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作者:翻譯看世界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被一分為二,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的首都。此後,與早期的西羅馬帝國相比,東羅馬帝國顯然更加持久,後者一直将自己視為正統,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逐漸演變成歐洲人心目中的"聖城"。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野蠻人在西歐建立了無數的王國,雖然繼承了西羅馬的宗教信仰,但他們對基督教的了解顯然與羅馬人有很大不同。在11世紀,東西方兩座偉大的教堂被正式打破,從那時起,希臘東正教(Orthodox Church)一直獨立于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羅馬教會。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時,東羅馬帝國已經屹立了一千多年,盡管東西方教會被分割成一部分,但君士坦丁堡始終是所有歐洲人值得向往的城市。然而,這樣一座聖城落入了伊斯蘭土耳其人的手中,是以自奧斯曼帝國更名為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的那一天起,針對城堡的"重新征服"運動就沒有停止過。不幸的是,在現代文明到來之前,奧斯曼土耳其的砍刀甚至可以被砍到維也納,是以歐洲人在這一時期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如何保護自己。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如果曆史隻沿着西歐的路線繼續下去,那麼當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和法國等國家應該有足夠的力量和機會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但遺憾的是,東歐的俄羅斯已經從中分叉出來。長期以來,歐洲人并不把俄羅斯視為西方的一員,在他們眼裡,這群來自東方的野蠻人與曆史上的匈奴人和蒙古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俄羅斯人獲得了西方的資格。在東羅馬帝國滅亡前夕,最後一位公主索菲亞嫁給了沙皇伊凡三世,并附上了家族徽章,使沙皇伊凡三世得以自稱是羅馬帝國和希臘東正教的繼承者,自然也給了俄羅斯人幹預歐洲事務的機會。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圖檔 - 伊斯坦布爾的一個港口

在"重新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問題上,俄羅斯表現出的熱情不亞于西方任何國家,但歐洲人從心底裡絕不能把俄羅斯當成自己的。換句話說,有必要從土耳其人那裡"恢複"堡壘,但問題是誰将"恢複",如果最終結果由俄羅斯人控制,那麼根本不"恢複"。從1676年到1878年,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了十次俄土戰争。客觀地說,西方對前六次并沒有太多意見,畢竟戰争遠在黑海沿岸,屬于"狗咬狗"式的野蠻人戰鬥,但從第七次開始,歐洲列強都坐不住了。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前線顯示出明顯的"從北到南"的運動。起初,當土耳其人強大時,在克裡米亞根深蒂固的鞑靼人得到了他們的支援,以攻擊斯拉夫人,數百萬俄羅斯人被俘虜,是以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的早期戰争基本上發生在黑海以北。随着俄羅斯實力的增長,戰火逐漸向南轉移,到第六次俄土戰争結束時,俄羅斯吞并了克裡米亞和格魯吉亞,并有可能主宰黑海。此時,如果俄國人繼續努力,他們可以一舉奪取君士坦丁堡,但法國人不允許它繼續擴大其收益。

歐洲視作聖地,為什麼不收複君士坦丁堡?

為了遏制沙皇的擴張,拿破侖聯合了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當然也包括不同信仰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此後,歐俄利益分歧越來越嚴重,最後在第九次俄土戰争中,英法等大國站在了土耳其人的隊伍中。這場大戰以雙方數百萬人的傷亡而告終,俄羅斯人因克裡米亞而遭受苦難以治愈他們的傷口,而君士坦丁堡則掌握在土耳其人手中。直到今天,土耳其仍然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交織,君士坦丁堡這個名字已經從世界的記憶中消失了,現在被稱為"伊斯坦布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