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文學大師紀念艾青誕辰110周年
作者:吳思靜(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詩歌評論家)
在20世紀新中國詩歌的地平線上,一個巨大的身影,穿過黎明的風,面對着太陽而來。他就是艾青,在當代中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偉大詩人。
在民族危在旦夕的時代,艾青并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仰,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去贊美光明、贊美太陽、贊美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屈辱和苦難的日子裡,他并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連磷火,還是燒"。在新時期的曙光中,他重新煥發了詩歌的青春,用詩人的良知、親身經曆,以及自己的反思,凝聚成詩意象,帶給他的讀者和時代。
艾青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在他50多年的創作史上,有兩個創作的高峰期,一個是1930年代和1940年代,另一個是改革開放的曆史時期。艾青最重要的傑作就是在這兩個時期誕生的。值此艾青誕辰110周年之際,回顧他非凡的一生,重溫他的詩歌創作,我覺得他的精神品格特别值得珍惜。

1986年1月30日,詩人艾青出席了《詩刊》的釋出會。攝影:張祖道
1.用辛苦的詩歌創作,表達心中燃燒的大愛
"為什麼我總是眼裡含着淚水?"/因為我深深地愛着這片土地......"1938年11月17日,艾青寫下了這兩行詩句,這是自屈原以來愛國知識分子的共同聲音:"太久了,無法掩蓋......雖然九死了,但他仍然不後悔。"
在艾青眼中,仰望人民的英雄與普通人是統一的。他想和那些誠實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了解他們靈魂的美麗。相信那些對世界有希望,對他人有夢想的人。正是因為艾青心中充滿了對祖國、人民和地球的真誠熱愛,他才能不斷鼓動起寫詩的沖動,将自己的人生與民族的命運、自己的感情和人民的感情融為一體,創作出一系列人民的歌歌,贊美大地的詩歌。
例如,在1933年的"大河 - 我的保姆"中:"......大溪河,我今天看到的雪讓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粗壯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我;/ 在你搭好爐子後, / 從圍裙上取下木炭灰之後/嘗完煮熟的米飯後,/ 當你把黑醬碗放在黑桌子上之後, / 在你為山坡上的荊棘編造了兒子的破衣服之後,/在你用木刀包裹了孩子的斷手之後, / 在你勒死了你丈夫襯衫上的虱子之後,/在你撿起今天的第一個雞蛋之後,/你用你的大手掌把我抱在懷裡,撫摸着我。"
Otsun River用自己的乳汁,也用自己滿腔的愛心喂養了艾青,艾青對勞動人民深表同情,用母親的真摯愛來贊美這位偉大的母親。這首詩是艾青用自傳色彩的靈魂忏悔,是對聖母之愛的頌歌。這首詩充滿了純潔、無私的愛,獻給大河,也是獻給"地球上的萬民,我偉大的河一樣的保姆和他們的兒子",這顯示了詩人寬廣的胸懷,也是這首詩的普世價值。
例如,"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擋住了中國//那來自森林,/開着馬車/你這個中國農民/戴着皮帽子/冒着雪/你要去哪裡?我告訴你/我也是農民的後裔-/因為你的/臉上刻着痛苦的皺紋/我可以如此深/知道/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歲月的艱辛。"
1937年冬天,日本的蹄子踐踏着中國的山川,就像風雪肆虐這個國家的土地一樣。詩人悲傷的情緒傾瀉而出,把馬車裡的農夫、面容猙獰的年輕女子、北方冰凍土地上的年邁母親等真實人物,親切地與他們交談。而"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擋住了中國啊......"反複出現,像一首音樂的主旋律,給人一種悲傷的、循環的美感。
例如,電車:"在冰凍的日子裡/在貧窮的村莊之間/手推車/用單獨的輪子/在灰色的黃土層上描繪深深的車轍/穿過浩瀚和沙漠/從這條路/到那條路。"
1938年初,艾青北遊了兩個多月,看到大江大山一片廢墟,百姓遭受重創,心在流血。他選擇了北方常見的場景,用象征意義寫下了電車。詩人把他的馬車放在寒冷貧瘠的北方土地上,它唯一的一個輪子穿過廣闊的大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首詩清楚地寫着手推車,推手推車的人是偷偷寫的。詩人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完成了對北方農民的贊美。
艾青(右)和巴金在對話個人資料圖檔中
2.以開放的态度,打磨自由詩的光芒
艾青一生都渴望自由。"詩歌和自由是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兩樣東西,"他說。詩歌的聲音是自由的聲音;艾青是自由的使者,在《緻太陽》中,詩人渴望寫到太陽讓他想起了博愛、平等和自由。他意識到詩人的職責:"普羅米修斯偷走了火,把它交給了世界。由此可見,艾青是民族解放與個人的解放聯系在一起的,他對自由的呼喚,展現了他對新詩品質最深刻的了解,也使他的詩歌自我形象閃耀着人格的榮耀。
正是出于對心靈自由的渴望,艾青以自由詩歌為主要寫作形式。在他看來,自由詩歌是新世界的産物,更能适應激烈的動蕩,時代瞬息萬變。艾青的詩歌不僅在内容上充滿了自由的精神,而且在形式上也不願意被既定的規則和程式所束縛。
他有一個開放的心态,以惠特曼為代表的自由詩歌和以Verhaeren為代表的法國象征主義詩歌,使他在意象的選擇、情緒的創造等方面表現得極具獨創性。在壓抑的藝術風格中,他的詩歌作品展現出高貴之美和苦難之美,代表了中國自由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
3.在美學原則上,确認詩歌是善與善之間的最佳聯系
"詩意"與"真實"的關系一直是詩人高度重視的話題。正如拜倫所說:"如果詩歌的本質是謊言,那就把它扔掉,或者像柏拉圖想做的那樣:把它從理想國家驅逐出去"(給約翰·默裡的公開信)。梁宗軒認為:"它是詩底唯一深厚的根基,詩才是真底的最高和最終實作"(《詩與真秩序》)。艾青也同意這一點。尤其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艾青的痛苦去了解需要"說實話"。他的第一首詩《回歸之歌》在自傳中被稱為"詩人必須說出真相"。本來,"詩人必須講真話"的命題是一個普通的真理,這對一個詩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可讨論的。然而,面對當時盛行的虛假、宏大、空洞的詩歌,說出真相成為詩界的首要任務。
艾青對那些"追随潮流"的詩歌寫作,失去了自我批評:"'不跌倒'隻能是玩具,更不能作為生活的典範"(艾青詩歌從序列中)。回艾青,敢于吐出胸膛塊,他最好的作品,融入他的人生經曆,走進他深刻的反思,說是真摯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8月出版
當然,艾青并不是孤立地強調"真",他倡導真善美合一的審美原則:"真善美是先進人類共同意志中統一的三種表現,詩歌必須是它們之間最好的聯系"(詩學)。艾青的代表詩實作了對世界的"真"認識、社會效用的"善"與藝術的"美"的統一。
4.通過獨特而紮實的形象,展現詩歌"思考"的内涵
艾青是詩人、哲學家,他的詩歌不僅是情感的宣洩,更是思想的升華。詩人的激情和哲學家的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20世紀30年代,艾青提出:"人存在,人故思考。"對世界來說,我們不僅在看,而且在思考和說話"(詩學)。随着時間的流逝,艾青對生命、自然、社會的思考更加深刻、冷酷、更加成熟。展現在詩歌中,就是要不斷完善"思考"的品格,不斷趨向于與哲學融為一體。
當然,艾青作為詩人,深知詩歌和哲學有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他總是努力通過獨特而堅實的形象來"思考"内涵,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打開他的詩集《歸來之歌》、《魚化石》突然走進讀者的眼簾:"多麼活潑,/多麼精力充沛,/在海浪中跳躍,/漂浮在大海中;/ 不幸遭遇火山爆發, / 也可能是地震, /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在塵土中;/ / 多少億年後,地質測量師,/在岩層中發現你,仍然栩栩如生......"這不僅僅是關于化石的形狀。特别是重新發現的魚類化石"還活着",顯示出強烈的生命力。
艾青晚年的《魚化石》與他早期的《煤的對話》相似。魚類化石和煤炭已經深埋在地下數億年,但前者已成為化石,而後者則完全變成了煤炭。艾青在新時代的标志性作品是《光之歌》。這首詩寫于改革開放初期。比起早年的歌曲《太陽》溫暖而簡單,《光之歌》要豐富得多。在詩人的著作中,光源不再局限于天空中的太陽,也來自人類本身。這表明真理不是由别人給出的,而是由人類的實踐給出的。這裡所展現的對個體的尊重,對生命價值的肯定,應該說是艾青晚年思想上的一次飛躍。
在艾青的詩學中,詩歌不是一種簡單的情感表達,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哲學寫作,而是通過詩人的思想,凝聚成象征意義的生命體驗。是以艾青最好的詩都是用意象說出來的。艾青對詩歌的智力重視,使我們的新詩歌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一個新的階段,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簡單的抒情中。
艾青的人生追求光明,将自己的生活與詩意融為一體。他對土地的熱愛,他對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對光明的向往,永遠不會過時。
光明日報(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