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作者:華人世界網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陳家璇,海外著名愛國人士

陳家璇(1874-1961),海外愛國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同安縣集美會(現廈門市場美區),一生熱愛國情,為革命、國民教育、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新中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經被毛澤東稱為"華僑的旗幟和民族的榮耀"。

1913年,回到家鄉的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國小、集美中學、師範、水産、航海、商、農林學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村師生為尊為"學校主"。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邀請,他回國參加政協籌備會議。曆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中華全國歸僑聯合會主席。毛澤東曾稱其為"華僑的旗幟和民族的榮耀"。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将一顆編号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家軒"。

陳家璇在鄭成功反清的基地長大,為革命、國民教育、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晚年陳家璇,請把花園裡的"台灣全貌"燒掉,記住國家的統一。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雖然在南陽海,但陳家璇一直關心中國,積極支援中國的革命活動。他結識了孫中山,1910年加入同盟,積極支援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陳家璇擔任福建省安聯會長,籌集資金支援福建省,穩定當地局勢。

陳家璇也是文化事業的積極支援者。他支援範長江、夏燕等人主持《國際通訊社》和《中國經營報》等,還送錢支援"公共生活"周刊的恢複。

中國濟南悲劇發生後,1928年,南洋華僑發起了大規模的聲援運動,陳家璇擔任"山東省救災協會"會長,積極為難民赈災籌集資金,還發起了抵制日本商品的運動。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1940年3月,陳家璇率領南僑協會組織的"南洋僑僑回國慰安勞動團",慰問抗日前線的士兵,這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1927年至1940年,在回到重慶之前,他是蔣介石的堅定支援者,他說"江主席是中外4700萬同胞共享的唯一上司人","江主席的意志,即中國人民的意志"。抗日戰争正義的捐款全部彙給國民政府執行委員會。在通路重慶、延安後,他了解了中日戰争的真相,辨識是非,思想認識有了飛躍,得出了"共産黨必赢,國民黨必輸"的結論。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陳家璇與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

陳家璇通路延安,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裡程碑。他說,這次通路延安的慰問并不容易,國民黨制造謠言,損害共産黨的聲譽,到處都是阻礙我們來到延安的障礙。蔣介石向他示好,拉攏他,幹擾他與共産黨上司人的接觸。陳家璇于1940年5月31日抵達延安,以查明中共摩擦的真相,勸說兩黨聯合起來打仗。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好因随行李鐵民車禍住院,于是陳家璇在延安多停留了四天,6月8日淩晨離開延安,到山西戰區慰問。

「曆史上的今天」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1949年5月,應毛澤東的邀請,陳家璇回國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同年9月,他作為華僑總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此後,陳家璇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中央僑務委員會委員、華東區行政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歸僑聯合會主席、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61年8月12日,陳家璇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他後來被埋葬在福建省集美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