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损失很大的一场战役。给与了我军很大的经验教训,其实在金门战役之前我军本可以避免这次严重的损失,那么为何我军最终遭遇了失败呢?

1949年,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挥师南下,叶飞率领所部十兵团先克福州,再占泉州、漳州,大军直逼金厦。
9月26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泉州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讨论了厦门、金门作战方案。会上,大家提出了"金厦同取"、"先厦后金"、"先金后厦"三种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多数与会者认为:厦门、金门两个海岛唇齿相依,存亡与共,厦门守敌汤恩伯、刘汝明也好,金门守敌李良荣也罢,虽然都按蒋介石的命令作了顽抗准备,但又都没有坚守的决心,应趁敌军士气不振之际,一鼓作气,同时攻下两岛。司令员叶飞权衡再三,决定"金厦同取"。
10月4日,司令员叶飞发出命令:以三十一军三个师,二十九军两个师共五个师攻取厦门,以南下途中有过海上航行实战锻炼的二十八军攻取金门。
10月11日,叶飞根据三野复电再次召开会议,决定将作战方案由"金厦同取" 改为"先厦后金",二十八军攻金任务不变。标志着金门战役正式启动。
10月17日,厦门战役刚刚结束,叶飞便专门召见了二十八军负责人肖锋、李曼村,叶飞还向肖锋、李曼村两人介绍了厦门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一是登陆作战的关键在于首先攻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待后续部队全部登陆集结之后,再展开向纵深发展;二是保护船只是严重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敌机轰炸船只,船只要疏散、伪装、隐蔽。并且要求二十八军必须抓紧时间筹船,要发动攻金战斗,务必保证有运送6个团的船只才行。
谈话进行了两三个小时,最后叶飞强调:金门战斗宜早不宜迟,迟了,金门的敌人兵力一定会增加,必然给部队登岛带来更大困难,所以要求二十八军一定要争取在胡琏援兵还未到达金门之前,发起登陆,一举攻下金门。
但是征集船只的活动实际上困难重重,至22日中午,二十八军共筹集到船只120条。肖锋向兵团首长汇报,的战斗难以发动。由于受船只数量的限制,二十八军"前指"只好计划以3个营作为第一梯队登陆,待运送第一梯队登陆的船只返回后再渡第二梯队,当晚能返回一半船只,然后再渡两个团。
24日上午,二十八军"前指"再次召开作战会议。准备参战的二十八军和二十九军的3个师长及6个团长在会上发言。军部侦查科长说,胡琏兵团的两个军己到金门海域,还有1个军正向金门海域航行。
八十五师师长朱云谦说,二五三团还缺1个营的船只;八十二师师长钟贤文说,征集来的船,小船多而大船少,水手又来自外地的内河,不熟悉海上航行,又未经训练,协同不力,调度不灵,有的船工不可靠,枪一响可能有逃跑的可能;二五一团团长刘天祥说:他们团有三分之一的船帆没修好,今晚不能参加战斗。大家的发言,透露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攻金条件不成熟。肖锋虽然也有所顾虑,但他考虑更多的是兵团首长对攻金要求"宜早不宜迟"
的指示,一心想早点完成任务,便作出了当晚发起战斗的决定。
25日2时左右三个团开始先后登陆。最早登陆的是二四四团,该团于25日1时40分左右开始登陆,登陆地点在后沙、垄口至观音亭山一线。二五一团在西北部安歧以北、林借以东顺利登陆。二五三团在西北部古宁头五沙角至林盾一线登陆。由于船只紧张,八十二师师长钟贤文没有随第一梯队登陆。二十八军前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定二五一团团长刘天祥统一指挥岛上部队。
登岛部队除二四四团在接敌时伤亡较大外,其余部队登陆均比较顺利,并攻占古宁头、林膺、清头、双乳山一线,歼敌一部。但由于航行中,队形混乱,联络失灵,登陆后兵力分散,各自为战,又未巩固滩头阵地打通联系,即向纵深猛插,故在敌优势兵力和战车连续反击下,被敌各个击破。二四四团首先失利,二五一团、二五三团苦战两昼夜,伤亡大半,最后退守古宁头地区。情况危急,但第一梯队的船只因退潮后搁浅,并遭敌炮火破坏,无一返回北岸,以致第二梯队无法增援。兵团在厦门地区有紧急调集船只,但为数甚少。
当时有人提出第一梯队已明显失败,如以少量兵力"添油"式的增援,于事无补,还不如集中力量,派船将第一梯队余部尽量撤运回来。可兵团首长这时仍求胜心切,认为还有挽回局面的一线希望,坚决命令增援。25日晚由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率领6个排增援,26日2时于林膺以北地区登陆,击溃敌人1个营的反击,但终因兵力太少,无济于事。
最终战役失败,我军损失很大,几乎登陆部队全军覆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军最终歼灭残敌的结果,最终我军还是逐步扫平东南沿海解放了大部分岛屿。
金门战斗开始以前,大将粟裕早就对发起战斗的时机和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要做到"三不打":(1)以原敌二十五军108师12000人计算,只要增敌一个团也不打;(2)没有一次载6个团的船只不打;(3)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6000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遗憾地是,前线指挥员没有按照这3条去做,结果战斗失利。这也从反面说明了粟裕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过国民党方面虽然赢得了胜利,然而并没有任何值得骄傲之处,国民党此次金门战役是使用了日本顾问根本博(昭和军阀骨干,日本驻蒙古最后一任司令官)的战法,这个二战战犯,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却成了国民党"叩头谢恩"的对象。台湾方面纪念"古宁头战役"60周年的时候,其"国防次长"黄奕炳中将,居然还亲自跑到日本去对这个根本博的后人表示感谢,简直令人齿冷。
当然想到当年何应钦跑到日本说抗战是"兄弟阋墙"的嘴脸,倒也是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