植技術教育訓練、及時釋出市場供求導向資訊、搭建産品供銷網絡,實作中藥材“種、産、研、銷”等“一條龍”服務。
(二)規範化藥材種植,建構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
中藥材的種植産地非常重要,氣候、地域環境、土壤及生态條件等都是中藥材生長的重要因素。陳倉區西部山區八山一水一分田,海拔在800米—2000米之間,土壤多堿性,晝夜溫差大,是中藥材的天然場所。
一是要推進規範化種植,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邀請專家和農技人員,開展中藥材标準化生産技術教育訓練,推廣微耕機械,提高種植管理等新技術應用率,引導資源要素向道地産區彙集,将生态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加強品質監管,定期抽檢,對不符合标準特别是經檢測含量不夠、以次充好、農殘、重金屬超标的,禁止進入市場銷售,提高中藥材價格競争優勢,使患者和基地利益最大化。
二是要利用“網際網路+中藥材基地”形成數字化管理體系,實作差異化種植,保證藥材道地化,避免品種變異,實作藥材種植、田間作業可追溯,保證原料藥的品質,解決民生問題,實作中藥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可向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尋求支援,推進和完善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通過采取規範化種植、道地藥材溯源、供需資訊撮合、金融輔助等措施,實作中藥的培育、種植、田間地頭的作業、采收、産地加工、留樣送檢等全過程監控可追溯,并争創國家級名牌産品和著名商标、馳名商标,提高全區中藥材産品的知名度。
(三)提高知名度,健全市場體系,完善流通環節
陳倉區西部山區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等合作社、公司達20多家,從業人員300多人。全區中藥企業(合作社)與北京同仁堂、上海華宇公司、天津天士力公司、陝藥集團等大型制藥企業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每年出口日本、南韓等國家優質柴胡1000餘噸,占到全國總産量的八分之一多。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指出陳倉區為“中國最大柴胡種植面積,有效成分含量為中國最高”。
一要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的知名度。陳倉區要劃定“西山中藥材地理保護産品産地”,在 “國家柴胡有機種植基地”“柴胡地理标志認證”的基礎上,整合全區現有中藥材優勢資源,強化規範化、規模化種植,統一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商标注冊保護力度,做到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包裝,擴大市場影響力,逐漸形成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帶動全區中藥材産業的發展和提升。開辟專門網站、微網誌、微信公衆平台,在主流新聞網站開辟專欄等,多層次、多管道、全方位宣傳推介陳倉中藥材,講好中藥材故事,提高知名度。組織參加各類展銷推介會、經貿洽談會和中醫藥專業論壇、學術交流等活動,使陳倉區中藥材聞名全國。
二要健全市場體系,在原有的柴胡藥材物流中心和年産量2000噸中藥材飲片加工廠生産線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中藥材實驗基地和中藥材種植産業示範園,使之成為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的聚集地,形成較為專業的中藥材市場和平台。改變原藥變賣,在市場上無議價權的尴尬局面,暢通企業、藥農和基地供需資訊傳遞,實作種植農戶和市場的無縫對接。
三要完善流通環節。充分利用商貿洽談會、産品推介會等形式,加強陳倉區與全國各大中藥材市場的聯系,建立産區和銷區、用藥企業和種植農戶的緊密協作關系;争取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搞活流通環節,擴大市場空間。
(四)發展中藥材産業,不斷延伸現代中藥産業鍊
陳倉區要發揮村級經濟組織的作用,用足用活土地流轉政策,采用“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公司+基地+科技+農戶”“訂單藥業”等多種模式,發揮其在藥源基地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分階段、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中藥産業發展。
一要圍繞國家對中醫藥産業的規劃定位,加強中草藥道地種植基地、傳統中藥文化小鎮、中醫藥國醫館、藥食同源體驗館、大健康産業基地、中醫藥健康服務創新中心、中草藥種植園和中醫藥康養小鎮建設,以中醫藥及健康養生産業為主導産業,新型制造業為基礎産業,以生物制藥及文化旅遊産業為衍生産業,打造具有特色的中醫藥健康産業叢集。
二要依托中藥材資源優勢,積極承接醫藥産業轉移。建立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優質藥材種植(養殖)與初加工基地形成規模,科技引領作用明顯增強,破解全區中藥材受地域、資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約,提高中藥材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争力。
三要早日把陳倉區醫藥健康産業園建設成國家級中醫藥健康産業園區,使其産業規模達到約10億元,利稅1億元。重點瞄準生物技術新藥及制劑、現代中藥、生物技術食品等生物醫藥食品領域,引入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生物資源加工項目,形成從研發孵化、中試生産到交易展示、倉儲物流的産業鍊條,形成中醫藥健康産業叢集,推動陳倉中藥材産業創新、更新、集聚化發展。
(五)積極探索“藥、農、旅”融合發展
陳倉區要把西山中藥材資源優勢和地域優勢結合起來,打造中藥材産業與旅遊、文化、農業等充分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按照“藥、醫、康、養、遊”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協調的發展理念,借助西部山區發展農旅融合的機遇和東風,積極依托大水川、九龍山精品旅遊線路的影響力,将中藥材、經濟作物立體式種植基地和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人文景觀、自然風光、休閑農莊等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發和發展現代中藥健康休閑旅遊産業,打造成原生态觀光旅遊、中藥健康體驗的風景區和綠色旅遊景觀帶,着力引導、促使其成為包括中藥材觀賞、種植、科普、體驗等集休閑旅遊、拓展教育訓練于一體的綜合性中藥材種植和文化休閑旅遊基地。
參考文獻:
[1] 沈亞芳. 我國中藥材産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村科技.2019,(12): 72-75.
[2]政協陳倉區委員會,陳倉區西部山區柴胡産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C].
[3] 呂佳; 劉翰程; 易婷; 黃淩凱; 駱淩鋒. 農村特色産業扶貧——以甘肅省隴西縣中藥材為例[J]. 湖南農機2020(047:111-112.
[4] 火石創造.陝西省中醫藥産業發展現狀及優勢分析[EB/OL].
作者簡介:
莫軍炜,中國法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社科院寶雞分院特約研究員、陳倉區社科聯副主席。已出版學術著作《西虢的曆史與文化》和散文集《虢鎮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