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民國是中華民族處于危亡的時期,但國家不幸詩家幸,那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冰心

魯迅、胡适、徐志摩、冰心等大師便如閃亮的星辰懸挂在民國的夜空。

自古文人相輕,民國時期的文人也未能免俗。魯迅一生怼人無數,被他罵過的文化名人不勝枚舉,這其中便有冰心。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魯迅

兩人相交甚少,僅有過一面之緣,魯迅從未在公開場合談論過冰心,冰心也不談魯迅。

茫茫人海中,他們似是路人,但過往的蛛絲馬迹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

1921年8月13日,魯迅給他兄弟周作人寫了一封信,說冰心像個因為别人調戲就上吊的女人。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周作人

魯迅和冰心本無深交,為什麼會突然說出這種話呢?

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劉廷芳。當年的9月4日,燕京大學神學系主任劉廷芳在《晨報》上發表短詩《寄冰心》表達情意,挑起罵戰。

冰心也不是個好相與的,怒發沖冠的她當日便寫了一篇《蓄道德能文章》予以還擊,刊登于9月6日的同一報紙。

看着系主任和同學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得自家人,冰心所在的燕京大學的一些學生便想息事甯人。

緊接着,他們便以全體同學的名義給《晨報》寫信:

說同學冰心并未收到劉廷芳的贈詩,《寄冰心》的對象應該另有其人,希望《晨報》予以澄清。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劉廷芳

魯迅從《晨報》中看到這幾場鬧劇之後,心裡有感,便給周作人寫了上述那封信。

在魯迅看來,冰心也未免太過于惺惺作态、小題大做,是以對她這種行為嗤之以鼻。

但是一個人被輕薄了,她也有權力用文字去捍衛自己的尊嚴。文壇大咖魯迅對後起之秀冰心終究是嚴苛了些。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此後,魯迅就越發不待見冰心。

1929年,魯迅再赴燕京大學演講,他知道冰心是現代派的忠實擁趸,而且就在燕大任教,就在下邊坐着,但他還是毫不顧忌。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魯迅、胡适

他一開講就把死對頭梁實秋、胡适、徐志摩等現代派諷刺了個遍,罵完還不解氣,回去後還給夫人許廣平寫信,得意洋洋地說自己的戰績。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魯迅、許廣平夫婦

他在演講的同時還注意到了坐在台下的冰心掩飾不住的吃驚表情,估計内心在暗爽,就喜歡看冰心那看不慣自己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但如果冰心當時知道魯迅内心真正的想法,估計會覺得自己比窦娥還冤,因為她本身和現代派也沒有很深的交集。

1933年,杭州當局将10個作家的文章禁了,其中就有冰心。

聽聞這件事,魯迅化身吃瓜群衆給鄭振铎寫信:“連冰心在内,奇極。”言下之意,冰心這樣的文章,還不配被禁,言語之中的輕蔑溢于言表。

魯迅看不上冰心,歸根結底是兩人分屬于不同的思想陣營,一個是批判,一個卻要講愛與美的哲學。

這些思想都是他們不同的成長曆程的映射。

魯迅出身于浙江紹興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家族,13歲時,祖父因科場案下獄,不久父親病逝,此後的他嘗盡生活的苦楚。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青年魯迅

迫于生計,他随母親到紹興鄉下皇甫莊舅父家避難,孤兒寡母被當作乞丐,毫無尊嚴。

家道中落後的他看盡了親人的冷眼,也飽嘗了世态炎涼。

此後,他對社會人生,總是不憚于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人性。

青少年時期的經曆讓他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留學日本也受盡日本人的淩辱。

尤其是 “幻燈片事件 ” 使這位少年親自體驗了弱國小民無尊嚴的屈辱。

家貧,受到别人的冷眼;國弱,受盡他國的欺侮。

這一切在魯迅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十九世紀末中國社會、思想、文化變遷巨大,國難當頭,改革卻談何容易,身處沖突的漩渦之中,魯迅對中國的問題了解得更加深入。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對種種積重難返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刻反思後,魯迅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也形成了自己剛烈勇猛的個性氣質。

魯迅的個性氣質是多元複雜的沖突統一體,既剛強固執又深沉堅韌、既内省自覺又機敏多疑、既内向抑郁又開朗熱情。

這構成了魯迅獨特的個性氣質也培養了他以複雜、深邃的眼光觀察和 體驗世界的能力。

魯迅的一生是受迫害的一生,伴随他的是不友善的流言。

而魯迅的“毒舌”并不完全是因為他性格中的攻擊性,而是伴随着受圍剿受壓迫的苦難曆程的理性使然。

世界怎麼對待他,他便怎麼對待世界。他是“以牙還牙 ”“睚眦必報”的戰士性格。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魯迅與陳西滢

陳西滢早在1926年《晨報副刊 》上發表的《緻志摩 》中就攻擊魯迅說:

“他沒有一篇文章不放幾隻冷箭的 ”“魯迅先生一下筆就構陷人家的罪狀 ” 。

魯迅則在《無花的薔薇》中替自己辯護道:

“其實呢,被毀則報,被譽則默,正是人之常情。” 誰說不是呢?對夫妻是親吻,對仇人,自然是咬一口報仇。

這種“睚眦必報”很符合魯迅的做派。

魯迅的性格中的确有尖銳堅硬的一面有,但是決不可以用 “暴力 ” “仇恨 ”這樣的字眼來概括魯迅雜文的創作精神。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茅盾

茅盾曾經精辟地分析到魯迅的雜文 “匕首 ” “投槍 ”固然可以概括魯迅的絕大部分的雜文。

但對于弱勢群體的同情,對于國民性改造的熱望,對于社會痛苦的關注,對于這個世界的深沉的愛,才是魯迅精神的靈魂。

魯迅說“創作總根于愛”,這種愛與冰心的“愛的哲學”是殊途同歸的。

但魯迅不是博愛論者,他認為愛要有堅持有原則。

他說文人是不應該随和的,他應該有強烈的愛憎。棄醫從文以來,他一直用文章來踐行他的主張。

而冰心的愛卻是“超人”的,是沒有原則的博愛。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或者以“兩牙還一牙”的魯迅對此是無法了解也無法認同的。

他沒有把冰心當着自己的敵人去公開批判,但是他也沒有把她當成自己的同盟者。

在憂患的孤獨的戰鬥中,在為人生而藝術的道路上,他成為我們國民精神界之戰士、成為五四精神的先鋒旗幟。

與魯迅不同,冰心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冰心的祖父知識淵博,開設書館授徒講學。母親楊富慈出身于書香門第,且能詩善文,19歲嫁到謝家,夫妻感情很好。

冰心在福州的童年時光幾乎是随父親在兵營中度過的,經常與士兵和軍艦打交道,經常跟着父親山上山下的跑乘上小氣艇登上大軍艦。

她時常出現在甲闆上軟梯下,沐浴着海濤清風晚露朝霞。

長輩們疼她愛她也鼓勵她。祖父愛這個聰明聽話、求知欲強的孫女,經常勉勵她:

“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的讀啊。”

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對他的士兵是嚴格的。但他對冰心卻是慈愛溫和的。

冰心的父親幾乎從未“訓斥”過冰心,并不刻意展現大家長的威勢,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對待他的兒女。

他總是耐心地教育、開導、說服自己的小女兒,甚至會帶有幾分溺愛和嬌寵,讓冰心感受到滿滿的父愛。

這種小圈子、小家庭的溫情主義是冰心的文學賴以生存的真實的天地,也是魯迅所缺乏的。

一般說來,成為作家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需要有獨特的生活與情感的經曆及磨練,這既是他的精神财富也是他的創作源泉。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章憎命達”。

如魯迅、巴金、沈從文、丁玲 、鄭振铎等往往是從家中走出或者是從封建家庭中沖出來,在時代與社會的腥瘋血雨中走上了文學之路。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冰心與巴金

而冰心與他們大不一樣,她沒有個人太大的磨難與苦痛的經曆,她的不少作品的許多靈感來自她溫馨的小家庭。

在這個家中,冰心得到創作的靈感,同時還得到思想的孕育。愛的思想在這裡吸收到了營養并開始萌芽。

這一時期,傳統民族文化對她的熏陶、父親母親和弟弟們對她的愛無疑對她的人生觀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但作為一種思想的形成,一種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确立,對冰心而言主要是在接觸了泰戈爾之後。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泰戈爾和冰心

冰心在《燕京大學季刊》上發表了《自由— 真理— 服務 》,她寫道:

什麼是“自由 ”?

“自由 ”便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便是和宇宙萬物應尋周旋之間完全是用愛濡浸調和起來的,用愛貫穿連結起來的。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隻因充滿了愛,是以對于宇宙萬物所發出的意念、言語、行為,一切從心所欲又無一不合于愛。這便是“自由”。

真理就是一個字“愛”。

冰心的思想受到了她那充滿了愛的家庭生活經驗的影響。

同時,通過良師益友鄭振铎進入泰戈爾的世界。冰心對泰戈爾的世界和他所創造的世界極為投入。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鄭振铎

一個中國的少女和一個印度的老人越過年齡與地域的界限,越過語言與環境的隔閡,心與心溝通、情與情相融、理與理交流。

她體悟到:人生的目的在于愛。

一種莊嚴、一種崇高、一種迷醉在冰心心中形成。也形成了她的人生觀 、哲學觀——以自然、童心、母愛為中心的愛的哲學。

這一切在冰心的許多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展現,典型者如《一隻小鳥 》、 《愛的實作 》、《繁星 》、《春水 》等等 。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冰心代表作《繁星·春水》

魯迅是用批判的、揭露的方式剖析社會罪惡揭出病痛,冰心是正面的、更感性的讴歌呼喚人間至愛。

魯迅憂國憂民的偉大實踐就是從精神上呼喚群眾的覺醒。

五四時期,一批深刻的中國知識分子已認識到單線條地靠科學興國 如洋務運動或政治革命如辛亥革命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而當時普遍的呼聲是:改變國民性、建立理想人格、進行精神再造。

魯迅的呐喊意在喚醒群眾 ,而冰心則主張建立理想人格。如果說冰心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他站在魯迅的肩膀之上。

魯迅憑借的是血性、骨氣和膽魄。他幾乎拒絕了所有政治勢力以 “光明 ”相許的賄賂。

甯可像惡鳥的貓頭鷹那樣孤獨于黑夜中,流沛露宿發出不詳的 “惡 ” 聲。

魯迅就像野草荊棘,一生體驗的是寒冷、疾苦、窮窘、悲憤、血污與恐吓。是以發出的也是振聾發聩的時代強音。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冰心卻是娓娓道來,親切細膩似高山流水、和風細雨,是一種平等而有人情味的叙述方式。

冰心的思想如一股清新的風撲面而來,讓人如沐春風,如浴星海。

她在《人格》中這樣寫道:“主義救不了世界,學說救不了世界,要參與那造化的妙功呵,隻有你那純潔高尚的人格。”

魯迅的偉大就在于盡管個人的生命充滿着苦難、不幸、疾病,但他想到的卻是群眾的幸福,民族的未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他的強烈的民族使命感與人道主義使命感讓他甘願用自己的幸福去換取民族的覺醒。他甘之如饴。

在絕望中反抗,使他的人生哲學顯出“更勇猛 、更悲壯”的獨特的光輝。

魯迅無私的愛國家、夫妻民這種絕對愛國者、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他的思想達到崇高境界的根本。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他本可以著書立說、養尊處優地當一個人人景仰的作家;也可以立足講壇、放眼天下,當一名潛心育桃李的教授。

但他卻為了民族的覺醒而奮鬥不息。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 ”。他不重身前身後名,一直自視為一個凡人。

這同那些曆史上身居偉大的崇高地位而卻把自己的聲名令譽放在首位的偉人比起來更顯得美、顯得偉大。

同樣的,随着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冰心也用自己“愛與美”的哲學為祖國這本大書做注解。

她全心的投入時代潮流成為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同時又是一位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光明永不止息。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冰心、吳文藻夫婦

抗戰時期,冰心應周恩來之邀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解放戰争時期,她認清國民黨的嘴臉,拒絕所謂的“國大”競選。

新中國成立之初,她身在日本心向祖國,堅決支援丈夫毅然擺脫國民黨集團。

後來時代的風雲變幻裡,盡管命運待她不公,但她仍然選擇用“愛與美”面對一切,在黑夜中看繁星點點。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她曾在《世紀印象》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夫妻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

年近九十,依然筆耕不辍,眼已不明心猶亮,發表作品字字句句都是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她長壽的一生,經曆過動蕩,也擁有靜谧的幸福。但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她都堅信“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冰心和魯迅,同為20世紀的文學巨星,雖然交集不多,曾有嫌隙,但是他們就像中國現代文學的兩極,殊途但同歸。

本無深交,魯迅為何讨厭冰心?曾吐槽:她是被調戲要上吊的女人

他們文學思想雖然不同,但都為如何救中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都值得我們敬重。

拂去曆史的風塵,希望後人看到的是他們的拳拳赤子心,看到的是文人許身家國大義的風骨。

而那些瑣碎的所謂“文人相輕”,不值一提的雞毛蒜皮,就讓它們随風而去,掩埋在曆史的煙塵之中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