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常說"北喬峰、南慕容",其實這大帥哥慕容複整天做夢都想恢複的"大燕",在曆史上真的存在過,也确實是他們慕容家建立的,而曆史上慕容家族的男人們多數也真就是高顔值。

說起曆史上的慕容家族,還和司馬懿有些關系。三國時司馬懿讨伐遼東公孫淵,鮮卑族一個叫莫護跋(生卒年不詳)的人從征有功,被封為"率義王",後來莫護跋在棘城(今河北昌黎)北邊建了國——其實就是個部落聯盟。這,就是慕容家族幾個燕國的起源。
鮮卑族是哪兒來的呢?它起源于東胡——這是中國東北的遊牧民族。史書上所說的"五胡",就有這個鮮卑族,其他四個是匈奴族、氐族、羌族、羯族。除了慕容家族的幾個"燕國",這鮮卑族還建立了十六國中的西秦(乞伏家族)和南涼(秃發家族)以及北朝的北魏(拓跋家族)和北周(宇文家族)。隋唐兩位著名的皇後——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後和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也都是漢化的鮮卑人。
慕容這個姓又是哪兒來的呢?有一個說法是莫護跋看到當時北方漢人特流行戴一種"步搖冠"(現在好些古裝劇中就出現了這種超美的頭飾),一眼就迷上了,于是也給自己弄了一頂,整天戴着美滋滋,鮮卑人幹脆直接稱他為"步搖",而鮮卑語"步搖"和"慕容"兩字很接近,傳着傳着,"慕容"就成了他們部落的名稱,他們王族世家的姓氏也成了"慕容"。
轉眼到了西晉,莫護跋的曾孫、大帥哥慕容廆(269—333)豪情大爆發,于307年自稱鮮卑大單于,定都棘城,他任用漢人,發展農耕,選拔賢能,嚴禁酒色,絕對是政治開明!西晉被匈奴人的前趙(十六國之一)滅了後,慕容廆表面上依舊忠于司馬家的東晉,但實質上已處于獨立狀态了。四個燕國,都是他的後代建立的。
公元337年,慕容廆的三兒子慕容皝(297—348)自立為"燕王",建都龍城(今遼甯朝陽)。352年,慕容皝的二兒子慕容儁(319—360)正式稱帝,遷都薊城(今北京西北)。此乃前燕,慕容廆即"燕宣武帝"、慕容皝即"燕文明帝"、慕容儁即"燕景昭帝"。
前燕威震一時,那個武力值爆棚堪比楚霸王的"武悼天王"冉闵就是被它滅的,但慕容儁去世後,前燕就急速衰落。這慕容家族建立的第一個"燕",曆時33年(從慕容皝稱王算起),經三代君主,在370年為氐族的前秦所滅。
待前秦崩潰後,慕容皝的第五子、骁勇善戰的慕容垂(326—396)于367年成功複燕,定都中山(今天河北定州,後又遷都龍城),即"後燕",慕容垂即"燕成武帝",後燕也是十六國之一,曆時24年,經四代君主,為北燕取代。
同為十六國之一的北燕雖然也叫"燕",但它可不是慕容家族建立的!雖然不是慕容家族建立的呢,卻和慕容家族有點關系!因為北燕的開國皇帝、"燕惠懿帝"高雲(?—409)是後燕惠愍帝慕容寶(355—398,慕容垂之子)的養子,他是高句麗人,給慕容寶當養子時曾被賜予"慕容"姓。不過高雲是個傀儡皇帝,真正掌握北燕實權的是漢人馮跋(?—430,後成為北燕第二皇帝,即"燕文成帝")
慕容垂活着的時候曾滅掉一個西燕,這個"燕"倒是慕容家建立的,建立者是慕容儁的兒子慕容泓(?—384),384年建立,蹦跶了十年就被滅了,由于時間短、實力弱,是以史家幹脆沒把這個西燕列入"十六國"之内。
慕容皝的小兒子慕容德(335—405)在398年建立的南燕,倒是十六國之一,定都滑台(今河南滑縣,後遷都廣固,即今山東青州西北)。這個政權實力比西燕強,年頭也比西燕長兩年,410年被東晉大将劉裕滅了,劉裕就是後來篡了晉朝、開創南朝的宋武帝。
除了十六國時代的這幾個燕,慕容家族還在大西北建立過一個汗國,建立者慕容吐谷渾(約245—約317)是前燕"宣武帝"慕容廆同父異母的大哥。慕容吐谷渾建立的這個汗國國名就叫"吐谷渾",地盤主要在今天的青海一帶、甘肅和四川也有部分地區歸他們。到隋朝時,為争奪河西走廊一帶,吐谷渾和隋朝打過好幾次,雖然每次都被打敗,但百折不撓,總不服。
唐朝建立後,吐谷渾的可汗慕容伏允(?—635)又開始襲擾唐朝邊境,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将它徹底解決了。有趣的是,鮮卑慕容家族的興起,和一位軍事高手有關——司馬懿,而其最後政權的崩潰,也和一位軍事高手有關——大唐戰神李靖!
公元635年,李世民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侯君集、李道宗等五路大軍進擊吐谷渾汗國。唐軍不顧道途艱險缺水缺糧,對吐谷渾軍隊實施連續猛擊,慕容伏允可汗連連受挫,萬般無奈,隻能逃跑。唐軍堅持不懈繼續追殺,吐谷渾軍主力基本被滅光。伏允繼續奔逃,深入戈壁。李靖派鐵勒族猛将契苾何力率領1000骁騎進入沙漠,發現伏允牙賬後一陣狂踹,斬殺數千,俘虜了伏允的老婆。一無所有的伏允隻身逃亡,但10多天後就被部下宰了(也有版本說是自殺),伏允的兒子不得不服,乖乖歸唐。到663年,名存實亡的吐谷渾被吐蕃徹底滅掉——當時吐蕃的贊普(吐蕃君王的稱呼)就是松贊幹布的孫子芒松芒贊。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