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芳從遠處寄來了母親的照片。
方大岑,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北平,原名方德岑,筆名小芳,取"謙虛恰到好處"的意思。918事件後,肖芳作為中外通訊社記者,呼籲營救抗日人士。1937年7月10日,盧溝橋事件爆發後的第三天,蕭芳成為第一個到達現場的記者,從此成為戰地記者。1937年9月18日,蕭芳從河北省寄來"平漢線北段變更",25歲的他"消失"到田間,從此與世隔絕。
在學習小芳的過程中,央視紀錄片導演馮雪松證明,方大曾在1933年拍攝過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李大昭烈士的喪葬照。當時,方達正在中法大學學習經濟學,同學們說"他是共青團的積極分子"。
今天,《老景圖賽義德》釋出馮雪松先生關于李大昭葬禮照片研究的最新文章,向您講述照片背後的曆史。
01
小芳有組織嗎?
1993年12月18日,即将走到生命的盡頭的高雲軒在武漢中醫附屬醫院41号病房的病床上給中法大學同學王少贊和李強寫了一封信,回憶說:"中法大學原來緻力于抗日革命的學生非常積極和活躍, 比如方德禅,比如易樹成,現在知道自己的名字很少,對自己當時的情況也知之甚少。這些同志在神秘的記憶中曾描寫過一些片段,總避免一切忽略它!"
說起自己"好幾次危險虛弱,老五人隔着一層薄薄的紙",感覺"歲月匆匆,環顧四周,四五個班的學生已經基本枯萎,隻剩下你、我和李長山果子了!
這則短信是我在寫《方大戰:傳承與恢複》中查找資訊的發現,要知道,要看到中法校友提到小方資訊是多麼困難,這個線索是我很興奮的。
高雲軒是誰?經調查,他是湖北省濮陽人,比小芳少一個學期,1936年7月畢業。在校期間參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鋒",擔任中法大學生抗日協會秘書長、北平學生聯合會代表,積極參與上司學校"12-9"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學會秘書處主任。1959年,他回到湖北工作,後來成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化曆史博物館副館長。
肖芳拍攝"12-9"體育場景
沿着這條路,我找到了另一篇高雲軒寫的回憶文章《緬懷中法大學裡的香農·莫斯同志》,其中對蕭芳(方德禅)有更詳細的描述。
方德是共青團的積極分子,他經常給我寄一些來自《紅色中國》、英文《蘇維埃建設》的圖檔集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巴黎出版的一些革命書籍和雜志,還把我介紹到東昂市場丹桂購物中心的一家老書店老闆,從那裡可以偷偷買到一些轉印的黨的書, 如《中國革命史》、《反特朗普》等。
小方是共青團員?難怪方成敏說,從各種迹象來看,哥哥應該組織起來,當時,這種沉重的身份應該是在秘密國家從事活動,如果确定方大禅幾次被捕,營救進步學生,參加救援運動等行為不難解釋。
暑假期間,我和小方準備了一篇關于社會科學理論的讨論大綱,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個部分。他做了一台油畫機,到我家刻了很多本,于是我們組織了一次"閱覽會",學員們記住了王志敏、曹成賢、北京大學的同學錢長軒、毛炜春明女工等人。每兩個星期到我家商量,因為當時我家很多,而且人很少,很空曠,很友善。大家讨論得很激烈,談了半天,雖然農苔苔沒有參加這次"讀書會",但是他和曹成賢班,住在同一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很近,是以"讀書會"有些情況,他都明白了,也參加了一樣。
高雲軒這段記憶中提到的香農苔藓、曹成賢等都是共産黨員,小芳又與他們有什麼樣的聯系?我對此表示懷疑,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朋友們和彼此,這個問号一直沒有被打開。
02
帶照片的底片翻拍
李大昭葬禮照片,方大岑。選自《方大禅:遺産與複蘇》(Von Cedar,新世界出版社)。
在方承民的遺物中,有一張翻拍的底片,是方大岑的朋友解放後轉交的,據說是他李大昭的葬禮隊的照片。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他為什麼要去參加呢?如果"組織說"可以得到确認,那麼問題就被理順了。
1933年4月22日,李先生葬禮的訃告刊登在北平的《晨報》上,這是李先生被殺的第六年,他被送到了淼光閣街的浙江寺。訃告以李興華的名義發表,李興華是中法大學孔德學院學生李大昭先生的女兒。
在照片中,前面幾個人身着重孝,互相扶持,慢慢地在城市裡好轉,仿佛是向攝影師這邊投了一蹈,在街上和酒類餐廳有人停下來觀看。支援小子的人是李(即李世宇),方成民印象深刻,留下了書面記錄。
方成民老人,珍惜了幾十年的負片盒。
知識淵博、忠誠、深愛的李大昭是中共知名上司人,蔣夢麟、沈雨墨等13位北京大學教授伸出援手,為他發起公開葬禮,每人捐款20元,此外,北京大學教授李思光、鄭天亭各捐款10元,馬玉初每人捐款20元, 梁淑明等各50元。國外朋友魯迅捐款50元,戴紀濤捐款100元,陳功博捐款300元,王景偉捐款1000元。
葬禮前兩天,北平黨組織負責找到法學院的進步學生李世宇,訓示他組織李大昭同志的葬禮活動,特别是要把棺材安全保管到萬安公墓。李彥宏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市,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就讀于北平的國立法律政治大學。1934年,東北軍潛入西安"将領"四号位,擔任中校書記官。1936年後,他潛入天津,在中國共産黨北方局社會部的上司下,在天津高等法院擔任檢察官。
由一位姓喬的李世宇遇到了李大昭的妻子趙薇蘭,介紹說自己是李家的長輩,特意來參加葬禮,幫忙辦事。他們一緻認為,葬禮時,李世宇戴着一頂白色的孝禮帽,獻給李大昭十幾歲的兒子,跟着靈車,不遠處。這不僅是防止軍警被開除的措施,以免他像普通大衆一樣被驅散,還要考慮到,如果他被捕,也可以說李大昭的遠房親戚更容易逃脫。
4月23日清晨,李的葬禮舉行。這一天,浙江寺前殿建起了一座神龛,中間挂着一面橫幅,周圍挂着很多領帶,兩邊擺放了大量的花圈。在播放哀悼音樂,宣讀祭文後,群衆唱起了《國際歌》,氣氛非常悲痛莊重。
李碧玲,蓋着烈士棺材的藍色花棺材,在人群中,慢慢地被擡出浙江寺。李世宇抱着李大昭的小兒子,和李太太一起走,後面跟着數百名哀悼者。胸前各着白花,雙臂纏繞着黑紗,有的同志舉着李大昭的肖像,帶着花圈、綁帶和文字,走到路邊行人面前散發傳單,高呼口号。
03
蕭芳有各種可能性參加李大昭的葬禮
從可獲得的資訊來看,小方有各種各樣的可能參加葬禮,而他的親密老師王思華(沈明飾)受到李大昭的啟發,也是同一個家鄉,也許兩個人一起去。其次,這次行動是由紅色互助會組織的,方達因參與共濟會而被捕。而且,李興華是中法小方大學的校友,消息應該比較直接。
肖芳在中法大學學習期間。
方達在家中自拍(協和胡同10号)。
前線的葬禮隊伍是用黑白寫成一對巨大的捆綁,上層工會是"為了革命和鬥争,為了革命和犧牲,死而不恨",下層工會是"生活在壓迫下,呻吟在壓迫下,活可以",橫截面是"李大昭精神不死"!靈車扛過玄武門後,群衆葬禮已經增加到一千多人,到了西單,隻見很多人在路邊擺放了祭祀台。
這時,宣讀祭文,鞭炮聲和喊口号聲排成一排,震動了北平市的一半。在去西單北街的路上,李世宇回頭往南看了一眼,隻看到人海,看不到邊緣。
資料顯示,該隊向甘石橋進發,有人準備了繡有鐮刀和斧頭的紅旗,覆寫了李大昭的棺材。反動軍警立即從四面八方沖進群衆,踢翻祭台,毆打誦祭文的人,用槍托驅散群衆葬禮,逮捕了數十人。李世宇一直抱着李大昭的小兒子和親戚,堅持要把棺材護送到萬安公墓。
據北京研究李大昭生平事的專家透露,李某的葬禮在那一年的報紙上有充分的記錄,但他從未刊登過照片。那麼,方成民留下的這張照片會是一個新的發現嗎?
歲月像歌,歌聲落下。随着認識小芳的老師和朋友的離去,他接觸到的人越來越少。士兵們,再加上年僅25歲的失蹤,人生的全程隻開了一個角落,沒人及時梳理他短暫的一生,收集他散亂的作品,宏偉,突如其來的平靜,猶如一首震撼的交響樂,隻奏了一首前奏曲,聽衆還沒有時間回憶,就停止了,和音樂家們, 沒有留下半個解釋,他們撤退了。
在尋找方大禅的過程中,我已經能夠找到北平一世校友記錄、中法大學校友記錄和回憶文章,進入北京檔案館,希望從人物身上找到線索,也多次到中法大學舊址溫泉中學(現北京市第47中學), 盧溝橋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試圖在記憶重建中尋找答案。
中國大學和法國的全景
谷園文泉中學
我要感謝方大禅的校友高雲軒先生在幾本回憶錄中提到小芳,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曆史記錄,為我的探索和發現提供了新的環境。
"國際旅行日,新年又有機會,讓我們熱烈祝賀新年,祝彼此長壽健康!"這是高雲軒一生走過來,在給同學們的信中留下的遺言。而他和曾大人之間多次提到過什麼樣的友誼,也随着時間的流逝,逐漸塵土飛揚,成為一段永不言敗的曆史。
來源北京日報老精圖說
本文選自《與小方同行》(新世界出版社即将出版)
溫/馮雪松
攝影/馮雪松,張文達
編輯/楊麗媛
流程編輯 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