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金門戰役是我軍在解放戰争中損失很大的一場戰役。給與了我軍很大的經驗教訓,其實在金門戰役之前我軍本可以避免這次嚴重的損失,那麼為何我軍最終遭遇了失敗呢?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1949年,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揮師南下,葉飛率領所部十兵團先克福州,再占泉州、漳州,大軍直逼金廈。

9月26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泉州召開的作戰會議上,讨論了廈門、金門作戰方案。會上,大家提出了"金廈同取"、"先廈後金"、"先金後廈"三種方案。經過反複研究,多數與會者認為:廈門、金門兩個海島唇齒相依,存亡與共,廈門守敵湯恩伯、劉汝明也好,金門守敵李良榮也罷,雖然都按蔣介石的指令作了頑抗準備,但又都沒有堅守的決心,應趁敵軍士氣不振之際,一鼓作氣,同時攻下兩島。司令員葉飛權衡再三,決定"金廈同取"。

10月4日,司令員葉飛發出指令:以三十一軍三個師,二十九軍兩個師共五個師攻取廈門,以南下途中有過海上航行實戰鍛煉的二十八軍攻取金門。

10月11日,葉飛根據三野複電再次召開會議,決定将作戰方案由"金廈同取" 改為"先廈後金",二十八軍攻金任務不變。标志着金門戰役正式啟動。

10月17日,廈門戰役剛剛結束,葉飛便專門召見了二十八軍負責人肖鋒、李曼村,葉飛還向肖鋒、李曼村兩人介紹了廈門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一是登陸作戰的關鍵在于首先攻占并鞏固灘頭陣地,待後續部隊全部登陸集結之後,再展開向縱深發展;二是保護船隻是嚴重的問題。要特别注意敵機轟炸船隻,船隻要疏散、僞裝、隐蔽。并且要求二十八軍必須抓緊時間籌船,要發動攻金戰鬥,務必保證有運送6個團的船隻才行。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談話進行了兩三個小時,最後葉飛強調:金門戰鬥宜早不宜遲,遲了,金門的敵人兵力一定會增加,必然給部隊登島帶來更大困難,是以要求二十八軍一定要争取在胡琏援兵還未到達金門之前,發起登陸,一舉攻下金門。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但是征集船隻的活動實際上困難重重,至22日中午,二十八軍共籌集到船隻120條。肖鋒向兵團首長彙報,的戰鬥難以發動。由于受船隻數量的限制,二十八軍"前指"隻好計劃以3個營作為第一梯隊登陸,待運送第一梯隊登陸的船隻傳回後再渡第二梯隊,當晚能傳回一半船隻,然後再渡兩個團。

24日上午,二十八軍"前指"再次召開作戰會議。準備參戰的二十八軍和二十九軍的3個師長及6個團長在會上發言。軍部偵查科長說,胡琏兵團的兩個軍己到金門海域,還有1個軍正向金門海域航行。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八十五師師長朱雲謙說,二五三團還缺1個營的船隻;八十二師師長鐘賢文說,征集來的船,小船多而大船少,水手又來自外地的内河,不熟悉海上航行,又未經訓練,協同不力,排程不靈,有的船工不可靠,槍一響可能有逃跑的可能;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說:他們團有三分之一的船帆沒修好,今晚不能參加戰鬥。大家的發言,透露出一個嚴肅的問題:攻金條件不成熟。肖鋒雖然也有所顧慮,但他考慮更多的是兵團首長對攻金要求"宜早不宜遲"

的訓示,一心想早點完成任務,便作出了當晚發起戰鬥的決定。

25日2時左右三個團開始先後登陸。最早登陸的是二四四團,該團于25日1時40分左右開始登陸,登陸地點在後沙、壟口至觀音亭山一線。二五一團在西北部安歧以北、林借以東順利登陸。二五三團在西北部古甯頭五沙角至林盾一線登陸。由于船隻緊張,八十二師師長鐘賢文沒有随第一梯隊登陸。二十八軍前指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指定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統一指揮島上部隊。

登島部隊除二四四團在接敵時傷亡較大外,其餘部隊登陸均比較順利,并攻占古甯頭、林膺、清頭、雙乳山一線,殲敵一部。但由于航行中,隊形混亂,聯絡失靈,登陸後兵力分散,各自為戰,又未鞏固灘頭陣地打通聯系,即向縱深猛插,故在敵優勢兵力和戰車連續反擊下,被敵各個擊破。二四四團首先失利,二五一團、二五三團苦戰兩晝夜,傷亡大半,最後退守古甯頭地區。情況危急,但第一梯隊的船隻因退潮後擱淺,并遭敵炮火破壞,無一傳回北岸,以緻第二梯隊無法增援。兵團在廈門地區有緊急調集船隻,但為數甚少。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當時有人提出第一梯隊已明顯失敗,如以少量兵力"添油"式的增援,于事無補,還不如集中力量,派船将第一梯隊餘部盡量撤運回來。可兵團首長這時仍求勝心切,認為還有挽回局面的一線希望,堅決指令增援。25日晚由二四六團團長孫雲秀率領6個排增援,26日2時于林膺以北地區登陸,擊潰敵人1個營的反擊,但終因兵力太少,無濟于事。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最終戰役失敗,我軍損失很大,幾乎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不過這并沒有影響我軍最終殲滅殘敵的結果,最終我軍還是逐漸掃平東南沿海解放了大部分島嶼。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金門戰鬥開始以前,大将粟裕早就對發起戰鬥的時機和條件作了明确的規定,指出要做到"三不打":(1)以原敵二十五軍108師12000人計算,隻要增敵一個團也不打;(2)沒有一次載6個團的船隻不打;(3)要求蘇北或山東沿海挑選6000名久經考驗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遺憾地是,前線指揮員沒有按照這3條去做,結果戰鬥失利。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粟裕不打無把握之仗。

不過國民黨方面雖然赢得了勝利,然而并沒有任何值得驕傲之處,國民黨此次金門戰役是使用了日本顧問根本博(昭和軍閥骨幹,日本駐蒙古最後一任司令官)的戰法,這個二戰戰犯,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卻成了國民黨"叩頭謝恩"的對象。台灣方面紀念"古甯頭戰役"60周年的時候,其"國防次長"黃奕炳中将,居然還親自跑到日本去對這個根本博的後人表示感謝,簡直令人齒冷。

金門戰役國民黨為何能赢?請日本戰犯制定戰法,我軍沒聽粟裕“三不打”

當然想到當年何應欽跑到日本說抗戰是"兄弟阋牆"的嘴臉,倒也是不足為奇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