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作者:藍顔也傾城

彭德懷上司的西北野戰軍(後來的一野),最大的對手除了胡宗南就是馬家軍。馬家軍又分青馬和甯馬,青馬主要是指馬步芳,此人兇殘成性,頑固不化,曾經殘殺我西征紅軍。對于青馬,當然是堅決消滅之,“宜将餘勇追窮寇”,一個也不放過。

甯馬的馬鴻逵,是個典型的地方軍閥。為人比較老實,也沒什麼野心,隻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蔣氏幾次下令讓他出兵進攻陝甘甯邊區,他都是能拖則拖,就算出兵也是做做樣子。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1949年9月,彭德懷徹底解決了青馬後,立即指令楊得志率領19兵團,兵分三路向甯夏進發。此時,馬鴻逵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把财産都轉移到了港、台,委任自己的次子馬敦靜為司令官,自己跑到重慶躲了起來。

雖然老馬并不看好他這個兒子,但馬敦靜并不這麼認為。好不容易輪到他掌握甯夏的大權了,必須得好好展示一下。

他沿着黃河擺了三道防線:第一道以騎兵第20團守同心;以他叔叔馬鴻賓的81軍一部守靖遠;新編騎兵第一旅守景泰。第二道以賀蘭軍守中甯,81軍主力守中衛。第三道以第128軍守金積,第11軍守靈武。如果三道防線都失守,他就孤注一擲,炸開黃河,水淹三軍。布置完畢,馬敦靜長舒了一口氣。前有蔣氏炸黃河阻滞日軍進攻,後有他馬敦靜炸黃河水淹解放軍。此刻,他甚至覺得自己真是個天才。守衛景泰的新編騎兵第1旅少将旅長張欽武根本無心抵抗,他這個旅,其實也就1000多号人。當19兵團左路軍第63軍188師兩個團水陸并進包圍了景泰之後,他和參謀長一合計,還是起義吧,保命要緊。

9月15日,張欽武率新編騎兵第1旅全部起義。188師乘勝進至馬鴻賓第81軍駐防的中衛。與此同時,我軍中路第63軍(欠188師)、第65軍由蘭州、定西梯次西進。9月16日,我第63軍第187師第561團突然出現在黃河南岸的棗林子,守敵第81軍第881團還沒來得及反抗就被繳了械。而敵第103團向後逃竄的時候,也被我軍第561團截住全殲。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我軍右路第64軍配屬兵團榴彈炮團和戰車隊,并指揮西北軍區獨立第1、2師沿西銀公路向北進逼。12日解放同心縣,14日又解放中甯縣。至此,馬敦靜精心策劃的第一道防線被我軍完全突破。

為了盡快瓦解馬家軍,早在進軍甯夏之前,楊得志就派開明人士馬明三去找馬鴻賓談判,馬鴻賓派了兒子馬惇靖去赴約。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見面後,馬明三直截了當地說:“馬軍長,我是解放軍派來的。沒有别的意思,解放軍方面希望81軍能夠迅速起義,為甯夏解放做出貢獻。如果覺得為難,不起義也行,但在解放軍向甯夏進軍的時候不得阻擋。”馬惇靖父子雖然早就與馬鴻逹搞不到一塊兒去,但鑒于馬鴻逹的力量比他們強太多,他也不敢明确表态。隻是說了句含糊其辭的話:“請您轉告解放軍,第81軍不是解放軍的對手,請他們放心。”言下之意,解放軍盡管來,81軍絕不礙解放軍的大事。

馬惇靜回去後就向父親作了彙報。馬鴻賓說:“靖兒,現在局勢複雜,萬不可輕舉妄動。我們起義是肯定的,但須等到解放軍來了以後再議。”

眼見第一道防線迅速被楊得志突破,還一下子吃掉了他的兩個團,但對其它往後逃的部隊,卻又不加追擊。“楊得志這是在等我啊!”馬鴻賓自言自語道。他馬上找到另一個主和派——軍長馬全良商量,想邀他共同起義。

馬全良早就覺得這仗沒打頭,但他的家眷都在銀川馬敦靜手上,他實在不敢拿一家老小的性命做賭注。

馬全良一臉愧色地說:“副長官,真是對不起,我隻是一個賀蘭軍的軍長,這麼大的事,我真不敢做主。您不妨去銀川找找司令官(指馬敦靜),司令官是您的侄兒,他會聽您的話的。隻要他一句話,什麼事都好辦。”馬全良一語提醒了馬鴻賓。現在馬鴻逵走了,他就是甯夏馬氏家族的最高家長,他決定去用自己的家長權威試一試。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馬鴻賓趕到銀川,對馬敦靜說:“現在解放軍已經快打到家門ロ了,靖兒帶着81軍在打,但解放軍勢頭太猛,根本就抵擋不住。這樣打下去,無非會死更多的人而已。”

“那您說怎麼辦?”馬敦靜不露聲色地問。“和平解決!”馬鴻賓響亮地說。“您的意思是說起義投誠?”馬敦靜瞪大眼睛問,馬鴻賓點點頭。“絕對不行!”馬敦靜唰地坐了起來:“我阿大(指馬鴻逵)還在重慶,投誠的話他就會有危險。”

“不會的。”馬鴻賓上前幾步說:“我們就說解放軍已經打進來,部隊根本無法抵抗,迫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再說,我們馬家堅持到最後也算對得起蔣了。在這最後關頭是該為我們自己想想了。難道你硬要把手下那幫生龍活虎的弟兄往死裡推?有什麼意義?國民黨大勢已去,沒有任何意義!”馬鴻賓據理力争,額頭上的青筋也跳了起來。馬敦靜很頑固地說:“阿叔,我是說什麼也不會投誠的。哪怕是拼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條槍,我馬敦靜也決不投降!”馬鴻賓無可奈何,無聲地走了。9月18日,第81軍軍長馬惇靖與解放軍19兵團全權代表64軍軍長曾思玉談判,第81軍和平起義。根據指令,第81軍改編為解放軍西北軍區獨立第2軍,馬惇靖任軍長,甄華為政委。第81軍一起義,馬敦靜的三道防線徹底瓦解了,楊得志可以利用第81軍讓出來的那個缺口沿黃河長驅直入,直搗銀川。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馬敦靜氣急敗壞地下令:賀蘭軍(欠保安第1師)和第11軍向銀川、甯武地區全面撤退;第128軍軍部和256師駐靈武縣,保安第3師駐吳忠堡,第356師及騎兵第20旅駐金積以南和以東地區,保安第1師駐金積以西地區。就在金積、靈武與共軍決戰,決戰不勝,就掘開黃河!19兵團司令部裡,司令員楊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剛剛收到彭德懷轉來的主席電報,主席要求他們對馬鴻達部盡可能地繳械,而不要改編。這意味着,必須用戰鬥方式來解決馬敦靜。

“老李,馬敦靜把部隊全部收縮在金積、靈武一線,這裡離銀川不過百裡,山多路陡,左有黃河,右有長城,他這是要利用這個狹窄地帶與我們拼命到底。看來要拿下甯夏,還要再打幾個惡仗!”楊得志雙手插在口袋裡,在司令部裡來回踱着步子。

李志民微笑着說:“我看不見得,馬鴻賓父子率部起義,這對馬敦靜部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聽說馬惇靖回去宣布起義後,部隊官兵無不歡呼雀躍。這就說明了目前甯夏軍的基本心态:厭戰。雖然說狗急了會跳牆,馬敦靜會跳,但他的部屬們不一定會跳。我們隻要再打一兩個勝仗,哪怕是小小的勝仗,瓦解馬敦靜部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是以當務之急是加緊進擊,不讓馬敦靜有絲毫的喘息之機!”楊得志果斷下令,首先在金積、靈武地區消滅敵主力第128軍。向金積、靈武進攻的是我軍第64軍,并配屬有機化營和坦克戰車隊,還連同第195師,獨立第1師、獨立第2師,一共5萬多人。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馬鴻賓父子率第81軍起義,對甯馬守軍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甯馬部隊所有官兵正像李志民分析的那樣,誰都不想再打這場毫無意義的戰争了。擔任騎兵師長的大少爺馬敦厚率先走了,馬敦靜也在19日淩晨,悄悄地坐飛機跑了。

19兵團步步緊逼,首先攻取了金積、靈武的天然屏障牛首山,接着又拿下青銅峽口,逼近金積縣城外圍。

防守金積的第128軍副軍長何曉霆急得在黃河大堤上來回走動。炸堤放水是馬敦靜下的死指令,現在他正考慮到底要不要執行這一指令。

抗戰時期,蔣氏在黃河花園口炸堤放水阻擋日軍前進,雖然遲滞了日軍進攻,也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造成的人間悲劇慘不忍睹。現在炸堤放水卻是為了打内戰,自己這樣做,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但是情況越來越緊急,解放軍的部隊如潮水一樣撲了過來。何曉霆閉上眼,下令炸堤。随着幾聲巨響,黃河大堤被炸開了一個幾丈寬的缺口,黃河水奔湧而出。最先發現黃河大水的是我第190師,師長陳忠信大驚失色:“何曉霆炸黃河了,先堵缺口再打金積!”水不斷蔓延開來,缺口處馬上形成了一片汪洋。所幸的是,我軍部隊趕到時,黃河大堤并未潰決。經過我軍戰士的一番緊張的堵漏工作,決口很快被堵住了。190師把小小的金積城圍了兩天,何曉霆實在熬不住,21日派人出來求和,金積宣告解放。緊接着,192師又順利攻入靈武城,俘虜敵人800多士兵,靈武也宣告解放。

眼見大勢已去,128軍軍長盧忠良把賀蘭軍軍長馬全良、11軍軍長馬英才等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解放軍兵臨城下,馬主席走了,大少爺(馬敦厚)走了,連司令官(指馬敦靜)也走了,你們準備怎麼辦?我準備起義!”

馬全良、馬英オ聽了目瞪口呆:“什麼,司令官也跑啦?”

盧忠良很吃驚:“怎麼,你們還不知道?”

“我們一直在前線打仗,怎麼會知道?”馬英才氣鼓鼓地說道。馬全良說:“既然上頭都跑光了,那還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解放軍兵臨城下,馬家軍軍長說:上頭跑光了,有什麼說的,起義呗

1949年9月23日,甯夏軍政代表與19兵團司令楊得志、李志明簽訂了《和平解決甯夏問題之協定》。至此,甯夏宣告解放,這片古老的土地從此獲得了了新生。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