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永成:家鄉黃土地的美,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内心深處的風景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白永成:家鄉黃土地的美,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内心深處的風景

白永成

2020年是抗貧攻堅勝利之年,作為《脫貧》主題電視劇今年首次登屏作品,3月16日晚9時,由著名導演白永成執導,著名演員黃品軒、趙軍、陳薇、薩齊娜等領銜主演的重點劇《一不可少》, 在一套中央電視台金檔播出。該劇以真實生動的内涵演繹,響應國家扶貧背景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能少"這一時代的大主題,講述觀衆"成功的扶貧故事",突出精準扶貧道路上的助愚者、智慧和提升廣大農民的公德心, 描繪了一幅西部鄉村公路前進的曆史圖景。

3月16日,該劇《一個不能少》的制片人兼導演白永成先生接受《蘭州早報》記者專訪,講述了該劇在拍攝期間的劇情外情。

采訪者:王蘭芳,《蘭州早報》記者

受訪人:《一個不能少》劇制片人、導演白永成

記者:從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到河西的張軒,從2015年的《苦村官》到今年的《一個不能少》,在拍攝過程中,甘肅的風和地産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白永成:我愛甘肅,愛家鄉,媽媽是永登人,我是從河西走廊古涼國走出去的,無論身在何處,家鄉的印記都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記憶和血液中。多年來,我一直緻力于扶貧、扶貧主題的創作,遍布祖國的山峽水。到處都是祖國的美麗,但凡是美都無法與養育我的黃土地相提并論的地方,這是一道永遠流淌在心中的風景,因為有情感進入内心,是以她很美。

記者:通過拍攝前後兩部電視劇,甘肅農村景觀近年來有哪些主要變化?

白永成:2015年在天水拍攝《苦鄉官》時,扶貧工作還處于後期階段,很多偏遠地區的人還生活在不良的習慣中,我記得我和當地上司讨論農村"廁所文化"改革和推廣的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去村裡拍的時候沒有幹淨的廁所。女演員整天拍攝時都害怕去洗手間。但現在不一樣了,勝利的最後階段小康,國家很多地方從思想上蛻變,比如我這裡風景秀麗的村落,美不勝收,家是小洋樓,戈壁灘上的小村莊,全家都裝飾着鮮花美豔麗,廁所不用說,村裡的公共廁所是一個星級酒店的樣子, 幹淨整潔。扶貧首先助力智慧,文化扶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展現。

記者:在脫貧的路上,"一人不能少"助力脫貧,作為導演、電視人,你覺得影視作品在脫貧攻堅中應該發揮什麼作用?

白永誠: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其實我真的從來沒有具體去識别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沒有對我的作品進行定位,但我認為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電視台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刻,不要忘記最初的心, 狠抓脫貧任務不松懈,安排cCTV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一個不能少",就是給我們的角色定位。中國的14億人口,無論是抗疫,還是抗貧,我們都不能少,一個不能倒下。

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從你的朋友圈不時看到,所有的演職人員,尤其是劇中幾位老演員都付了不少錢,友善聊聊這個感人的故事?

白永成:動人的場景太多了!拍扶貧作品的時候,演員陣容實在苦澀,我要求劇裡有煙花,演員進劇中要忘記自己,從内到外要把自己當成當地的村民。其中,英雄黃品軒、趙俊等為了接近劇情,進入戲中,刻意風吹太陽。有一天,我拍了一千人的場景,一位村長的村長不認識黃品軒,當場訓斥道:"你跑來跑去什麼?不要急于拿起一盒米飯。"拍攝泥石流的場景比較困難,連續7天每天動員消防車澆灌水下的"暴雨",趙軍等幾位演員都被壓在泥裡,每天晚上都被埋在泥裡,雖然是初秋,但張偉的夜晚也是嚴寒啊。

記者:拍攝前後,你對張偉對這座城市的看法有何不同看法,張偉對甘肅的良好祝願?

白永成:張偉我很熟悉,小時候去過很多次,是以這個場景很熟悉。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丹霞是那麼漂亮,現在看到的真的是非同尋常,有冰溝丹霞,真的比美國科羅拉多州好。或者想給我的鄉親們一點建議,我們的家鄉很美,小吃很好吃,但一定不能隻看到自己的,人們的家鄉也很美,人們的小吃也很美味,寬容可以擁抱世界。

決勝脫貧,甘肅與全國人民共同進入小康社會,脫貧之路不容少!祝甘肅明天更美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