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唱好“雙城記”繪出新藍圖

2011年4月,國務院正式準許《城嶼經濟區區域規劃》,2015年5月,重慶、四川簽署《關于加強兩省市合作建設城域群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5月,《城嶼城市群發展規劃》釋出,2018年6月, 四川、重慶簽署《深化四川重慶合作進一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今天,《城域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從宏觀結構、制度設計、實施路徑等多個次元回答了澄嶼地區雙城經濟圈"怎麼做"的問題。

城餘地區兩城經濟圈用地面積占全國的1.9%,占全國常住人口的6.9%,創造了全國經濟總量的6.3%。多年來,川渝兩省市牢固樹立"一棋"思想,綜合發展理念,以唱"兩城"、建設經濟圈為最大數量公約,在産業發展、項目共建、公共服務等方面打造了區域合作發展的高水準模式。

生産城市一體化

左手連重慶,右手領成都,在成嶼地區兩城經濟圈建設藍圖中,川堯坼新區是生産城市融合的典型例子,這裡是目前我國唯一跨省共建的新區。

2013年,川渝高珠新區高灘公園的前身,在廣安臨水開工建設,建設的初衷是因為它距離重慶江北機場僅38公裡,可以作為重慶進行産業轉移的理想區域。如果說前期的構思和規劃就像一塊小石頭落在湖面上,激起了一些漣漪,那麼在2019年,這裡的劇場建設就像一枚棋子落定,一步一招,呈現出破局之勢。當年,高灘新區開工投産的項目數量創曆史新高,園區開通重慶電話區号"023",開通了直達重慶朱倫巴輕軌站的客運穿梭巴士。2020年12月29日,川渝兩省市聯合準許設立四川渝高珠新區。

四川-玉渚新區籌備委員會黨組工作中心主任李佳告訴記者,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業園區或工業園區,而是未來的一個新城市,"川渝在新區的政策'君選',是不是高不低,什麼政策有利于企業發展, 有利于新區建設,根據什麼政策。

不難看出,四川-玉高珠新區正在加快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域适度分離的重大改革任務,而成都東部新區以其強大的扇形輻射效應,成都-玉祥發展最重要的新興極地核心。

在白紙上畫畫,平躺在城市裡。矗立在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丹景台非常遠眺,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林匹克城、三溪湖等标志性建築。自2020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準許成立成都東部新區以來,這個風景如畫的地區的建設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成都東部新區要形成有别于成都主城區和成都、重慶中心城區的鮮明特色,培育支柱産業和龍頭企業,提升經濟潛力。"四川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會科學協會會長李巴克強說。

成都東新區可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全國空聯經濟綜合試驗區,實施江海陸空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打造"東歐"國際陸海聯運新通道,建設國際供應鍊營運中心,集資金融服務、配送服務、 制造采購等多功能...成都東部新區作為城域雙城經濟圈中唯一的大型新型城市開發區,具有很強的落後優勢,在承擔城市核心功能外流和發展因素,支撐重慶中部周邊地區崛起方面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錯位、分工、互補...城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四川重慶兩大産業發展起到了有力而有力的推動作用。圍繞加快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兩地聯合開設汽摩、工業網際網路、電子資訊等工作專項課程,推動戰略支柱産業的嵌入和叢集化發展,兩地汽車和電子資訊産業整體支援率提高到80%以上。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巴兒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該項目是共同建造的

"背靠"重慶大學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研究所,重慶華創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擁有140多項授權發明專利。"許多公園可以提供政策,土地,啟動資金,但我們更需要'人'。公司總經理左志平告訴記者,最初選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創新生态社群,是因為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社群可以派出進階項目經理來解決企業在管理上遇到的問題。

讓許多商界領袖豎起大拇指的是西部(重慶)科學城服務業發展的"速度"和"溫度"。通過深化"服務下放管理"改革,西(重慶)科學城大大精簡了行政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地壓縮了行政審批時間。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服務,作為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戰略平台,重慶高新區利用大資料賦能招商,"鎖定"4個主導産業13個精準細分周邊企業的需求,為科學城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今年,西部(重慶)科學城的科技企業數量預計将超過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有望增加到235家。

随着左志平有同樣的感受,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城渝地區兩城經濟圈"水庫"效應十分明顯。

在人才招聘方面,2020年4月,川渝簽署人才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定,提出建立區域一體化人才評價體系,引入人才公共服務共享機制,采取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城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支援。在重大項目合作與共建方面,包括銅豫園在内的四個項目于今年8月開工建設,2021年總投資1.57萬億元的67個重大項目已開工64個項目,開工率為95.5%,累計投資1783.7億元,其中660.5億元将于今年完工。

服務共享

今年1月,川省、重慶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城禹區兩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計劃》,共同實施交通交通、戶籍移民、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住房保障六項便利生活行動,引進16項民俗項目,給兩人更大的生活空間, 更多的就業選擇,更多的親緣關系。

"對于像我這樣往返成都、重慶的人來說,最友善的出行方式就是開車一個多小時,更貼心的是,城嶼城際鐵路現在已經推出了90天有效的20米卡,也可以預留座位,簡化了很多票務程式。餘偉,現居成都武侯區,為一家房地産公司工作,主要負責四川、重慶的業務。"現在,重慶、成都主要城市公交一卡通實作了一卡通的通用,非常友善!"

2009年9月26日,成都至重慶之間首次開通"和諧"列車,标志着西南地區進入高鐵時代。今年8月,成渝中央高速鐵路獲批,連接配接成都、重慶兩座城市的第四條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項目建成後,成都至重慶可達50分鐘。截至今年6月底,成渝城際鐵路平均每天有78.5對乘客和85,000名乘客。四川、重慶等省市也率先在全國成功開通了8條省際公交線路。

在促進戶籍移民便利化方面,四川和重慶實作了各省域之間所有戶籍移民的"跨省溝通"。截至今年6月底,重慶和四川省辦理了1.2萬多起跨省"一站式"戶籍移民業務,2.9萬餘人次。

為推動城嶼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作為中心城市,應發揮帶頭作用。成都市政府服務管理與網絡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城市國際營商環境建設上司小組辦公室主任廖軍告訴記者,自2020年7月《協作推進澄峪地區兩城經濟圈》改革合作協定簽署以來, 成都積極推進政府服務标準化,與重慶在資料共享利用、線上"一網營運"、線下場外處理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目前,第一批95項已全面實施,第二批115項計劃于2021年10月底前實施。

回顧過去,國家在不同時期對成渝地區給予了不同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标,川渝不負衆望,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随着《規劃綱要》的釋出,成嶼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将加速這一趨勢的效果,形成西部地區重要的增長極,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經濟日報記者劉暢)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