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唱好“双城记”绘出新蓝图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城屿经济区区域规划》,2015年5月,重庆、四川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建设城域群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5月,《城屿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2018年6月, 四川、重庆签署《深化四川重庆合作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今天,《城域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宏观结构、制度设计、实施路径等多个维度回答了澄屿地区双城经济圈"怎么做"的问题。

城余地区两城经济圈用地面积占全国的1.9%,占全国常住人口的6.9%,创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6.3%。多年来,川渝两省市牢固树立"一棋"思想,综合发展理念,以唱"两城"、建设经济圈为最大数量公约,在产业发展、项目共建、公共服务等方面打造了区域合作发展的高水平模式。

生产城市一体化

左手连重庆,右手领成都,在成屿地区两城经济圈建设蓝图中,川尧坼新区是生产城市融合的典型例子,这里是目前我国唯一跨省共建的新区。

2013年,川渝高珠新区高滩公园的前身,在广安临水开工建设,建设的初衷是因为它距离重庆江北机场仅38公里,可以作为重庆进行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如果说前期的构思和规划就像一块小石头落在湖面上,激起了一些涟漪,那么在2019年,这里的剧场建设就像一枚棋子落定,一步一招,呈现出破局之势。当年,高滩新区开工投产的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园区开通重庆电话区号"023",开通了直达重庆朱伦巴轻轨站的客运穿梭巴士。2020年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联合批准设立四川渝高珠新区。

四川-玉渚新区筹备委员会党组工作中心主任李佳告诉记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园区或工业园区,而是未来的一个新城市,"川渝在新区的政策'君选',是不是高不低,什么政策有利于企业发展, 有利于新区建设,根据什么政策。

不难看出,四川-玉高珠新区正在加快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域适度分离的重大改革任务,而成都东部新区以其强大的扇形辐射效应,成都-玉祥发展最重要的新兴极地核心。

在白纸上画画,平躺在城市里。矗立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丹景台非常远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林匹克城、三溪湖等标志性建筑。自2020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成都东部新区以来,这个风景如画的地区的建设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成都东部新区要形成有别于成都主城区和成都、重庆中心城区的鲜明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提升经济潜力。"四川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协会会长李巴克强说。

成都东新区可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全国空联经济综合试验区,实施江海陆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造"东欧"国际陆海联运新通道,建设国际供应链运营中心,集资金融服务、配送服务、 制造采购等多功能...成都东部新区作为城域双城经济圈中唯一的大型新型城市开发区,具有很强的落后优势,在承担城市核心功能外流和发展因素,支撑重庆中部周边地区崛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错位、分工、互补...城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四川重庆两大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而有力的推动作用。围绕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地联合开设汽摩、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等工作专项课程,推动战略支柱产业的嵌入和集群化发展,两地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支持率提高到80%以上。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巴儿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该项目是共同建造的

"背靠"重庆大学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所,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14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许多公园可以提供政策,土地,启动资金,但我们更需要'人'。公司总经理左志平告诉记者,最初选择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是因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社区可以派出高级项目经理来解决企业在管理上遇到的问题。

让许多商界领袖竖起大拇指的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和"温度"。通过深化"服务下放管理"改革,西(重庆)科学城大大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压缩了行政审批时间。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作为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平台,重庆高新区利用大数据赋能招商,"锁定"4个主导产业13个精准细分周边企业的需求,为科学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今年,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科技企业数量预计将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增加到235家。

随着左志平有同样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城渝地区两城经济圈"水库"效应十分明显。

在人才招聘方面,2020年4月,川渝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建立区域一体化人才评价体系,引入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机制,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城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重大项目合作与共建方面,包括铜豫园在内的四个项目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总投资1.57万亿元的67个重大项目已开工64个项目,开工率为95.5%,累计投资1783.7亿元,其中660.5亿元将于今年完工。

服务共享

今年1月,川省、重庆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城禹区两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计划》,共同实施交通交通、户籍移民、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住房保障六项便利生活行动,引进16项民俗项目,给两人更大的生活空间, 更多的就业选择,更多的亲缘关系。

"对于像我这样往返成都、重庆的人来说,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就是开车一个多小时,更贴心的是,城屿城际铁路现在已经推出了90天有效的20米卡,也可以预留座位,简化了很多票务程序。余伟,现居成都武侯区,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四川、重庆的业务。"现在,重庆、成都主要城市公交一卡通实现了一卡通的通用,非常方便!"

2009年9月26日,成都至重庆之间首次开通"和谐"列车,标志着西南地区进入高铁时代。今年8月,成渝中央高速铁路获批,连接成都、重庆两座城市的第四条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成都至重庆可达50分钟。截至今年6月底,成渝城际铁路平均每天有78.5对乘客和85,000名乘客。四川、重庆等省市也率先在全国成功开通了8条省际公交线路。

在促进户籍移民便利化方面,四川和重庆实现了各省域之间所有户籍移民的"跨省沟通"。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和四川省办理了1.2万多起跨省"一站式"户籍移民业务,2.9万余人次。

为推动城屿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作为中心城市,应发挥带头作用。成都市政府服务管理与网络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城市国际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廖军告诉记者,自2020年7月《协作推进澄峪地区两城经济圈》改革合作协议签署以来, 成都积极推进政府服务标准化,与重庆在数据共享利用、线上"一网运营"、线下场外处理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目前,第一批95项已全面实施,第二批115项计划于2021年10月底前实施。

回顾过去,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成渝地区给予了不同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川渝不负众望,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随着《规划纲要》的发布,成屿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将加速这一趋势的效果,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刘畅)

来源:经济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