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作者:聯合防務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堡城牆遺址

“我隻要一件東西,那就是君士坦丁堡。”當19歲的穆罕默德二世于1451年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時,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成為他心中最想擷取的東西。2年後,經過精心準備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給其後的世界曆史造成了深遠影響。

君士坦丁堡最早是公元前7世紀希臘城邦邁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名字叫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公元326~330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花了5年時間重修并擴建了拜占庭,使它成為一座規模宏大、豪華壯麗的大都市。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宣布遷都拜占庭,并以自己的名字将該城重新命名為君士坦丁堡。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堡地圖

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大部、小亞細亞、叙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外高加索的一部分)的首都,繼續承載着羅馬帝國的命運。在此後800多年時間裡,君士坦丁堡一直是世界貿易中心和連接配接歐亞的橋梁,而東羅馬帝國也因它而被後世人們稱為拜占庭帝國。

但是在13世紀初,東羅馬帝國逐漸分裂為許多由希臘人繼承的邦國。在之後200年間,由于内耗以及遭到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斷打擊,東羅馬帝國日益衰落,疆域一路銳減。到1449年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即位時,東羅馬帝國的地盤已縮小到隻有君士坦丁堡及被分割而互相不能聯系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部分。而奧斯曼土耳其不但奪取了東羅馬帝國的絕大部分領土,并基本對君士坦丁堡形成了包圍。是以,當穆罕默德二世在1451年繼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之後,就把攻占君士坦丁堡、打開通向歐洲的大門作為最大目标。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

作為征服計劃的第一步,穆罕默德二世于1452年4~8月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一側的歐洲部分築起了一座巨大而堅固的城堡,即著名的魯梅利城堡。它與建在安納托利亞海岸、距君士坦丁堡南部僅6英裡的阿那多魯城堡(由穆罕默德二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蘇丹所建)一起封鎖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與此同時,穆罕默德二世還下令自己的艦隊進入南面的馬爾馬拉海,進而徹底完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海上包圍。

接下來,穆罕默德二世開始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大舉招兵。從1452年冬至1453年春,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在阿德裡安平原完成了集結,總兵力大約15萬人,其中包括6000~10000名最精銳的耶切尼亞禁衛軍。

為了擊破君士坦丁堡寬厚而堅固的城牆,穆罕默德二世将眼光放到了當時問世不久的火炮身上。他派人四處尋找造炮專家,以制造一種威力足以轟塌君士坦丁堡城牆的超級火炮。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還真找到了一位名叫厄本的匈牙利造炮專家(有些資料稱厄本是日耳曼人)。據史料記載,厄本極為熱衷研制新武器。在他主持設計下,一種當時人類所能制造出的最大火炮問世了。這種巨型火炮的炮管長達8米多,口徑約750毫米,可将1200磅的炮彈發射到1英裡遠的地方。但是這種巨炮的複雜和笨重也是出了名的——需要60頭牛和400個人同時進行操作,裝填炮彈需要2個小時。為了盡快用這種當時世界上最複雜的技術兵器進行戰鬥,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起了60多座大型鑄造廠,晝夜不停的趕造巨炮。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1453年3月底,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斯曼土耳其大軍向君士坦丁堡進發。行軍途中,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摧毀了許多阻擋其前進、由希臘人防守的小城鎮。1453年4月5日,穆罕默德二世和他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進抵君士坦丁堡城下。

對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來說,防守君士坦丁堡的兵力少得可憐,最能依靠的隻有祖先給他留下的堅固城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長約20公裡(西面提奧多西城牆長5.5公裡,北面金角灣海邊的城牆長7公裡,南面馬爾馬拉海邊的城牆長7.5公裡),号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其中又以提奧多西城牆為“堅中之堅”。這是因為西面城外的色雷斯平原無險可守,是以這段城防系統被設計得複雜無比。外城牆高約8米,内城牆高約12~20米。城牆外側陡立,用花崗岩巨石砌成,牆頂為人行道和作戰平台,并有雉堞掩護士兵。城牆内側為斜坡,有岩石護牆、藏兵洞和倉庫。外城牆和内城牆上聳立着96座大廈、三百多座角樓和碉堡,大廈凸出城牆約5米,平均間距60多米,形成強大的火力支援系統。城牆外為寬約18米的護城壕。在火炮出現之前,唯一能對提奧多西城牆構成威脅的是地震。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由于情勢清楚的表明奧斯曼軍隊的主要進攻方向是提奧多西城牆,是以君士坦丁十一世将防守重點放在此處,君士坦丁十一世親率守軍主力在提奧多西城牆中段5号軍事門(這裡橫跨呂科斯河)防守。盡管兵力極其有限,但君士坦丁十一世并未是以将所有士兵部署在城牆上,還留了兩支預備隊,一支部署在陸上城牆後面的派特拉地區,一支部署在神聖使徒大教堂附近。

守軍雖然也裝備有70多門火炮,但它們要比厄本設計的巨炮小得多,更糟的是這些炮射擊時産生的後坐力會損壞自己的城牆,是以在實際的防禦作戰中幾乎沒有發揮多大作用。

1453年4月6日,奧斯曼軍隊開始向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數十門巨型火炮在穆罕默德二世的指令下,将一顆顆重磅炮彈噴射出去,飛向君士坦丁堡。随着一陣陣地動山搖的巨響,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上出現了一個個黑洞。但是城牆并沒有倒塌,它實在是太堅厚了!

穆罕默德二世毫不氣餒,指令巨炮持續轟擊,到下午終将君士坦丁十一世所處位置北面的查裡西烏斯門附近的一段城牆轟塌。但入夜後,君士坦丁十一世動員城中所有軍民又将城牆破損處修好。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十一世

此後10多天,類似的情景連續上演:白天,奧斯曼軍隊的巨炮将城牆轟出一個個大洞,甚至局部倒塌;夜裡,城内軍民又将城牆破損處逐一修複。奧斯曼軍隊的巨炮之是以不能轟塌大段的城牆,主要原因在于巨炮射速太慢、準頭太低以及沒有集中射擊,使得守軍有較充裕的時間将被破壞的絕大部分城牆修複。

4月12日,奧斯曼艦隊從意大利加裡波利駛向金角灣,準備從海上進攻君士坦丁堡。這支艦隊由近200艘不同尺寸和排水量的戰船組成,艦隊司令是從保加利亞叛逃的蘇萊曼·巴爾圖格魯。但是奧斯曼艦隊被東羅馬人設定的攔海鐵索以及駐在金角灣的熱那亞艦隊所阻,根本無法進入。

而在陸上,在奧斯曼土耳其巨炮的連續轟擊下,到4月18日,君士坦丁堡城牆的破損程度不斷加大,特别是君士坦丁十一世駐守的城牆破損最為嚴重,城牆前面的護城壕也幾乎被填平。于是在4月18日夜,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奧斯曼軍隊向提奧多西城牆發起第一次正式突擊。面對潮湧而至的奧斯曼軍隊,君士坦丁十一世率領東羅馬士兵和古伊斯提尼亞尼率領的熱那亞雇傭軍拼死抵抗。經過4小時血戰,他們終于将進攻者驅逐回去。而城内的城中男女老幼則利用各種東西——羊毛、皮革、木料、家具等來加緊修複城牆。對那些破損最為嚴重、一時來不及修複的城牆,東羅馬人采取架設鹿砦的辦法來加強防禦。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4月20日,3艘熱那亞和1艘希臘運輸船沖破了比其數量多得多的土軍艦艇包圍圈,進入金角灣,向城内增援。這個消息令穆罕默德二世大為光火,在4月21日一早就解除了巴爾圖格魯的職務,令其心腹将領哈姆紮接任。同時此戰也讓蘇丹明白君士坦丁堡比預想的更堅固,而自己的海上包圍能力還不夠強。

為了徹底切斷城中的海運通道,穆罕默德二世征集了數千名苦力,從金角灣北岸的加拉塔沿派拉城牆至“大潮谷”一線,用塗上油脂的大圓木修了一條巨大的陸上船槽。4月22日夜,奧斯曼土耳其艦隊70多艘戰船經船槽被悄悄拖入金角灣。此後,奧斯曼土耳其人完全阻止了熱那亞船隻給城内運送補給品的行動。4月28日夜,土耳其人将進入金角灣内的許多船隻點燃,企圖以火攻燒毀城牆,但是在進發途中被守軍發現并遭到猛烈抵抗,火攻行動最終失敗。

在陸上,奧斯曼軍隊的炮擊徹夜不停,并且還在5月7日和12日夜分别向提奧多西城牆發起了2次大規模攻擊,但均被擊退。眼見地面炮擊和強攻收效甚微,海上攻擊亦無進展,穆罕默德二世于是下令進行地下作業,試圖通過挖掘道地進入君士坦丁堡。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從5月中旬開始至25日,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中的許多塞爾維亞人向君士坦丁堡方向挖掘道地。但是東羅馬人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反擊,即挖出一些道地,讓士兵進入去殺死土耳其的道地挖掘者。結果,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挖掘的道地全部遭到破壞。

戰事的久拖未決令穆罕默德二世變得急躁。5月25日,他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對君士坦丁堡發起最後的大規模決定性突擊,務求成功。為了鼓舞士氣,穆罕默德二世還向士兵們許諾城破可以自由搶掠3天。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奧斯曼軍隊的炮火更加猛烈的轟擊着提奧多西城牆,為最後的突擊打開越來越多的缺口。而君士坦丁堡的每個人也都意識到最後的時刻即将來臨,他們要麼在教堂或家中默默祈禱,要麼拼力修複城牆。

5月28日午夜,奧斯曼軍隊最後的突擊開始。第一波是成千上萬強征而來的平民,其主要作用是消耗守軍力量。第二波是伊沙克·帕夏率領的安那托利亞士兵,他們集中攻擊西北部的布蘭奇恩城牆。第三波是蘇丹最精銳的力量——耶切尼亞禁衛軍,任務是在前兩波攻擊之後像精疲力盡的東羅馬人進行緻命一擊。

在奧斯曼軍隊連續的兇狠攻擊下,東羅馬守軍終于抵擋不住,提奧多西城牆的外城牆被攻破了。旋即,蜂擁而入的耶切尼亞禁衛軍與内、外城牆之間的東羅馬守軍發生了激戰。

5月29日天将放亮的時候,一群耶切尼亞禁衛軍士兵無意中發現内城牆的科克波塔門沒有封死,于是從此沖進城内。很快,大批的耶切尼亞禁衛軍和其他奧斯曼軍隊士兵也從科克波塔門湧入城内。千年之都的君士坦丁堡終于被攻破了!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十一世意識到大勢已去,率領幾名親兵向如潮般的奧斯曼軍隊進行決死沖擊。轉瞬間,他們便被吞沒了。

5月29日下午,穆罕默德二世蘇丹在耶切尼亞禁衛軍的護衛下進入君士坦丁堡。5月30日,他下令将該城作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并将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東羅馬帝國的徹底滅亡和歐洲中世紀的結束。作為一個著名的曆史轉折點,其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幾乎可以用震撼來形容:

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歐洲失去了屏障,成就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輝煌。在君士坦丁堡的千年曆史上,始終就像一面保護歐洲的盾牌,阻擋着外來者對歐洲腹心地帶的入侵,使西方能夠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文明。在君士坦丁堡淪陷後,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奧斯曼軍隊的鐵蹄和彎刀了。僅用了76年,奧斯曼帝國就進攻到歐洲的中心維也納,同時奪取了地中海的東岸和紅海要道,逐漸擴張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整個歐洲在奧斯曼帝國的重壓之下顫栗了200多年才稍稍安下心來。

2、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歐亞大陸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被迫關閉,經北非通向亞洲的海上通道也處在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之下。為了能夠繼續從東方獲得絲綢、瓷器、黃金和香料,歐洲人被迫向西,沖出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向惡浪滔天的大西洋進發,去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于是,偉大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了,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地理大發現。

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許多東羅馬帝國的著名希臘學者逃到西歐,他們把希臘-羅馬傳統的知識及書籍帶到當地,進而有力地推動了歐洲的文藝複興。

4、大炮和火藥在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戰鬥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使其從戰争中的配角一躍成為戰争中的主角。自此之後,炮兵成為曆次戰役取勝的決定性力量。

5、從文明發展的角度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最終逼迫歐洲從農耕文明實作了向海洋文明的蛻變,并使基督教文明在世界上日漸強勢;而伊斯蘭文明則沉醉于自己的輝煌而變得保守和自傲,對曆史機遇的反應遲鈍,拱手讓出了海洋,最終導緻了伊斯蘭文明的式微。今天回過頭來看這段曆史,可以肯定地說,君士坦丁堡陷落的那一天,正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發展的分水嶺。S

故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陷落 世間從此隻有伊斯坦布爾

《聯合防務》精彩呈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