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仙林形容自己的《牛棚雜記》是用血淚寫成的"一本小書",而這本小書其實一點也不小,因為它記錄了在一個特殊時代發生的奇異人物和事。至于人性中能有多少奇怪的東西和複雜的人性,紀仙林先生用他那簡單的語言和平淡直接的方式,把自己被打成"反革命"後遇到的遭遇和内心的感受寫下來。
衆所周知,牛棚是為牛建造的簡單棚子,為牛提供了一個遮蓋自己和休息的地方。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牛棚一樣的地方,他就失去了人的尊嚴,就像野獸一樣。然而,這種對《牛棚的雜記》的了解其實還不夠深刻,因為在紀賢林先生被毆打為"反革命分子"之後,他把他所在的"勞改大院"稱為牛棚,而這個地方最合适的名字應該是"黑幫大院"。

但這是"牛棚"的第二個含義。
它最深或最當之無愧的地獄,其實是人心的地獄,姬仙林确實把牛棚比作地獄,是所有地獄中最可怕的。
紀賢林用"比較地獄學"這個詞來談論牛棚的可怕地獄,看看地獄是如何比較的。
首先,西方的地獄在姬仙林看來是很簡單和膚淺的,而且是單調的。但丁在《神曲》中描繪了地獄的場景,詩句就像"黃鐘大路",但對地獄的想象卻非常缺乏,讀起來甚至荒謬可笑。
但丁的地獄有13層,這個地獄的形狀像沙漏,你越深入,靈魂的罪孽就越大。地獄有入口、過道和渡河,第一監獄是下界,第二監獄是黑風谷,第三監獄是暴雨,第四監獄是滾石樂隊,第五監獄是沼澤,第六監獄是燃燒的墳墓,第七監獄是三谷, 第八個監獄是十條戰壕,第九個監獄是四環,這是第一環(蓋納環),第二環(安蒂奧拉環),第三環(Doromea),第四環(朱迪加爾環),最後是地球的中心。
但丁的地獄地圖就像西方人的邏輯思維,魔鬼撒旦在沙漏的底部。
不同層次的地獄囚禁犯過不同罪孽的人,例如,地獄的第一層是懲罰未受洗的嬰兒和異教徒,希臘詩人,英雄,哲學家,科學家如荷馬,柏拉圖,蘇格拉底,歐幾裡得等人在這裡受到懲罰。
地獄黑風谷的第二層,就是讓們被黑風掃到空中,在空中翻滾,不能降落在地面上。另一個例子是地獄第三層的臭雪球和凍雨,暴飲暴食的人被三頭惡犬Kerberos撕裂,這些罪人不得不吃老鼠,毒蛇和蟾蜍。地獄的第六層是異教徒受到懲罰的地方,那些不敬拜神、不服從神教誨的人被囚禁在火熱的石棺裡受苦。
其實看起來還是挺吓人的,但紀仙林卻覺得但丁的地獄太簡單了。吉仙林認為,印度地獄已經"廣闊而深刻",但就廣闊而深刻而言,中國人把印度地獄帶到了極緻,擴大又渲染,把地獄變成了七寶塔。
《中國地獄》的終極寫照是奇異的書《珍惜金錢的玉曆》。據說這本書是在清雍正時期寫的,被一位學識者帶出縣外,這位修煉者在穿越了靖都道府。
在書中,大家都熟悉刀山火海,有油鍋鋸,道具完美無瑕,有牛頭和馬面,人物完整。哈迪斯地獄有十座雅瑪神廟,不同神殿的國王審判不同的罪人,判處不同的刑罰。當然,這本書非常詳細地描述了所犯下的罪行将遭受什麼樣的懲罰。
據說這本書的特點被誇大了,符合人類的真實生活經曆,讓人讀起來令人毛骨悚然。可以看出,東方中國人對地獄的想象比西方人要詳細得多,懲罰與生活的實際經曆相結合,造成了無可指責的心理恐懼。
但即便如此,姬仙林還是認為牛棚是一個比十天地獄想象的還要恐怖的地方。
那麼牛棚的真正恐怖在哪裡呢?
這是對靈魂的折磨。
比如在牛棚裡,革命青年将領會讓囚犯背誦引文,背誦佛經,如"啟示真理、啟示真理、啟示真理"等,如佛經含義不清,如果背誦錯誤,就會出一巴掌,人的靈魂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不僅如此,到了晚上,牛棚裡就充斥着惡毒的訓斥和幹脆的耳光,不僅如此,牛棚外面,院子裡還有人看着這一幕,受過訓練的人早已麻木不仁。
在地獄裡,隻有牛頭怪和馬面對身體的破壞和折磨,但在牛棚裡,囚犯的靈魂遭受了極大的折磨,以至于每時每刻,每一秒和一秒都處于緊張的狀态,面部特征總是被緊張的皮膚拉扯,本能地迎接荊棘,颠簸, 以及可能随時發生的飛行災難。
當然,紀仙林使用的語言還是很克制的,沒有細節,但可想而知,一個人已經處于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态很長一段時間了,保持生存的信心是多麼困難。
但這隻是冰山一角,一天24小時在牛棚裡,姬仙林憂心忡忡,勞動改革、批判、審訊輪流進行,無論是身心還是沒有片刻的休息。此時,每個人都會想要一位救世主,就連博學的研究學者姬仙林也一直向往這一點,希望大悲心和慈悲的救世主能以極大的仁慈結束這場災難,因為在這場災難中,很多人已經從人變成了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