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族企業如何傳承?“内耗”怎樣避免?專家們給了一些建議

近日,雙輝父子内讧浪潮刷屏,這引發了家族企業治理問題值得深思。在中國,大約80%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曆史的第一波轉變已經到來。家族企業如何向現代化轉型?繼承節點如何實作平穩過渡?需要什麼樣的制度來平衡公共利益?

7月20日,新京報殼牌金融邀請北京大學彙豐商學院副院長、大成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中國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副秘書長任偉、深圳大學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博士後、深圳大學日本中心執行主任薛靜進行探讨。

家族企業如何傳承?“内耗”怎樣避免?專家們給了一些建議

突出:

1、企業治理在講話中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政策,形成這一戰略是共同作用的主要客觀原因,在創業初期,創始人肩負着沉重的責任,必須敢于做決策,但是當企業發展順利時,就要聽清楚, 與時俱進,才能實作企業的長遠發展。

2、在外界,企業傳承可能是一個非常短的過程,管理者完成權力的轉移就可以了。事實上,很多家族企業在考慮繼承時,都會提前10年就開始準備,甚至有些大型企業,會在出生時就開始計劃繼承人。

3、改革開放自這些家族企業形成以來,創始人普遍具有開拓精神。在企業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會經曆起起伏伏,對創始人的果斷性有很高的要求,這種能力也是通過長期積累的。是以,在家族企業中,創始人往往會得到大多數企業成員的喜愛和追随,是以這個"一個字"其實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進化而來的。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家族企業有哪些特點?您如何了解家族企業?

任偉:家族企業,顧名思義,家族創家、家族經營,大部分也是家族傳承的一種企業形式。在家族企業的發展中,相對而言,企業的控制權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

薛靜:為什麼在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這麼多?在我看來,有一個自然因素。如果你想創業,你需要把你的錢放在那裡,一起做一件事,這需要你們在一起做生意之前互相信任。你最信任誰?是以,許多創業公司的創始人一起創業,無論是作為丈夫和妻子,還是作為兄弟姐妹。

汪洋:我一直在日本研究家族企業,日本的家族企業通常都是中小型企業,他們會有家風,在家教育訓練,同時在公司層面會有一個公司理念,企業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家族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在家教育訓練總是一樣的。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家族企業到底不該"一句話"嗎?

薛靜:在家族企業中,創始人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特别自信,甚至說一切都想掌控,是以他這樣說,在法律上可能反映出占有控制權。對于家族企業來說,所有權和投票權這個詞,我認為沒有問題,因為隻有你的投票權是安全的,整個家族企業才會存在。

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案例,創始人沒有辦法說一句話,因為股權正在被稀釋,是以我認為控制一家企業并從法律角度來看做"一句話"并不是一件壞事。

但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它确實面臨着挑戰。一方面,随着創始人年齡的增長,他的一些決定會受到其他人的質疑;此時,建議創始人聽取周圍的建議和意見,多想一想,然後再決定是否保持一字治理局面。

在公司治理過程中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政策,形成這種政策是共同作用的主要客觀原因,在創業初期,創始人肩負着沉重的責任,必須敢于做決策,但是當企業發展順利時,就要聽清楚, 與時俱進,才能實作企業的長遠發展。

任偉:這些家族企業改革開放以來,創始人普遍具有開拓精神。在企業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會經曆起起伏伏,對創始人的果斷性有很高的要求,這種能力也是通過長期積累的。是以,在家族企業中,創始人往往會得到大多數企業成員的喜愛和追随,是以這個"一個字"其實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進化而來的。

這種情況什麼時候需要調整?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業務越來越多元化,引入了很多新技術,企業成員也在正常變化......此時,老一輩創業者需要包容,主動吸收新思想,彌補自己的認知缺陷,這将有助于企業實作更穩健、更長遠的發展。

汪洋:下面我來談談下一次演講對企業傳承的影響。最常見的情況之一是,老一輩的創業者和創始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不願退休,他仍然覺得"我必須掌控自己的權力和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讓他的繼任者無法接手。在最近的父子内讧浪潮中就是這種情況,這也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家族企業如何實作傳承節點的平穩過渡?

汪洋:在外界看來,企業傳承可能是一個很短的過程,管理者可以完成權力的轉移。事實上,很多家族企業在考慮繼承時,都會提前10年就開始準備,甚至有些大型企業,會在出生時就開始計劃繼承人。

在企業交接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當現任經理不願意離職時,可以對外人(如律師或公司顧問)與他交談,站在第三方視角幫助他分析,告訴他如何選擇權力轉移的時間點, 為了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任正非:大多數家族企業仍然優先考慮子女或家族成員的接手,但在傳承過程中存在三個常見問題:一是一些二代不願意接手,年輕人有自己的發展利益,繼承家族企業的意願不強;

是以,家族企業傳承這件事确實需要一個長遠的計劃,這與一般的企業人才培養計劃是一緻的,在長期的培養過程中,鍛煉繼任者的能力,在企業中樹立接班人的威信,同時也要強化傳承的意願。

薛靜:首先,我們應該解決注意的問題。一些幾代創始人,仍然專注于遺産節點上的财富積累,覺得轉變并不緊迫,這種思維需要改變。

其次,是洞察力。一些幾代創始人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做,這需要專業的指導,分享國内外的成功故事,并指導他找到正确的方式傳遞給他的業務。

第三是家庭共識,這很複雜,确實需要長期規劃。

四是你選擇什麼模式,是打算把管理權交給孩子,還是孩子繼承股權,把公司的管理權交給進階管理團隊。

新京報殼牌财經記者:目前,家族企業傳承需要哪些工具?

任正非:在國外的情況下,一些家族企業會設立家族财富基金,創始人的孩子可能不想接手,但可以通過股權盈利,然後企業願意管理親戚或更專業、更合适的人。

從國内來看,我們更關注上市公司,未來,我認為通過股權設定、信托基金等金融産品,将逐漸與國際接軌的一些做法接軌,上市公司可能會有更多制度化的解決方案來應對這個問題。

汪洋:首先要認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所有企業都需要繼承,不僅限于家族企業。

其次,需要專業人士,因為企業遺産也是一項研究,需要專業人士告訴管理層這是什麼,為什麼,以及如何去做。

第三個工具是稅收,我認為我們國家應該非常迅速地提高遺産稅,一方面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另一方面也會促進企業家更加重視企業的傳承,更加積極地提前規劃。

除家族信托外,第四個工具允許家族企業經營非營利組織,經營博物館,畫廊等。當一個孩子繼承了企業,其他孩子可以做一些非營利性的生意,博物館生意,都做出社會貢獻,然後他們就不需要回來和繼承人争奪管理權和一些我們稱之為财富的東西,這可以讓整個家庭更加平衡。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需要什麼樣的制度來平衡公衆利益?

薛靜:家族企業一旦上市,必須面對強有力的監管。此時,如果家族企業也遵循以往的非上市公司管理風格,可能會埋下很多隐患。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财務和業務需要透明化,甚至真正的控制者自身的道德規範,一些家庭成員的行為,也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變化。

是以,選擇上市的家族企業,為了更好地平衡公共利益,必須努力遵守監管要求,包括企業的決策風格也應在适當的時候進行調整。

任偉:企業上市後,從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這次企業的責任更大,不僅對家庭負責,更要對公共利益負責。

是以,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體系,甚至要有很高的道德标準,或者自我克制的意識和能力。是以,家族企業在上市公司的繼承中,需要比非上市公司更加謹慎。

汪洋:在日本,如果上市公司處于家族控制的情況下,經營者和整個家族會更加注重企業的傳承。例如,這個家庭有幾個孩子,他們在國小,國中,甚至最遲在高中時,都選擇了一個孩子作為他們的繼承人,然後其他孩子将不會直接為公司工作。

日本的上市公司更注重公司的穩定性,其他孩子通常不持股公司,即非常明确地計劃公司的股份,避免因家族糾紛而引起的股份分散和管理權的分散。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肖偉

編輯:陳立 校對 陳偉

聯系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