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馬克思傳》有感

作者:讀史鑒古知今

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上司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産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開創者。同時,他又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學、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學、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革命有《資本論》和《共産黨宣言》等。

讀《馬克思傳》有感

為這一位重量級的國際大咖寫傳記,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體系,需要耗費怎樣的毅力,我是不敢想象。況且,僅僅通讀了一遍傳記,就要我寫出像樣的體會,也絕對不能勝任的。但從張光明、羅傳芳兩位著者的字裡行間,我還是看到了一個有出身普通、勤奮好學、博學強識、敢愛敢恨、堅持真理、疾惡如仇、有血有肉的卡爾,絕不是一位不苟言笑、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獸。18世紀初期,中國還是清代嘉靖年間,正處于回光返照、黎明前的黑暗之際,而歐、美革命已是此起彼伏,各類思潮接踵疊加,影響、擾亂着世人的頭腦。偉大的卡爾降臨人間,由于他出身律師家庭,父親有着淵博的知識,母親是善良的婦女,得益于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卡爾從中學時代就立下誓言,為了人類的全面發展而奮鬥終生,他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如何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将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将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将灑下熱淚”。讀到這此,你會相信這是一個年僅十七八歲的中學生的雄心壯志麼?

讀《馬克思傳》有感

偉大的時代産生偉大的英雄,偉大的英雄有着偉大的人格。卡爾也不例外。他聰明好學,喜歡曆史,愛讀文學,熱衷學,又對戲劇、散文有着火一般的執着。他博學多才,懂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和法語,自學英文、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甚至在暮年還精通掌握了俄語,年經是仰慕德末克利特、伊壁鸠魯,追崇黑格爾又超越了黑格爾,與蒲魯東、拉薩爾亦友亦敵,對巴枯甯作堅決反擊。他敢愛敢恨,盡管門第懸殊,他們瘋狂追求、始終深愛妻子燕妮,無論空想主義家、唯心主義派多麼顯貴、權威,他都敢于挑戰,與其直面鬥争,經常被所居國家驅逐,生活極其窘迫(經常遭受溫飽、疾病和與親人離别的打擊),卻從來沒有放棄所熱愛的革命事業。他熱愛科學,但沒有蜷縮在象牙塔裡,而是走在革命實踐的最前沿,找出導緻勞工生活艱難的根源;他長期痛苦掙紮,是為了生活放棄研究,還是為了研究回避實踐?肉體的折磨與精神的摧殘,時常讓它他積勞成疾。

讀《馬克思傳》有感

我想,馬克思的偉大,還不僅在于上述這些,更在于他的深邃思想的穿透力,這種穿透力不僅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讓他成為歐洲一切反動勢力視為頭号公敵,更是影響了它之後的幾個世紀。作為信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産黨人,我們要學習馬克思為人類服務而不為私利服務的偉大品格,學習他堅持真理不畏權威的鬥争精神,學習他注重将理論學習融入革命實踐的治學态度,學習他高瞻遠矚、透過現象深究本質的戰略戰術,學習他謙遜好學、追求卓越的人文情懷。除此之外,我還有許多需要弄清的疑問。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兩位導師為何建立如此偉大的友誼?他們之間偉大友誼的基石是什麼?卡爾長期超負荷工作是靠什麼精神支撐?等等,這些都值得我深思的課題,因為這種友誼已遠遠超越了愛情、親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