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吞”下兩千萬,能把濕垃圾變成有機肥的“大胃蛙”從松江走向全國8個省市

從一村試點到布局國内八省市,從銷售0元到年銷售額2000萬元,去年在誕生的"大胃蛙"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用它"吃"成濕垃圾,"吐"出有機肥的新工藝,得到了越來越多使用者的認可。

将濕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

"大胃蛙"來自上海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被譽為智能餐廚垃圾降解機。"大胃蛙"模仿動物的胃消化功能,将使用者放入濕垃圾的可生物降解室中,通過微生物菌群的消化和降解産生有機肥料。"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曆時30年精心培育和篩選用于消化降解的微生物組,可在6~24小時内降解濕垃圾,降解過程中産生熱量、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有機肥,無污水,無臭環保。"上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春磊說。

一年“吞”下兩千萬,能把濕垃圾變成有機肥的“大胃蛙”從松江走向全國8個省市

目前,"大胃蛙"已經發展到第五代,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機實作IC智能卡、掃碼、人臉識别三種放垃圾的方式,其中IC智能卡是為老年人設計的,隻要老人拿着一美元硬币大小的智能卡, 您可以輕松地放置垃圾并完成信用存款。雖然有三種不同的方式可以放進去,但積分都輸入到同一個賬戶中,達到一定數量的積分,就可以換取從"大胃青蛙"餐巾紙、垃圾袋、清潔球、馬桶精神等日用品。

一年“吞”下兩千萬,能把濕垃圾變成有機肥的“大胃蛙”從松江走向全國8個省市

金春雷說,"大胃青蛙""吃"成100公斤濕垃圾可以産生5~10公斤的有機肥,有機肥可用于綠色栽培,實作循環利用。"大胃蛙"有幾種不同的型号,每天的濕垃圾處理量從200公斤到2000公斤不等,使用者可以根據每天的濕垃圾處理量進行定制。

"大胃蛙"緻全國

去年4月18日,第一隻"大胃蛙"落戶新宣鎮胡家軒村,"大胃蛙"一出現就變成了網紅,成為村裡推進垃圾分類的重要标志。現在在胡家軒村,用濕垃圾喂"大胃蛙"是很時髦的。村民們表示,任何時候都可以扔濕垃圾,不受時間限制,扔更多的垃圾還可以換垃圾袋、清潔球等日用品,環保實惠。截至目前,新軒鎮11個自然村全部投放"大胃蛙",實作濕垃圾無害化處理到位減少。

一年“吞”下兩千萬,能把濕垃圾變成有機肥的“大胃蛙”從松江走向全國8個省市

近日,上海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楊青成了大忙人,每天向不同的客人介紹"大胃青蛙"的功能。"知道'大胃青蛙'的人越來越多,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四五組客人,下單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年“吞”下兩千萬,能把濕垃圾變成有機肥的“大胃蛙”從松江走向全國8個省市

楊青告訴記者,"大胃蛙"作為家庭垃圾減少源頭、地方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實踐,已經走出新,進入湖南、海南、江西、北京等8個省市,今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預計明年将達到2億元。

文麗玉波 金晨旭 照片 李玉波 金晨旭

專欄編輯 楊璐

專欄主編,代表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