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據燈塔票房專業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度票房總收入275.7億元,其中國産片皆為春節檔、賀歲檔的頭部作品,檔期效應愈發明顯。缺少大熱節日的檔期鮮有令行業振奮的兼具口碑與票房的影片出現,但這其中仍不乏一些兼具品質感與創新度的口碑佳作,《了不起的老爸》便位居此列。該片從一部初期未引起市場關注的“三無影片”(無知名導演、無知名演員、無熱門題材)到取得大範圍的良好口碑與行業的普遍關注,可謂小黑馬。但這樣一部類型影片在今年的市場中依然沒有能夠成為全民讨論的話題,觀影人群也未能持續擴散。截至7月10日23:00,該片收獲1.46億元票房,尚未完成屬于它的黑馬逆襲。

截至7月10日23:00,《了不起的老爸》收獲1.46億元票房。圖檔來自官方微網誌
近日,影視評論家李星文與編劇宋方金、導演張小北、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展開了一場關于《了不起的老爸》與電影市場的對談。專家認為,内地影院的電影中有宏大的叙事、強烈的特效,但缺少“可愛”的電影。《了不起的老爸》正是這樣一部“可愛”的電影,它表現的是真實的老百姓,是馬路上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了不起的老爸》探索了體育類型片新途徑,類似于這部電影的作品,将情感叙事融入體育運動中,未來将會是體育類型片值得大力探索的方向。
宋方金、毛大慶、孫吉順、張小北、李星文。主辦方供圖
從年初春節檔《你好,李煥英》取得54億票房,親情題材電影便一直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清明檔爆款影片《我的姐姐》同樣聚焦親情題材。與以上兩部影片不同的是,《了不起的老爸》将目光對準父親這一男性角色,并且選擇在父親節上映。編劇宋方金在對談中表示,在我們國家的影視作品中,始終沒有真切可感的溫暖的父親形象存在,但《了不起的老爸》填補了這一空缺。不過與口碑不成正比的票房成績似乎也從側面驗證了“父親”這一概念在當下生活與消費環境中的羸弱。親情題材電影取得優異票房成績的關鍵在于其強烈的情感共情性,或許是因為東方父子關系的含蓄表達,父親這一形象在觀衆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也造成了如今《了不起的老爸》面對着高口碑卻無力沖擊更高票房的遺憾局面。
衆人座談。主辦方供圖
張小北透露自己一直關注着《了不起的老爸》,當他看完電影是非常感動的:“拍這樣一個片子,制作過程中真的很難,電影裡還有一場真的馬拉松比賽,這場賽事還原度非常高,周青元導演等團隊最後能在電影中還原一場這樣的比賽,而且非常真實、專業,還将場面和人物情感結合在了一起,真是非常值得人欽佩。”
在如今的國産片市場中,IP翻拍與IP引進成為了一種常見趨勢。編劇宋方金表示,中國的影視人去翻拍日本的故事,是不符合國内的語境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麻辣燙,而不是牛排與日料。“《了不起的老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講了一個非常中國的故事,對于這種生活的還原,才是真的還原,才能達到電影美學上的一個高度”。
圖檔來自官方微網誌
在目前非影迷觀衆的觀影習慣中,去電影院更多地是為了刺激的視覺特效與強烈的情緒波動,是以,電影創作者為适應市場需求,傾向于為觀衆營造一個虛幻的夢境以達到觀衆求強刺激的心理需求。在如此現狀下,講述平凡“人間煙火”的故事就成為了一種夾縫中求生存的存在。張小北表示:“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在近幾年的市場中長期缺席,觀衆需要真實的有生活質感呈現的描寫中國人的故事。市場需要此類電影,觀衆需要看到身邊的故事,需要感覺到生活的力量。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都有需要希望的曙光,都有追求夢想與偉大志向的權利。”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