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不起的老爸

文旭實 編輯:楊景儒 [email protected]

自從賈玲的《你好,李歡瑩》成為春節票房黑馬以來,家庭熱身片似乎在影院大受歡迎,父親節上映的《大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發生在重慶一個單親家庭,圍繞着一場馬拉松,講述了一個計程車司機的父親和一個大學生的兒子冒着失明的風險的故事。這個标題很容易讓人想起印度電影《摔跤!爸爸也是一個競争主題,但《大爸爸》的重點不是"赢"而是"參與"——實作自我價值并不是唯一的冠軍獎牌,在自我探索和父子交流的過程中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了不起的老爸

兒子從母親那裡繼承了長跑天賦和對馬拉松的熱愛,母親是一位英年早逝的馬拉松運動員,但也繼承了多發性硬化症,一旦複發,就會導緻失明。父親擔心高強度的運動會加速兒子的失明,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在兒子的鋼琴教育上,請老師教他盲彈,帶他閉上眼睛熟悉家裡的路。成為一名鋼琴家是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但他一直喜歡馬拉松。

其實影片中有很多情節讓我覺得有點"荒謬":兒子在多發性硬化症複發後完全失明,離家出走,到朋友家,父親為了照顧他,然後假裝不說話的照顧者,通過手機語音助手與兒子溝通;這位大肚子的中年男子決心開始一場格魯桑馬拉松式的自我訓練,作為他視障兒子的同伴。

當确信自己選擇的兒子失明,放棄跑步,看不到自己的未來道路,被動疲憊不堪時,他就是平時不屑一顧、想逃避的父親,一點一點地帶着他去認識賽道的白線方向和人生道路。

這部電影基于一個關于他的兒子何亞軍的真人故事,賀亞君在2018年被評為馬拉松年度人物。作為視障人士,何亞軍不僅自己跑了70場馬拉松,還成立了盲人小組,帶領更多的盲人朋友跑。何亞軍曾說過,失明使他生活的機會非常有限,直到他接觸到馬拉松,他才找到自己的世界。

影片結尾,父子終于踏上了馬拉松賽道,一根紅繩綁在兩個人的手上,他們一起出發,一起奔跑。父親已經訓練了很長時間,但身體仍然無法站立,摔倒在中間,打亂了長跑的身體節奏。在最後幾公裡,父親掙脫了把父子倆綁在一起的繩子,停了下來。

在跑道上,兒子手裡還拿着繩子,腦海中記着父親"沿着白線跑"的教導,用剩下的微弱的視野清除了賽道上寬闊的白線,是以繼續往盡頭跑。不管你的父母能陪你去哪裡,生活這樣,最後你一個人跑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