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實的生活嗎?
這僅僅是一個幻想嗎?
遭遇山體滑坡
無法逃避現實
睜開眼睛,仰望天空
我隻是一個可憐的男孩,我不需要同情
因為我平靜地來,平靜地走,有點興奮,有點低
無論風怎麼吹,都不能真正影響我。
波希米亞女王羅普索迪

從2002年開始,一股"波西米亞"風風席卷了世界,尤其是時尚界,似乎一夜之間,舞台上到處都是層疊的褶皺袖口,露肩寬松的上衣,鑲嵌的鞋帶,懸垂的流蘇,誇張的裝飾品,傾斜的腰帶,精緻的飄逸的頭發,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波西米亞風味。其中,Marnie的寬腰帶上各種鮮豔的裝飾和低胸裙特别帶有"波西米亞"的魅力。Chloe 的新設計師 Phoebe Phillips 将蕾絲與低領口和燈籠袖襯衫相結合,搭配誇張的金屬裝飾,彰顯波西米亞風格。
什麼是"波西米亞"?
"波希米亞"是指中歐的一個地理上特定的地區,現在屬于捷克共和國,人口約625萬。是以,"波希米亞人"指的是生活在波希米亞土地上的人們。波希米亞人最初居住着一個凱爾特部落,日耳曼人在公元前一世紀定居在那裡,當他們向西南移動時,斯拉夫人在六世紀左右占領了波希米亞人,這是今天捷克人的祖先。在九世紀,居住在波希米亞的斯拉夫夫人接受了基督教,成為查理曼帝國的一部分。自十世紀以來,它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自治領土。1526年,波希米亞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土,但合法的波希米亞人(包括摩拉維亞和西裡西亞)保持了相對的獨立。1810年,哈布斯堡王朝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後,波希米亞成為奧地利帝國的領土。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建立了"奧一匈牙利"二進制帝國,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的一個自治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崩潰,波希米亞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一部分。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波希米亞現在是捷克共和國的一部分。
"波西米亞"的第二個含義出現在19世紀的法國,指的是"一群藝術家和作家過着非正常的生活方式"。在傳統的法語中,波希米亞人指的是吉普賽人,他們當時認為哈布斯堡王朝的波希米亞人是這些流浪民族的家園。吉普賽人是一個自稱是羅姆人的流浪民族,他們在公元1000年左右首次居住在印度北部,然後他們離開印度并移民到國外。在十四世紀,他們來到巴爾尚特半島,在十六世紀來到蘇格蘭和瑞典。"吉普賽埃及"這個詞的原因是,吉普賽人的深色皮膚使歐洲人認為他們來自埃及,埃及是當時歐洲人唯一知道的炎熱國家。吉普賽人是一個流浪的民族,正如波德勒在《邪惡之花》中所描述的那樣:
這雙眼睛裡充滿了敬虔和習慣性的氏族
昨天在路上,讓寶寶背上背,
或者,為了讓孩子結結巴巴,
隻需打開下垂的乳房這個恒定的寶庫。
在人們的觀念中,吉普賽人被視為不受傳統限制的"流浪者"。波希米亞藝術家也是如此,他們是現代城市的"流浪者",不受傳統束縛,反對主流資産階級文化,他們通過拒絕主流價值觀和嘲笑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來挑戰現狀。這也是我們現在着迷的波希米亞人的前身。
缪爾格的小說《波希米亞生活場景》(或"波希米亞人")普及了波西米亞的生活方式,後來又因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而出名。Octave Tassaert的工作室(1845年)很好地反映了波西米亞生活:一位年輕藝術家在淩亂,空蕩蕩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專心緻志地工作;這是波希米亞精神的本質。
在二十世紀,波希米亞人出現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和東村,在舊金山,著名的"下層一代"和後來的"嬉皮士"運動成為1960年代美國反文化運動的主力軍。
"波希米亞"精神是其反叛精神的基礎:反對主流社會中的奢侈品價值觀,反對日益商業化和庸俗化的所謂品味價值觀。"波希米亞人"曾經以自己的方式反對品牌,但現在他們隻能為品牌和品味挺身而出。自21世紀初以來,"波希米亞"在商業大潮中變得物化和商品化,波希米亞"已成為一種商标,而不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和獨特的生活方式"。波希米亞人"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淪為坐在星巴克喝咖啡和聽另類音樂。
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對波西米亞精神有着獨特的感情。我們的印象是,一個穿着波西米亞連衣裙的女孩絕對是一個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女孩。我們也仍然相信葉簡明的話,"精神波西米亞人永遠隻是一個時代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