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衆多博物館中,除了省博物館,石林博物館是我最喜歡的博物館。

"海死石腐爛"是我們最持久的想象。當古人把文字刻在石頭上,當人們希望自己的故事被永遠記住時,仿佛穿越時空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西安石林博物館自東漢以來就儲存了數千塊珍稀石材,每一塊都像一扇時間之門,幾千年前的聲音從耳中傳來,鑿子叮當的聲音,還有悅耳的詩吟。
既有高雅的書法藝術,又有石雕的審美魅力,是中國古代石刻時代數量最多的一個藝術寶庫,也是陝西最早建立的博物館,收藏、陳列和研究曆代的銘文、墓葬和石雕。
昨天,大家,今天的藝術,西安石林無疑是一種書法文化,吸引了不少書法愛好者。但今天分享的不是嚴振清、歐陽的探究還是劉公的書法真,而是昭靈六君。
昭陵六君,想必都會停下來看,精品,而追溯到石雕的曆史,它們就像奔騰的紀念碑,走過千年,奔騰至今,留給我們無限的遐想,也讓我們對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
昭陵六軍被命名為"綠色","濕婆氣","白蹄","特雷勒","露紫色","拳頭毛"。其中,"露紫色"和"拳毛"兩個俊在海外丢失,現在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孫的陵墓,昭陵六君原本在玄武門東面最北端,西夷走廊對稱排列,馬頭朝南祭壇。它們的主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戰馬跟着師傅來到沙場,特蕾爾騎的時候是李世民平定宋金剛;拳頭是李世民在被劉鶴義掐打時使用的,白蹄也是李世民在北戰時所騎的戰馬。
為了紀念過去最親密的夥伴、最忠誠的戰友李世民在建造自己的昭陵時,有傳言稱翟立本畫的戰馬形象,并讓翟立德雕刻出來,希望寶馬和自己千年一起。
昭陵六石雕均為藍石質感,運用高浮雕技法,以簡潔的線條,精準的造型,生動地展現了戰馬的身體、性格和戰争中的箭,馳騁的領土,也充分展現了大唐的宏偉。
靜靜的凝視,時空穿梭,戰場上的殺戮仿佛在我們面前,這六匹戰馬和皇帝一起誕生和死亡,飛越了山海帝國,飛越了時間的田野,站在了我眼前。每塊石雕寬約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是石林博物館的重要文物之一。
2013年,《青廷婷》、《濕婆志》、《白蹄》、《特蕾勒》被列入"第三批違禁展覽文物目錄",不知道《餘路子》和《拳頭毛》如何回歸?與思君重聚,也讓我們的曆史和時空更加完整。
資料顯示,1914年,當法國人戈蘭茲準備為走私而撤資時,"紫色"和"拳頭"被當地農民發現并阻止。但這兩人落入軍閥之手,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将他們運給了北京古董商盧欽才。
民國著名文物經銷商售出50多萬件珍品,包括漢武皇帝時期的肖像磚、魏帝時期的銅佛、唐高宗時期的石獅子、唐玄宗時期的女仆石雕等一系列珍稀品, 這讓今天的人們後悔他們的憎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還在20世紀成為"國際知名"的古董商。
除了"露紫色"和"拳頭頭發",其他四個君也差點在海外失利。1918年,美國人Bisbo将四塊石頭雕刻成碎片,以便于運輸,被當地人發現并攔截。這一次,思君沒有落入别人手中,而是被運到陝西圖書館儲存。
為了重聚"六軍",1961年4月,石雕工匠謝大德根據照片和延伸抄襲了《露字》和《拳頭毛》,連同石林博物館"西安石雕藝術室"現存的四軍展品。
如果以後去西安旅遊,一定要去石林博物館看看,在欣賞聖人書法的同時,這群昭陵六君也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