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事事,"我"坐上了北行的火車前往嘎嘎町。在車上,我遇到了一個演奏手風琴的叔叔,他給我講了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愛情故事:那個男人叫甘布爾,女人叫宋烨(音輔助,意思是"哪裡")。這種男女生死糾葛跨越時空,既發生在古代,也發生在未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故事有國王、巴黎、革命、宋朝、官政大門、時尚雜志、嘻哈音樂等,具有各種元素和場景,遠比車窗外的北方風光更迷人。
《甘伯之書》不是一部典型的跨界小說。穿越故事的時間和空間設定是互相獨立的,并且由于它們的獨立性而必須旅行。而這本書在一個時空裡同時融合了多種元素,豐富又有些難以言說。故事看到最後,埋藏着無數草蛇灰線。
給予巨大的驚喜,或偉大的智慧,或偉大的野心。如果一部作品看不懂,先看作者的經曆,文字都是人類命運的投射。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作家張光天從音樂到詩歌,從戲劇到小說,在前衛藝術領域工作了幾十年,見證了一個社會從理想主義到交通殖民的衰落,幾代人從血緣到冷漠的犧牲。
有些人要麼忍受,要麼讓同齡人變成新的鬼魂,但有些人受不了,他們想大喊大叫,他們要戰鬥,他們幾乎是嘶啞甚至挑釁,雖然結局不可動搖,但他們已經盡力了,至少在自己的内心,他們可以有點自在, 沒有白費。
或者可以說,這本書本身的技巧也是一種隐喻:那些看似繁華卻又過分豐滿的人,也是陌生的。就像世界每天都要面對各種豐富多彩的資訊,仿佛走進了六大觀景園,古今中外白癡和女人都融入了方寸的屏風中,猶如先知拿着水晶球,凝視着千千萬的命運,但經過自一緻,心裡也空虛。
人類的命運是一部失敗的曆史。随意地說,好故事不能結束,愛情更是如此。我不相信你去問賈寶玉、于蓮、杜拉斯、喬峰、王奇瑤;《愛在堕落之城》的本質也是一場悲劇,白留洙和範留媛重溫了舊夢,但他們搭上了一座城市的順風車,但故事以高潮收官,但筆者并沒有繼續說,未來是雞毛。
這本書也是如此,正如作者開始所說:"沒有愛情的痛苦已經寫得太多了,現在我想寫一件因為愛情而痛苦的事情。"因為所尋求的東西而增加愛和怨恨是一個更大的悲劇。
愛是,其他一切也是如此,整個人類的曆史都是。
我不想用"魔幻現實"這個詞,我更喜歡把這本書歸類為詩歌的小說化,作者不止一次提到弗蘭奇和波德萊爾:"他仍然喜歡談論波德萊爾,但當他在這個年紀重溫《邪惡之花》時,他的心情完全不同。他過去所看到的罪惡都是社會的和制度的。他今天所經曆的邪惡來自他自己的本性。"
參考作者之前發表的叙事詩《玉寂之志》,波德萊爾的參考和引用,也可以斷言,這是他文學大師的遺産:魔書的荒誕,色彩缤紛的話語的黑暗,欲望的醜陋,以及快樂沉思的隐喻。
在小說終結的今天這個時代,當長篇叙事在衰落的時候,作者有着前衛的寫作風格,在當下的次元上很難确定:是康波周期的挽歌嗎?還是某種中興通訊,甚至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時代不再有耐心,但如果少數讀者仍然堅持後見之明的簡單,幾年後回頭看這本書,他們可能會有更新的視角和更鐵鑼的概念。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的序言中說:"一本書是一個空間,讀者在其中四處走動,可能會迷失在其中,但在某些時候,找到一個出口,也許是多個出口,一個打開出路的可能性。"
讀《甘伯之書》也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擁有了這種華麗的魅力,然後白費地墜落。"在地獄中尋找非領土的人和事,學會辨識它們,讓他們活着,給他們空間。
願我們都有這樣的寬容和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