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渭城區:老舊小區破繭蝶變向“新”而生

渭城區:老舊小區破繭蝶變向“新”而生

人們在幹淨整潔的202個社群理發店理發。

10月19日,市委黨史研究教育全媒體調研采訪組走進威城區文彙路202号社群和未央街濱江社群,對社群"我為群衆做實事"10個項目以及未央街濱江社群引領黨建改造的成功經驗進行了深入訪談。舊社群,并實作舊社群打破繭,轉變為"新"的成功經驗。

走進202社群,記者看到這裡"我為群衆做實事"的氣氛非常濃厚。從幹淨整潔的免費理發場所、紅書屋、食堂,到現代健身房、舞蹈工作室、日托場所,再到社群居民的書畫展,人們感到溫暖。

"在這裡可以做修腳、頸椎整機,讓身體放松,很舒服。74歲的王玉娥經常來這裡休養。在202社群的一樓,老年人正在康複和鍛煉。二樓,有社群退休老人的書畫展,社群居民不僅可以放松和調整心情,還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和恢複。

據202社群黨支部一書記陳琦介紹,自黨史研究教育啟動以來,社群黨支部制定了10項以"始終跟黨走"為主題的"我為群衆辦實際事"的清單項目,并在社群一站式服務大廳開通了副代理視窗,為居民提供上門代理服務;聯合轄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診所等開展了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公益講座、聽公益普查、免費衛生診所等活動,用心解決了基層的困難。群衆的煩惱。

走進未央街濱江小區,這個建于1999年的老舊住宅區,讓人眼前一亮,小區的外觀和建立的小區沒有太大差別,其配套的健身器材、幼稚園、綠化等也随處可見。

該社群是政府投資的住房項目,總面積8萬平方米,共有14棟建築,53個機關,736戶,3200多人,是典型的老社群。2019年,社群被列入渭城區舊住宅區改造規劃,總投資4070萬元,于2020年7月上線,2021年3月竣工。

"裝修後,我看到社群有了新的面貌,過去搬走的居民現在又搬回來了。河濱社群負責人介紹。改造期間,未央街堅持"美麗環境,幸福生活共處"的改造理念,堅持"黨建主導、政府主導、多方共建、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改造原則,通過"三建"改造思路,開展改造老居民區"濱江實踐",打造"未央樣本"的黨建引領 改造舊社群,進而實作舊社群向"新"的轉變,為推動舊社群轉型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目前,未央街道共有24個老舊住宅區,濱河社群已改建,安居二村、鹹陽市奧利化纖社群、水利局家醫院、線廠社群、區衛生廳家庭院、秦建園6個社群正在改造中,總建築面積16.24萬平方米,涉及建築41棟, 1980年居民,總投資1775萬元,預計年底建成。

鹹陽日報全媒體記者:李華 文字/照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