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胃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松江新浜鎮試點“無污水排放”濕垃圾處置機

上午9點.m,胡家軒村的王金珍前來澆灌新選的葉子。她掏出IC信用卡,在感應區域刷了一下,配置設定器的面闆打開,把葉子和袋子一起放進去,面闆關閉,好像她"吃掉"了垃圾。與以前的濕垃圾生化機不同,這台機器"吃葡萄而不吐葡萄皮",并且被益生菌降解以吞噬所有有機成分。

“大胃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松江新浜鎮試點“無污水排放”濕垃圾處置機

圖檔說,志願者引導村民釋放濕垃圾。蔣慧慧(下同)

玉米澱粉垃圾袋更友善不破袋

這套名為"大胃蛙"的濕垃圾處理機,一個多月前在胡家璇家村,也是鎮上第一台沒有任何污水排放的濕垃圾處理機。該機器的設計容量為200公斤,每天消耗多達300公斤的濕垃圾,這幾乎與村裡的濕垃圾處理量一緻。一個多月前,村民們收到了一張統一發放的點卡,每150克濕垃圾可以積1點,相應的交換禮物有面巾、洗碗布、牙刷等日用品。

在發放積分卡的同時,村裡發放了用玉米澱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垃圾袋,村民在弄濕垃圾袋時不需要破袋,可以直接與垃圾袋放在一起。玉米澱粉垃圾袋也可以從機器上兌換,村裡算出一個賬号,如果把所有住家的濕垃圾放進去,三周的積分可以兌換一個月的垃圾袋,剩下的一周的積分可以兌換其他物品。根據背景顯示,在村民中最受歡迎的交換物品中,有一種由撲克牌設計的"大胃蛙"。撲克牌上印有垃圾分類知識,内容由漫畫和簡單的文字組成,更易于了解,村民在娛樂的同時也鞏固了分類知識。

“大胃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松江新浜鎮試點“無污水排放”濕垃圾處置機

圖檔:胡家軒垃圾分類示範點。

處置機添加益生菌以模拟人體消化系統

據項目負責人金春雷介紹,濕垃圾的處理原理模拟了人體消化系統,機器添加了一種可以降解有機物的益生菌。通過程式,降解室中的溫度、濕度和溶解氧自動控制,使濕垃圾迅速降解,最終可以将96%的濕垃圾轉化為熱量、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氣體,留下約10%的有機肥。它基于生物降解原理,如果無機物混入濕垃圾中,對機器本身沒有太大的損壞,隻需要定期從處置倉庫中手動取出即可。

該處理機每半個月至每月一次有機肥,一次可收集約50kg。"在控制濕垃圾來源的前提下,可以保證釋放的有機肥符合綠色森林标準。金春雷是在小範圍内對接下遊産業,已與某園藝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盡可能地把廢品浪費成寶藏,這是金春雷的目标。這個C形小屋由建築垃圾粉碎成粉末和制漿,然後用3D列印制成。美觀實用,也傳達了垃圾回收的理念。

減少污染和經濟效益 "大胃蛙"有望繼續推廣

目前,新宣鎮有11個行政村,濕垃圾由清掃人員統一運到化肥池後,其餘9個區均采用"分類住房"模式進行出運。據鎮社群服務中心胡家軒村介紹,"大胃蛙"濕垃圾處理機具有一定的可複制性。"胡家軒村民風力比較簡單,大家的合作意願也比較高,再加上村民住集中是以當時第一次選擇這裡設定一個點。現在這種模式已經更加成熟,我們正在考慮将其擴充到我們周圍條件相似的村莊。"

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經濟效益是什麼呢?通過一個多月的資料分析,智能程式控制着"大胃青蛙",每天耗電10度左右,經濟成本不高。金春雷設想,如果可以在淨蔬菜生産區複制,将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前一陣子鮑比汕頭來視察,他們每天生産2噸菜葉,現在都要求環衛公司拉走,需要支付處理費。如果與該裝置一起處理,不僅可以減少二次污染,還可以産生有機肥的經濟回報。"

記者 張曉新民晚報記者 楊傑