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發現丨尋找鄉土美味“八塊雞”的“秘方”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任江 姚剛

雇了人幫忙,烏蘇市九間樓鄉黃渠峽村村民王正海和妻子馬金花每天依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在自家院裡開了家農家樂,招牌菜是自創的“王氏八塊雞”。宰雞、拔雞毛、煮雞、炒雞……一整套活兒,主要是夫婦倆在做。有人說:“這道菜一定有秘方,不能輕易讓人知道。要不,為啥他們要事事經手才放心?”

到今年7月,王正海家的農家樂已開了4年,生意紅火,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奎屯市等地都有人慕名前來品嘗,每年能賣出2000隻雞。“王氏八塊雞”是在傳統的“大塊雞”基礎上改良而來的,看着并不複雜:把雞煮至7分熟,切成大塊,加入各種調料炒。然而,端上桌來的“王氏八塊雞”,色澤油亮,吃起來濃香十足,而且雞肉絲毫不柴,越嚼越香,和平常吃的雞确實不一樣。

新疆發現丨尋找鄉土美味“八塊雞”的“秘方”

烹制好的“王氏八塊雞”。賈榮霞攝

如果說有“王氏八塊雞”秘方,那就是:用心。

馬金花是“王氏八塊雞”的“主廚”,廚藝在街坊四鄰和親戚朋友中很出名,開農家樂打的招牌就是農家味道、家庭美食。“訣竅也沒啥,就是真材實料,讓人放心。”馬金花說。

王正海夫婦對雞很挑剔,要農家散養出來的土雞,而且一定要喂夠半年,長到4公斤以上。他家用的雞,大部分是自家喂養的,吃的是玉米等,肉質好。現在,他們也從附近村民家裡買一些小雞,自己喂,不喂夠天數不出欄。即使直接從農家收購來的成雞,要求也一點不放松。光是喂雞用的玉米,一年就要幾十噸,王正海到附近村裡去買玉米,一次就是一二十噸,要掏幾萬塊錢。

“八塊雞”的烹制過程也是一闆一眼的,宰雞、拔毛等,都是王正海自己來;調料用最好的,烹制更不含糊。“自己下了多少本,自己清楚。”王正海說。

旁人光看着農家樂的生意好,卻很少知道夫婦倆吃的苦。因為事事都要自己動手,事事都不能含糊,夫婦倆從早上就開始忙,送走中午的客人,坐下來稍微喘口氣,就該為晚上忙活了。

新疆發現丨尋找鄉土美味“八塊雞”的“秘方”

王正海在烹制“王氏八塊雞”。賈榮霞攝

開了農家樂,見的人多了,想法也更多了。每年冬天農閑時,鎮上、村上舉辦的各種技能教育訓練班,夫婦倆是常客,是最認真的“國小生”。烹饪教育訓練班上有他們,養殖教育訓練班上也有他們,學做各種菜、面食,學養雞、養羊、養牛……都是為了做好“王氏八塊雞”、開好農家樂。

很多外地遊客對“王氏八塊雞”贊不絕口,不光吃,還要打包帶走,臨走還會建議夫婦倆去外地開連鎖店。“也動過開連鎖店的這個念頭,再想想,還是等等吧。”王正海說,夫妻倆最擔心的是,農家散養土雞的量跟不上,降低标準、以次充好,隻會砸了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牌子。現在,王正海夫婦還是起早貪黑,認真做好“王氏八塊雞”,用心守護着鄉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