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國慶之際,中國科訊特邀辭賦家,推出《兩彈一星元勳賦》系列,通過“賦”這一中華古典文學體裁彰顯科學精神、弘揚愛國之情。以銘記這些為國無私奉獻的國家脊梁,追憶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峥嵘歲月。
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研制“兩彈一星”貢獻突出的23位科學家予以表彰,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他們是: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
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
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
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
屠守锷、黃緯祿、程開甲、
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
趙九章、姚桐斌、錢骥、
錢三強、郭永懷。
這23位科學家,是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榜樣,更是大衆心中的英雄,全國人民永遠崇敬的楷模。

錢骥賦
(詞林正韻)
作者:付薇
從前作燭,現在為星。驚浩蕩之環球,國中人傑;養軒昂之氣宇,江南地靈。雲水茫茫,擁霜以添秀麗;風塵碌碌,揮汗而換清甯。一片赤誠,縱無碑刻;百年風雨,自有心銘。精神之花不敗,科技之樹長青!
誠乃瀝血嘔心,殚精竭慮。譬輸養之花泥,比播春之柳絮。協研于地球實體(1),盡管力行;奉獻于人造衛星,何曾猶豫!開拓空間之技術,豈移堅定之心;遍集國外之資訊,但應圖強之語。艱苦奮鬥,戀非一己輝煌;銳意創新,歸其大家善舉。是因祖國而來,亦為人民而去!
斯則名如淡水,利若浮雲。向先賢以立志,留後世以評人。他日已甘,攻科研而樂道;兒時雖苦,重知識而安貧。長懷鋪路之心,才華出衆;久仰掌燈之客,理想不群。時常觀以冊,記以文。且孜孜于事業,莫汲汲于功勳!憚閑話而無成,厭談得失;怕高峰而未至,枉對辛勤。與世不争,其功赫赫;平生有德,其譽紛紛。
嗚呼!流水一生,東風幾度!冰心夙世,疑為明月之靈根;玉質前身,許是幽蘭之清露。才橫力盛,樹世界之豐碑;意定志堅,豐中華之寶庫!梁公(2)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青年亦如是!放眼未來之國,應内省于今;縱觀過去之人,當思賢于故!
注釋:
(1)地球實體:錢骥中國地球實體學科的主要創業者之一。
(2)梁公:即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作品導讀:
錢骥,江蘇金壇人。中國地球實體學科的主要創業者、中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提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上司了衛星總體、結構、天線、遙測、電源、環境模拟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和設計。參與制定星際航行發展規劃,貢獻至偉!
本賦結構清晰,用語單純明快,通俗易懂。第一段寫對錢老的懷念;第二、三段緊緊圍繞錢老的事迹、品質和最突出的成就,講述其在地球實體和空間技術方面的貢獻。并以“是因祖國而來,亦為人民而去”,表達錢老無私無我、把一生獻給祖國和人民的高尚情懷。第四段寫作者對錢老的贊美,對廣大青少年的希望。
難能可貴的是,該賦是一位在校大學生所寫。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前輩科學家的崇敬,對青少年未來的憧憬。作者說:“之是以讴歌錢老,是因為有感于他從農村人到科學家的不易,崇敬于他對科研的執着,景仰于他低調樸素的美德,希望我們的青少年,都能把科學家當成大明星,湧現更多像錢老這樣的國家棟梁!”
作者簡介:
付薇,女,22歲,在校大學生,江西豐城人,喜詩詞曲賦,愛古筝書畫。在《中華辭賦》、《文學月報》、《作家周刊》等雜志發表過文章。曾獲2018“中蘊杯”世界馬文化《馬賦》三等獎、湖北省蘆花詩會三等獎、第三屆半朵花開全國大賽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