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汝州之戰,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與明軍主力在汝州(今河南汝州、郏縣一帶)地區進行的一次決戰。此戰,李自成先退一步,誘敵深入,巧擇戰機,進而擊敗了孫傳庭,一舉殲滅明軍主力,為爾後推翻明王朝奠定了基礎。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在公元1643年的時候,明朝在關外的主力已經被後金(清朝)消滅殆盡了。對于當時的清朝大軍,隻需要攻克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就可以進入中原了。當然,對于内憂外患的明朝,此時還需要應付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是以,孫傳庭掌握的大軍,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支勁旅了。基于此,汝州之戰因為讓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這可以說是直接敲響了明朝滅亡的喪鐘。

首先,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朱仙鎮大捷後,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加緊圍攻開封。陝西總督孫傳庭因關中久旱,兵、饷難籌,遲遲不能增援。明朝朝廷不得已,為平定起義軍,解開封之圍,從開封城西北的朱家寨口掘開黃河,企圖水淹起義軍。李自成發覺後,移師河南西部,然後乘開封被水淹空虛之機,乘舟攻占開封。由此,對于明朝來說,此舉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接着,李自成又在河南汝州郏縣迎戰孫傳庭。李自成初戰不利,主動撤退,并故意遺棄衣甲财物于途,明軍争利,陣勢混亂,李自成回軍反擊,羅汝才亦率後續部隊夾擊明軍,殲敵數萬。這場戰役失利之後,孫傳庭退回陝西。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十一月,李自成會合諸路義軍,連營五百裡,召集諸将議事,決定先取汝甯,再回師襄陽。閏十一月十三日,農民軍進軍汝甯。楊文嶽親率保定兵布陣城西,監軍佥事孔貞會率四川兵布陣城東。農民軍先攻城東,繼攻城西,先後下之,斬殺明朝總兵虎大威,俘文嶽、貞會等,全殲守軍。

攻下汝甯後,農民軍轉鋒南攻襄陽。左良玉聞風喪膽,将襄陽劫掠一空後,經武昌逃奔九江。農民軍不戰而下襄陽,并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在襄陽(今屬湖北襄樊)設署任官,擁立李自成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同年五月,李自成為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設官分職,整頓軍隊,将全軍整編為中、左、右、前、後五大營,設正、副權将軍總督5營兵馬,每營設制将軍一人統領。李自成召諸将,采納從事顧君恩等意見,議定了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後取京師,推翻明王朝的作戰方略。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汝州之戰正式爆發前,李自成不僅聲勢浩大,甚至還明确了取代明朝的計劃。從這一角度來看,汝州之戰的結果,自然是意義重大和影響深遠的。

面對聲勢浩大的李自成大軍,崇祯皇帝自然非常重視。相對于關外的清朝大軍,解決李自成才是明朝的當務之急。于是,崇祯皇帝指令陝西總督孫傳庭為兵部尚書,調集陝西、河南、湖廣、四川等七省明軍十餘萬人分進河南。對此,在筆者看來,這10多萬大軍,可以說是明朝最後的主力。如果可以順利消滅李自成,那麼,崇祯還可以使用這批大軍來抵擋關外的清朝,進而延長明朝的存在時間。反之,如果汝州之戰失利的話,明朝将遭到李自成和清朝的内外夾擊,也即将會迅速走向滅亡。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六明軍出潼關,具體部署如下:

一、孫傳庭自率主力,以總兵牛成虎為前鋒,高傑為中軍,王定、官撫民為後繼,白廣恩統“火車”營,出潼關,趨洛陽,會合河南明軍陳永福、蔔從善部,轉攻汝甯;

二、命左良玉率兵自九江趨汝甯,夾擊農民軍;

三、命四川總兵秦翼明率兵出商、雒(今陝西商洛境内)進行策應。企圖三路合擊,會攻汝、襄,殲滅農民軍主力。

得知明朝大軍出動的消息後,李自成決定采取誘敵遠離關中,陷敵于孤立無援境地後,再聚而殲之的作戰方針。不得不說的是,在和孫傳庭這位名将的長期交鋒中,李自成的指揮才能也在不斷提升。而這,顯然就是和高手過招的意義。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十,孫傳庭在朝廷催促下率師出潼關抵阌鄉。李自成麾下的農民軍佯弱詐敗,且戰且退,先走陝州(今三門峽市西北)、渑池,繼經洛陽向郏縣、襄城轉移。孫傳庭自以為得計,冒險輕進,于九月初八,進抵汝州。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之前對農民軍屢戰屢勝,這讓孫傳庭也有了輕敵大意的思想。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不久之後,明軍集中全力進攻寶豐,數日不克。孫傳庭恐誤戰機,親督諸軍破城,擊殺農民軍州牧陳可新等。旋又襲陷唐縣(今唐河)。李自成為創造殲敵條件,于襄城依托深溝高壘組織堅守,暫不出戰,以疲憊明軍;并以輕騎兵一部繞道敵後,襲取汝州西北之白沙,切斷明軍糧道,緻使明軍斷糧。對此,在筆者看來,糧草的短缺,無疑為明朝大軍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開始,連下7天大雨,明軍饑疲不堪。八月二十一日,因為斷糧,明後軍于汝州嘩變。而這,自然讓李自成獲得了反擊明軍的機會。在遭到挫折之後,孫傳庭仍不甘心失敗,企圖移師南陽籌糧,尋機再戰,留總兵陳永福守城。孫傳庭一走,陳永福部也急忙撤走。李自成親率主力追殺,及至南陽,孫傳庭會同攻占唐河的明軍回軍還戰。雙方展開激戰,明軍潰退,農民軍騎兵乘勝猛追,馳驅400裡追至孟津,共殲明軍4萬餘人。孫傳庭僅率少數随從逃過黃河,回守潼關。明總兵陳永福兵敗被俘,投降起義軍。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汝州之戰中,李自成一方獲得了重大勝利。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最後,汝州之戰後,明朝最精銳的西北軍損失殆盡,而這,促使明朝在中原地區再也沒有能和李自成對抗的勁旅了。此後,李自成率軍追擊,孫傳庭已經沒有兵力來守衛潼關了,他本人也在渭南戰死,這讓後人為之唏噓不已。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汝州之戰是明朝最緻命的敗仗,後世評論道,若無汝州之戰,“明之亡未必如何之速也”,也有人說“傳庭死,則明亡矣”。凡此種種,都表明汝州之戰的勝利,直接導緻了明朝的滅亡。

汝州之戰: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明朝最後一支勁旅覆滅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軍推翻明王朝,緻使明思宗朱由檢自缢于煤山。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戰役後,李自成退入京師稱帝。清朝大軍聯合鎮守吳三桂進攻農民軍,李自成吃到敗仗,隻能退出京師,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公元1645年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遭到當地鄉勇誤殺。在李自成被殺後,其餘部繼續抗清鬥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